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车问答全新沃尔沃S60好还是奥迪A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86期,火速戳开收听!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1

Tom:夏老师,沃尔沃S60出新款了,同样也很喜欢奥迪A4,纠结是现在买A4还是等等新的沃尔沃S60?

答:选车还是要首先明确自己对车的要求是什么。我觉得人对车的要求大体上分两类,基本功能需要和情感需要,而这两类需求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功能性的满足也直接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就如同爱情,两性相娱,才两情相悦。

基础上看,同一个类型和品级的车,基本功能都是相近的,尽管你能将这些功能分成很多方面,但哪一方面实际上差异都不会达到让你舍此求彼的程度,而是多方面的差异累计起来,让人作出取舍。同时,纯粹情感的因素,例如造型设计,品牌认可,材质工艺等等,在现在这个功能同质化程度很高的时代,在人们选车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你这个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找答案。因为你没有说明为什么会纠结,也就是你对这两款车拿不定主意的原因是什么,我也只能给你提供一点我自己对这两款车的感觉了。首先,我喜欢S60的设计。这一代A4在我看来,其外观设计比较平庸。除了大灯在视觉上有些生硬的变化,车身整体没什么新意,看起来并没有让人觉得它相较上一代是“新款”。内饰相对好一些,但也有那么一点缺乏创意。

而S60,内饰虽然基本上套用了同品牌其它车的设计,比如XC60,但确实比A4更好看,也更有艺术气息。外观则起码相对老一代S60有着全新的款式,其和谐感,整体造型的美感都胜过A4。至于功能上,如果说驾驶和乘坐体验,我觉得A4仍旧强于S60。它的发动机更平顺,驾控更协调,减震舒适性更好。

在驾乘这方面,我个人一直觉得A4是优于C级和上一代3系的(3系刚刚换代了,我还未进行新一轮的比较)。S60,我去年在美国洛杉矶试驾过一下,觉得还是不够细腻,比如发动机的运转,底盘的滤震,都还有一点粗颗粒。

尽管如此,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情感因素,我还是喜欢S60,不带L的。

问题2

Ambrose葉:夏老师你好,就驾驶感受而言,同级别的美系轿车跟日系轿车比(君威雅阁,科鲁兹轩逸,福克斯骐达),开起来感觉美系车底盘更整,刚性更好,这是不是个普遍现象?是不是因为日系车更加注重舒适性而把底盘调软了,或者说就是为了省油而偷工减料了?

答:你说的这几款“美系”,严格上讲,是“美牌欧系”,它们挂美国品牌,实际却是欧洲开发的平台。君威和科鲁兹都是德国欧宝开发的(那时欧宝是通用汽车全资子公司)。

福克斯,从来都是欧洲福特的作品。福特去欧洲开设分公司到现在也有年了。所以,欧洲人把福特看作是欧洲品牌,而不是美国品牌。福克斯,是欧洲福特的核心产品,就像大众汽车的高尔夫。它也是欧洲式两厢紧凑型轿车的权威产品。它们在驾乘体验上,其实都带有典型的欧洲车风格,甚至是德国车风格(欧洲福特现在的总部在德国科隆)。

日系车底盘“软”,并不是因为更注重舒适性,其实,如果把你说的这几款日本车拿到欧洲道路上去驾乘,它们的舒适性不是较好,而是较差。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产品定义不同。日本地处亚洲,道路形态,交通状况,与欧洲不同。

而你说的轩逸、骐达、雅阁全是为了这种交通条件设计制造的。由于对车辆动态要求比较低,考虑的主要是中低速度行驶、平整度比较差的路面、城市缓慢行驶的油耗等,高刚性车身和稳固的底盘就不是关键因素了。软的设置确实比较适合在行驶速度慢且路面质量差的地方体现舒适性,然而,这种设置不利于动态稳定,也不利于静音。

日本车不舍得投入材料是他们的文化特色。比如日本料理,从来量都很少。日本人住的房屋,也是面积很小。这要深层去探究就会扯得太远,这里只是想说,他们并不是偷工减料,而只不过是依着自己的价值观在做事而已。日本厂家对市场的把握,其实往往更力求精准,他们这种性格就是极致追求“刚刚好”,多一分都十分舍不得。

