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在说什么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历史伟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首先是在说罗马人创造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的历史伟业。

罗马的道路网,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年间罗马人铺设的道路,仅干道总长就达8万公里,如果加上支线在内,则长达15万公里。

罗马大道的一大特色是车道两侧设有排水沟。为了保持道路的坚固,必须绝对避免在4米宽、1米厚的主道内浸入和积存雨水。首先,让道路的表面形成一个缓缓的弧形,使雨水和积雪融化的水自然地流向道路的两侧,这些水流入排水沟以后,顺着路边的洞口流向道路的外侧。这种结构可以避免道路浸水。罗马工程师的信条是:“石为友,水为敌。”

罗马大道的第二个特色是,在铺石头的道路两旁附近严禁种树。如果有树,则一律砍倒。这是为了防止树根延伸到地下,破坏了四层路基的主体部分。

第三个特色是,与市区的道路一样,郊外的道路也是带人行道的道路。在城市附近和路口之类交通流量大的地方,车道两侧的人行道宽度超过3米,有些地方甚至达到5米。即使在交通流量小的地方,通常也有1米的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仅限于山腰地带和隧道内。即使是罗马人视为道路的延伸的桥梁,不论多窄,也必须设人行道。穿过树林的道路,则在宽达10米的车道和人行道的两侧,砍倒树木,以确保更加宽敞的安全地带。这也是为了防止盗贼从树林中袭击路过的人。

从公元前年左右开始,罗马共和国著名政治家格拉古兄弟中的弟弟盖约·格拉古起草的《森普罗尼乌斯道路法》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公路法。该法规定,所有的罗马大道每隔一罗马里竖立一根石柱。古罗马的“里”等于“一千步”,换算成公里数,大约1.公里。这种里程碑大约与人一样高,直径30厘米,上面刻有从道路的起点数第几个里程碑,因此,如果它是阿皮亚大道的第十个里程碑,旅行者便会知道这里距离首都罗马将近1.5公里×10=15公里。除此之外,古罗马的里程碑上,还刻有到附近城市的距离,起着各种信息布告牌的作用。

在罗马大道中,起于首都罗马的一共12条,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沙漠,西至大西洋,东至幼发拉底河,再从英国至叙利亚,从德国、巴尔干至埃及,延伸到了罗马帝国的每个角落。仅仅全线石头铺设的干道便多达条,全长达8万公里。加上铺石子的支线在内,这张庞大的血管网络遍布了罗马帝国这个躯体。今天的意大利人将两千年前的罗马大道稍加改造,在几乎一样的路线上铺上沥青,就成了意大利的国道,比如:

国道1号线——奥勒里亚大道,建于公元前年,自罗马至热那亚。

国道2号线——卡萨亚大道,建于公元前年,自罗马至佛罗伦萨。

国道3号线——弗拉米尼亚大道,建于公元前年,自罗马至里米尼。

国道4号线——萨拉里亚大道,建于阿皮亚大道以前,自罗马至波尔图皮切诺。

国道5号线——提布尔提那大道,建于阿皮亚大道以前,自罗马经蒂沃利,与同为国道5号线的、公元前年开工的瓦勒利亚大道相接,最终至亚得里亚海一侧的佩斯卡拉。

国道6号线——拉蒂纳大道,建于阿皮亚大道以前,自罗马至加普亚。

国道7号线——阿皮亚大道,建于公元前年,自罗马至布林迪西。

国道8号线——奥斯提亚大道,建于阿皮亚大道以前,自罗马至奥斯提亚港。

国道9号线——艾米利亚大道,建于公元前年,自里米尼至皮亚琴察。

罗马大道与中国长城

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在说罗马人对道路建设有不同于其他文明的认识。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地球的东方和西方都正在开始大兴土木。在东方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长城,加上16世纪明代修建的长城,全长达到0公里。

为什么中国和罗马开始兴建全国性的土木工程的时候,一个国家选择了修筑长城,而另一个国家选择了铺设道路呢?当然,中国古代并非没有道路,同时代的罗马也并非没有壁垒。只不过是,重点是放在长城上,还是放在道路上。显然,问题不在于技术能力,罗马人也并非不用抵御外敌的侵略,不关心国家的防御。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期之前,从时代上来说,在公元前的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一直战争不断。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优先修筑道路,而不是修建壁垒。壁垒是断绝人的来往,而道路则是促进人的来往。那么,国家防卫这一最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断绝与其他民族的来往来实现,还是通过促进本国内人们的来往来实现呢?

