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的发酵之路推开法律之门开学

本期赠书《电车难题》,拉至文末了解赠书规则

一个思想实验,近五十年前出现在英国的一份哲学刊物上,却于不经意间成为全世界大学校园、教师休息室、餐桌闲谈、大众杂志和学术期刊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脑筋急转弯。从这个“电车难题”之中,几乎派生出一个迷你学术门类,被人戏称为“电车学”。今天的电车学家之中有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进化理论家,也有普通人。

年,英国哲学家菲莉帕?富特(PhilippaFoot)在《牛津评论》(OxfordReview)上首次提出“电车难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早的电车难题,是英国哲学家菲莉帕·富特(PhilippaFoot)于年提出的。难题的内容十分简洁: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司机看见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人。司机可以任凭电车继续前行,这样一来,这五人一定都会被撞死(这五个人不知何故都无法离开轨道);司机也可以将电车转向,开到一条岔道上,而这样只会撞死另一个人。那么,司机是否应当把电车开到人少的轨道上,撞死一个人,而不是五个人呢?富特还进一步推想,如果杀死一个人,用他的尸体制成救人的灵药,这和电车的情形有什么不同?富特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赞成第一种情形,也就是将电车改道,杀一救五;但却会反对第二种情况,也即杀人制药。她觉得,面对这两种情形的不同反应,实在很值得深究。

年,美国哲学家朱迪思?贾维斯?汤姆森(JudithJarvisThomson)在《耶鲁法律学刊》(YaleLawJournal)上专文探讨“电车难题”,将这个伦理难题进一步展开

年,一位名叫朱迪思·贾维斯·汤姆森(JudithJarvisThomson)的美国哲学家将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展开:这一次,是你亲自看见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沿着轨道疾驰而去,而你则站在一个道岔开关的旁边。你可以无动于衷,任凭电车继续前行,撞死那五个人;或者你也可以扳动道岔,将电车引至侧线,只撞死另外的那个人。这里的一个新的条件是:和电车司机不同,你并没有在两条轨道之间作出选择的职业责任。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位电车司机也可以无动于衷,让电车继续前行,但在他的日常工作之中,他就必须不断地在轨道之间作出选择,因此他的“无动于衷”,至少在伦理道德上比一个毫无干系的旁观者来得更复杂些。汤姆森的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是应当无动于衷,将一切交付于命运,还是应当扳动道岔,杀一而救五?

这两位哲学家也提出了许多其他的情形借以比较,虽然多有雷同,但也可说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由汤姆森提出的:你站在一座跨越电车轨道的天桥上。没有道岔,也没有侧线。只有唯一的一条轨道和轨道上的那五个人。如果你无动于衷的话,这五个人必死无疑。你发现,要救这五个人的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电车前投以重物,迫其停止。你身边唯一的,其重量足以挡住电车的,是同时站在天桥上的一个胖子。你是否应当将他推落下桥,从而挽救那五个人的性命?这与是否扳动道岔,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那以后,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研究大脑的科学家们,都试图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扳动道岔可取,而推人下桥当责。各种版本的电车难题纷纷出现,而电车学家们则一直在寻求答案:扳动道岔和推人下桥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儿?或者两者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本质区别?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科瓦梅·阿皮亚(KwameAppiah)就曾说过,这些差异细微、数量庞大而又不断涌现的评论,“令《塔木德》都显得宛如CliffsNotes一般精简”。

一些哲学家和许多业余的观察者们,都曾质疑此类思想实验的价值。毕竟,真实生活中的抉择显然复杂得多,也没有电车难题这样牵强。但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此类思想实验的简洁性,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在更复杂的伦理问题中,我们是如何抉择的,或者应该如何抉择。例如,菲莉帕·富特年的那篇文章,目的就是为了讨论因堕胎而引起的伦理问题:譬如对于天主教徒来说,能否为了保全母亲的生命切除子宫,尽管因此造成的妊娠终止是他们宗教意义上的不良后果?最后,虽然大多数哲学著作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显得艰深晦涩,但电车难题却通俗易懂。

年,记录人们对于“电车难题”有何反应的网站“道德观念测试”(MoralSenseTest)由哈佛大学几位心理学家建立,该网站运作至今,已吸引海量访问者

多年以来,其他领域的学者也深受电车难题的吸引。年,哈佛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名叫“道德观念测试”(MoralSenseTest)的网站,记录访客们对于各种电车难题的反应。研究初期需要五千名参与者,而达到这个目标只用了数周的时间。如今十多年后,这个网站仍在运作,并继续吸引着大量的访问者。

年,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以“电车难题”为开堂引题的著名公选课“公正”在线公开,风靡全球,也进一步提升了“电车难题”的讨论热度

年,哈佛大学首度将课程全面在线公开。政治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的本科课程“公正”本来就十分受欢迎,如今被放到了互联网上,既可修学分,也可通过PBS电视台供普通观众收看。桑德尔教授的第一堂课就以电车难题展开,反响热烈。由于这堂课在很多渠道都可看到,因此要知道具体的观众人数并不容易。但是仅仅PBS版的视频在YouTube网站上就有万人次的访问量,比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James)年宣布转会的视频访问量高出两倍。

电车难题提出延绵不绝,层层深入的新问题,就和自苏格拉底(Socrates)以来的哲学家们一样,它在世界各地激起许多彻夜的讨论。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妙的哲学谜题,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甚至是有些异想天开。

但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电车难题》一书即虚拟了一桩符合“电车难题”情境的事件及随之而来的审判,检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属、陪审团、律师、媒体、大学师生、电视观众、论坛网友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各自表态,一场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此展开。作者还结合案情与审判进程中的讨论热点,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古往今来若干大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与贡献,展示诸位先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全景式地呈现了诞生数十年来讨论不休且越来越热烈的“电车难题”,堪称一次为广大公民讲授的伦理通识课。

开学季第九份礼物

延伸阅读:教师对“电车难题”的萌解读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苦心孤诣地告诫人类:在所有的美好梦想、主义以及所谓真理之上,始终存在着一个永恒原则,这就是人道主义。不过,在法学家提出的“电车难题”面前,雨果的理念横遭解构。在这本畅销名著中,面对“为了保全五个人的生命而不得不牺牲另外一个人的生命”这一难题,人们不妨来体验一番法律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旅美学者

周大伟先生推荐

礼物获取方式:文末留言区留言,与大家分享你#阅读中的故事#或#学习法学过程中的趣事#等,我们会筛选公开精彩留言,截止10月16日中午十二点留言区排名前两位的读者,将分别获赠《电车难题》一本。

更多开学季赠书活动介绍

往期回顾

推开法律之门:十位法律名家推荐十大好书

《走不出的风景》:听苏力不一样的致辞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论体系》:选好第一本教科书

《车浩的刑法题》:北大法学院的“奇葩”考题

《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法学论文写作的要诀

《法的门前》:学习法律并成为法律人意味着什么

《论犯罪与刑罚》:刑法学传世经典

《政法笔记》:“别有用心”的《政法笔记》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未来法律人的八项新工作

开学赠礼:

我们会陆续推送“十大好书”中的每本图书,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sfz/1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