欧美厂商就比较“憨厚”。有意思的是,看一个民族是什么性格,看他们怎么吃饭,长什么体格,往往八九不离十。凡事有弊必有利,日本人的抠门儿,促使他们把东西做得十分精细,实现了过硬的品质。这一点,无论德系还是美系,都只能服气。

问题3

赵福旺:夏老师,您好!我也是您的忠实粉丝,我的问题也算是一种疑惑吧: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大车企有那么多经典车型会停产呢?因为停产又加剧了这些车型的经典。比如甲壳虫,比如丰田锐志,比如别克的林荫大道,比如接下来要即将停产的皇冠,辉腾就不说了,毕竟太贵太豪华,因为这些车型现在有太多人怀念它们,也包括您吧夏老师?

答:这个问题揭示了不同的看事物角度。厂家造车,是在造商品,不是在造收藏品。汽车,是大宗高额耐用消费品,它的价值以销量为主。这种特征跟收藏品的价值正相反。收藏品是物以稀为贵的。汽车确实也具有收藏价值,还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收藏品。

问题是,二次大战后,汽车全面实现了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变成一般人的日用品,绝大部分就不具备收藏价值了,只有极少数,产量很低或者存世量很低的车型才值得收藏,而它们的收藏价值又是在成为旧车,经过很多年之后形成的。结果就是,商业上失败的车,往往值钱,因为存世量少。而车企考虑是否继续生产某款车,几乎只会根据它的预期销售量,至于它是不是经典,根本没办法知道,也无需理会。

需要留意的是,要把名称与车型分开来看。你举这些,是车名,无非就是个名字,随时还可以再用。经典的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拥有这个名字的具体车型。比如第一代甲壳虫是经典,现款刚停产的甲壳虫,是不是经典,现在不好说,也许三十年以后会是。

丰田锐志?好几代车呢,哪一代是经典呢?林荫大道,原来是个配置包的名称,年才用为车名。我是不怀念它。辉腾,在我心中可以算经典,但这车是因为买的人太少而停产的,它停产了就成为经典,不停产,就是个赔钱的项目。

生意?情怀?无非是角度不同。而真正支持“持续性”的,主要还是生意。造车是为了赚钱,不赚钱了,就要淘汰或者更新。它们停产,就是厂家认为已经失去经济价值了,而这个产品本身,在停产的这一时刻,并不经典。

问题4

Roxbug:夏老师!您觉得将来纯电性能车有配手动变速箱的可能吗?这样不怕熄火,又有换挡的驾驶乐趣,岂不美哉?

答:这个问题真及时,我们周三的第三条内容就是福特野马电动车配6挡手动变速箱。这叫英雄所见略同。传送门:这台马力,6挡手动的野马,是纯电动的?

爱车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一定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狂热的汽车工程师。技术是要一步步发展演化的,好戏总是在后头。

问题5

桥风清扬:请教夏老师,目前纠结吉利的博越Pro和丰田RAV4,如果是您选车,是会选车机系统更优秀的国产车,还是会选发动机更稳定的合资车呢,谢谢。

答:这个问题特别“发我深思”,因为我一直很挺国产品牌车,总是为它们的进步欢呼,也倾向于原谅它们的不足。问题是,作为媒体人,这样做会不会是“慷他人之慨”呢?很有可能。你天天说好话,自己怎么不买呢?我自己经常在内心用这个问题质问自己,也一直找不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虽然我确实在今年卖掉锐志后,买了一款有国产特色的车,但也不能算是纯国产品牌,因为它是领克02,属于吉利与沃尔沃合资打造的品牌。它用了沃尔沃开发的CMA架构以及2.0T发动机和6AT变速箱,可以说,技术都是沃尔沃的。

国产品牌进步很大,有些车确实水平相当高了,但要说在工程上,特别是核心的平台和动力总成上,挑战外国品牌,还没到这个地步。因此,国产品牌只有价格明显更便宜的情况下,才算是有竞争力。

车机系统,它是个重要配置,但跟平台、动力总成这样的核心部分比起来,还只能算是次要配置,也就是说,合资车即使车机系统不如国产优秀,也都能借助智能手机有效弥补。而发动机,车身平台这些,如有不足,似乎没什么东西能弥补。