盐野七生认为,两个民族在这一方面观念不同,对于中国和罗马这两大古代强国来说,甚至决定了以后的国家形态。罗马人没有像同时代的中国人那样修筑翻山越岭、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而是选择了修通10倍乃至20倍于长城的道路,他们把道路视为国家的动脉。在罗马人看来,正如只有通过人体的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活下去一样,国家要健康地生存下去,也不可缺少血管一样遍布全国的道路网络。

在罗马人看来,境内主干道的复线化,整个主干道和支线道路的网络化,就是最好的军事防御和军事进攻的保障。这是因为帝国主干道的复线化和网络化使得军队能够快速调遣,做出及时的反应。罗马通常不在征服的地方常驻占领军。这是因为战胜方与战败方往往会产生摩擦。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不常驻,一旦有事,迅速由基地派兵。公元前3世纪,军队驻扎在首都罗马,因此调遣军队时,便要从罗马行军至目的地,而确保一条从首都罗马安全快捷抵达目的地的道路,则是当时军事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在古代名将汉尼拔入侵意大利而发动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本应是罗马人擅长的陆地战,罗马人却体验了一次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是因为,所向披靡的汉尼拔盘踞在意大利半岛,也就是罗马长达16年之久。企图一举灭亡罗马的汉尼拔一定考虑过进攻首都罗马。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决心尝试包围战。因为如果要包围和攻陷一个城市,只有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反复进攻,才能达到目的。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的汉尼拔的军队也许完全有能力不断地发动进攻,但是却无法让罗马这座城市孤立无援。这样,即使是古代首屈一指的名将也必须考虑到腹背受敌的危险。最终,罗马转入反攻,赢得了最后胜利。

更为重要的是,罗马是行省及城邦自治的共同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首先方便了每个城邦居民的使用和城邦居民间的贸易往来。之前雨后路面便会泥泞不堪,车辆陷入泥潭是常有的事,但罗马大道不必有这种担心。由于路面平坦,而且经过铺砌,因此便于人们往来,缩短了人们交通上所花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载货能力。随着人员、物资流通的增加,大大改变了以自给自足为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推动提升了罗马各行省及各城邦的经济发展。这样不仅使得罗马和各行省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也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罗马组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罗马大道是怎样建成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还在说道路本身虽然并非罗马人的发明,然而它的网络化,而且是实行日常养护的网络化,却完全是罗马人的独创。

那么,罗马大道是怎样、以何种方式建成并维护的呢?以全长达8万公里的罗马主干道为例,我们不禁要问

一、谁拟订方案?

二、谁作出决定?

三、建设费用出自何处?

四、谁进行施工?

五、建成后,谁来养护、运营?

六、谁承担其他经费?

七、道路通行费是多少?

谁拟订方案?在罗马共和制时期,修建道路的审批程序是:由财务官或者执政官拟订方案,提交给元老院。元老院在审议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后进行表决。如果表决通过,拟订方案的人就成为工程的最高负责人并开始施工。

谁做出决定?在罗马过渡到帝王制之后,拟订方案的人常常是皇帝本人,但是即使是皇帝拟订的方案,仍然全权委托元老院表决,这种形式并没有改变。元老院通过以后,皇帝作为最高负责人的工程才能正式开工。

建设费用出自何处?无论是共和制时期还是帝王制时期,都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来拟订方案,决定权也在罗马国家的立法机构、相当于现代国会的元老院。既然如此,修路费用理所当然出自国库,也就是说通过国税来筹措。

由谁来负责实际施工呢?道路是由军队来负责的。这是因为,修建罗马大道本来的初衷就是要修建功能完善的军用道路。那时的罗马军团,不仅是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是当时最强大的建设施工队伍,现在的许多欧洲城市都是在当时罗马军团建设的殖民城市和军团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建成后又由谁来进行养护、运营呢?答案是,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负责。

道路的通行当然是免费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jtqk/229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