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萍踪传书》连载如下:
这位态度和蔼的先生,正是上任不久的大使,既没有文秘又没有随员,是见过的最两袖清风的外交官。他说,除了新华社记者,很荣幸能够第一次接待两位因私申请签证的中国公民,我们不免感到受宠若惊。填写了表格以后,大使先生请我们等候了一会儿,因为他的使馆印戳锁在首饰盒之中,亲自上市场买菜的太太带走了钥匙。看来虽然贵为外交官夫人,过日子照样需要闪转腾挪,精打细算。
富有戏剧性的是西萨摩亚签证。我们的注意力曾经一度集中在澳洲和新西兰。从一九八六年圣诞节起,澳洲放宽了入境管制,中国学生如能一次性付清学费,就可以获得签证。我们没有钱,设想了一种可能,即先行争取其周围岛国的签证,然后以过境名义进入澳洲和新西兰。
人生有涯,知识无限,签证工程涉及不少学问。在北京国际海员俱乐部查阅外交手册,我们发现所有和中国建交的南太平洋岛国,都是非常驻性质,也就是说,虽然有外交关系,然而在北京没有常驻机构和外交人员,委托一些在历史上有特殊关系的国家,照看在华利益和代办业务。西萨摩亚的签证业务,正是由前宗主国新西兰驻华使馆代理。
萨摩亚群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部,分为西萨摩亚独立国和东萨摩亚两部分,东萨摩亚为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属地。群岛上除了土著居民,早在十九世纪就有了华裔和华侨。我们不禁纳闷,当年他们是如何过去的?是候鸟?还是风吹过去的种子?太不可思议了。
从资料上看,西萨摩亚人口只有十多万,首都阿皮亚才三万人。西萨摩亚又称“椰子之国”,盛产椰子和可可,世界各国都用此来制作高级巧克力糖。海洋的绿色波纹,火山和热带雨林气候,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一派典型的热带风光。非洲没去成,能到南太平洋赤道岛国一游,也算是还了心愿。听说西萨摩亚的还是部落制社会,萨摩亚人擅长制作独木舟,很有鲁宾孙飘流记的意境,光凭这一点就够吸引我们了。
《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萍踪传书》的姊妹篇)年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9月至12月圣诞前夜的一百余日,笔者夫妇从意大利萨沃纳海港出发,乘坐超级豪华邮轮“歌诗达炫目号”,沿着航海家哥伦布当年足迹环游世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程三万一千二百海里。
期间越过了格林威治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两次穿越0°纬度,赤道和回归线,横跨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包括欧洲,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
我们游历一个个海域,国家和地区,亲历了天涯海角的绚丽风光,以及美轮美奂的异域韵致,见识了地球诸多不同的文化。
特别要感谢的是,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现上海市委宣传部朱英磊部长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年8月15-21日,《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参加了上海书展。
数年来《萍踪传书》于大中华区各大网站连载,累计点击率九千万有余。
中国大陆出版的《萍踪传书》和姊妹篇《萍踪传书续集--环球航海日记》,已在上海书城,浙江省新华书店,和北京人天书店等实体书店,以及当当网和亚马逊网站上架,且被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等,诸多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