不过,你这个问题有个条件没限定住,就是价格。RAV4这样的合资车,再怎么便宜,都会明显比博越Pro贵。这是两个不同档次的车型。我觉得,在购买RAV4时,感觉预算紧张的话,就应该选择博越Pro。预算宽裕,可考虑选择RAV4的混合动力版。

如果是在RAV4普通2.0CVT与博越Pro之间,我选择博越。因为这两个车无论材料还是配置,都是博越明显更豪华和高级。国产品牌改写了汽车的传统价值观,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最近,传统的外国汽车品牌在电动车领域发力了。奥迪、奔驰、大众、保时捷都推出了量产纯电动车,丰田还宣布跟比亚迪合资开发生产丰田品牌的纯电动车。这些事件是否增强了你对电动车的信任度?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石板上观潮

个人觉得国产车做高端品牌有必要,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毕竟品牌的认可需要时间的积淀,消费者的认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比如拿领克来讲,夏老师一直从供应商的角度强调它的合资性,但身边人就觉得它就是吉利而已。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以及品牌和造车品质的持续进步,消费者会逐步认可其高端品牌性,但并不能直接将其视为高端品牌。比如买WEY和领克的消费者,在内心总是有一种比哈弗、吉利档次高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慢慢累积多了,高端品牌的道路还远吗?

??

有必要,对比衣服品牌,早五六年还觉得李宁安踏国产品牌是低端的代表,耐克阿迪好,近两年,李宁推出中国李宁,人们的思维也开始转变了,虽然还有人会说辣鸡李宁卖这么贵,但是确实不少人开始慢慢接受中国李宁这个品牌。当然,衣服和汽车相比,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好看。(毕竟现在衣服质量都挺高)一个核心竞争力是质量,科技。李宁的创新能力跟上来有人买单,同样,国产汽车的质量提高之后,同样有人买单。

国产品牌高端化非常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需要在各个领域拥有自己的硬实力,从企业角度来说更高的追求才是生存之道。

虽然他们现在做的都不好,这里面有市场的反应,有世俗眼光,更重要的是技术积累。这三重因素引导市场总是低看一眼国产高端车,逆向导致车企选择性价比这条路。所以车企才会选择新建一个品牌直接定位高端,可惜时间长了又把高端牌子玩成普通品牌。参见帝豪,瑞麟。而WEY做的最挣扎。

这次新能源车是个契机,国产电动车外形拉风,设计大胆,宣称技术领先,价格大几十万的车也比比皆是,哪怕好多停留在PPT阶段,可是势已经造起来了。让国人明白大几十万的市场也有国车。

国车高端路是去追人家百年汽车路,我们还是应该给与耐心,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将高端车限量发售,虽然这样会导致单一品牌亏损。但这样既有市场的数据反馈,又有技术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保持高端品牌不低俗化。相信再有十到十五年,我们的高端车会成为大众常规的选项。

Leo

有必要重新创一个品牌。因为每个人对品牌的认知都会有一个心理定位(或是自己认知的,或是通过别人介绍、讲解认知的),定位后就会有思维惯性,具体点就是:这是个大众品牌,哪怕他出比豪华品牌贵的车,以豪车的标准打造,堆上最好的料,别人还是觉得这是个大众品牌。大众辉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哪怕是手工打造,还是销量惨淡!大众有没有能力造一辆豪车?有,绝对有!手握宾利,奥迪,保时捷,如果这都造不出豪车,那全世界没几个车厂能造得出豪车!辉腾算不算豪车?算!当时辉腾的平台,宾利也在用!市场认可他是豪车吗?好象不认可,销量说明了问题!为什么?你名字都叫大众,就是要造大众都买得起的车!豪车?跟你没关系!这就是品牌认知!国内的厂商现在出所谓的高端品牌,说白了其实就是和平民化合资品牌展开竞争。车厂都不是傻子,如果用原来的品牌就能慢慢卖到合资品牌的价钱,吉利、长城何必费劲去建立一个高端品牌,还要铺销售网络呢?再造一个品牌,其实就是重新在消费者心中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定位!

郭利勇

夏老师,我认为国产车企建立高端品牌是很需要的,国产车以性价比占领市场,而随着技术的提高,各种科研成本也在提高,产品质量在提高。车企会用更高的成本造出更高质量的车,高价格的车会出现。首先高端品牌是区分车质量的一个最好办法。其次从营销角度,消费者是很希望自己的付出让别人一眼看出不同的,而且多品牌战略会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范围。

Divergence

中国车企都在艰难中行走,近几年国产车在市场占有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跟它们的质量提升有很大的关系。国产车发展的晚,所以都在学习中成长,“鱼”多了也就会“渔”了。配置的堆积针对具有一般购买力的消费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所以无论是积累经验还是市场争夺还是回馈这一消费力的消费者来说都是很好的。

.

很多国人的第一台车买的是国产车,再换车就选择合资车型了,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追求更高品质的了。作为国内车企发展高端车型,不仅能够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技术含量,更能开拓市场,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才能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看到听到国产品牌的溢美之词,比如性价比,越级的配置,车辆造型内饰的设计,觉得国产品牌在慢慢崛起,有必要也有实力成立全新的高端汽车品牌,让老百姓受益,也让世界不能小觑中国汽车品牌。但是真正有实力的中国品牌高端化是可以的,能做出来东西,没有实力车企还不如做好自己现有的汽车品牌。

品质是每个企业追求,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都一样,同样道理高端大气上档次!产品附加值高,利润大!而消费者的个人意愿也是要最好的最新的,通俗易懂的话就是又好又便宜,所以高端品牌是目标!是可以去拼搏勇敢超越,但是…机遇风险并存!尤其是囯人虫羊美歪!为了祖国为了中国企业加油。

随风

我觉得国产没有必要创造所谓“高端品牌”,我个人观点觉得国产毕竟没有在国外开拓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内售卖,但对于国人而言,拿我举个例子因为我也刚买车不久,我今年22岁我个人觉得国产和合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不谈车企,这种文化就有差异,我身边和我一样年纪的人都觉得合资就是比国产好,没有办法不知道啥时候受到的熏陶,不自觉就产生这种想法。我会觉得就拿国内豪华品牌领克来说,领克应该算国内豪华品牌销量卖的不错的,今年累计现在已经卖出5.5万台了,相信这个数据也应该算不错的,但大家为什么愿意买领克的帐,因为领克挂靠沃尔沃,虽然独立但都知道领克还是有些沃尔沃的技术在里面的,也算是半个沃尔沃,因为这个才有那么多人买账。我觉得现在国产豪华品牌还不是和合资抢天下的时候,等再过几年,国产工艺的上升,品牌影响力的扩大那时候全面推广豪华品牌才是正确的选择。

人馬一体宏大叔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来看:首先,资历相对老牌强势霸主还较浅的生产商如果想要不甘于只做塔底,想要有质的飞跃且能够为世人理解接受,那么创一个相对高端的品牌打破成见、拓宽利润领域是可行的途径,日韩厂商也有相应的尝试和成功范例;但相对的,这种自家的高低区别,背后的技术功底和包装艺术却绝非想象的那般简单,要有足够的能力“制造”出即具有同一品牌精神又层次明显不同的产品分野,而非简单粗暴的只是一些诸如塑料“乞丐”和鳄鱼皮“皇帝”这种堆砌的差异。这类反面例子的教训个别国产品牌也有所经历。总之,方向正确、能力足够,那么一定程度的成功至少是可以预期的。

立地成佛

本人观点:理应奋斗目标,不可过度追求。想要成为武林求败,笑傲江湖,必要先修好内功,扎实根基。纵观车的江湖,名家多是平台稳定技术精湛,才进一步精益求精。没有哪家上来就虎皮大鼓。老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细活”。真的高端,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品牌的心理建设积累成果,岂非号称出来的。如同美女帅哥,底子好了,化妆打扮起来才有自信。单纯靠整容和浓妆艳抹,卸妆了会吓到人的。诚然,很多本土自有品牌近年来发展飞速,值得肯定和赞赏。勇于探索高攀同时还是要长远稳健发展为好,过于追求高端化,险于本末倒置,丢了核心价值。步子迈大了会怎样,大家都知道,如若迷失了方向,万一再落个徒有虚表虚张声势的名声,得不偿失,不值得。

上期幸运回复者:人馬一体宏大叔

由于







































盖博士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jtqk/228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