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罗马货币以被征服者希腊的货币名称来命名。因为在地中海的东岸希腊语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更习惯用希腊语来给自己的货币命名,并因此增强货币的认同感。人类和人类成果体系都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如果让我对历史进行裁定的话,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尽管有大海相隔,但是,这种距离和想法,正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克劳狄乌斯家族的男性都是集傲慢、强硬、不妥协、有先见性、意志坚定、责任感强烈于一身的人,体格也很健壮。在民主政体下,他们绝无可能当选最高权力者。但是在市民大会上当选的执政官,如果一人深受民众喜爱,另一个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受民众喜爱但能力极强的人。出自克劳狄乌斯家族的男人身上所有的缺点,到了领军作战的时候就都成了优点。和谈要求遭拒意味着军事行动不可避免了。以雇佣兵为主体的锡拉库萨军队完全不是由市民兵组成的罗马军团的对手。当时的罗马,每年都要更换总司令官和士兵,因为士兵都是市民,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地脱离自己市民的生活。罗马与锡拉库萨建立同盟不只是挫败了迦太基试图进一步扩大其在西西里势力的企图,他们还担心自己在西西里的既得权利也会受到侵犯。于是,迦太基决定与西西里阵线一战。至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面冲突正式揭幕,历史进去了布匿战争时期。但是,随后展开的战况并不乐观,因为两位执政官都是平庸之才。值得庆幸的是,罗马军团的失误却因迦太基军队不善抓住机会而得以弥补。与罗马军队一样,由雇佣兵组成的迦太基军队同样缺少善于用兵的统帅。罗马很清楚,只要不切断来自迦太基的补给线,就不可能实现称霸西西里的目标。就在这一年,农牧民族罗马人终于领悟到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罗马人在陆地某处取得胜利后总是把这个地方作为要塞,建设殖民城市,并通过铺设连接这些城市的公路,建立防御网。在海战中,从高处向低处进攻更有利。迦太基人拥有的蓬特型战船比三层桨战船的船身更高。并且蓬特型战船的划桨手人数达人,这就意味着蓬特型战船的马力相当于三层桨战船的3倍。拥有多达艘蓬特型战船的迦太基自然而然地是地中海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没有任何造船经验的罗马决定仿造迦太基的船。对操纵船只没有信心的罗马人,利用“乌鸦吊桥”,把自己不擅长的海战变成了自己最擅长的陆战。能想出“乌鸦吊桥”这样的装备,是因为罗马人没有海运的传统。所谓持久战,不是一年四季都在进行战斗。持久战同样有冬季的自然休战期。除此之外,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停战的年份。因为这次海战在对方的城市附近,所以罗马海军的行动范围大了许多。执政官雷古鲁斯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他没有等友军到来就接受了敌人的挑战。寡头政体要想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必须尽可能地为位居领导层的人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国家政坛的第一线大显身手。执政官总是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可以收获战果。只要在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他就是凯旋将军,回到国内就可以举行凯旋仪式。对罗马人来说,能在首都举行凯旋仪式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这就使得执政官更愿意速战速决,更容易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总指挥官采用出其不意的战术,或许战况会以另一种形式展开。遗憾的是,雷古鲁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统将领,信奉的是以光明正大的方式与敌面对面决战。一支军队如果久疏战阵,自然会缺少实战经验,实力也随之大打折扣。试图向毫无经验的人作出解释只能是浪费时间。罗马人从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不追究失败的责任,也是为了执政官可以毫无顾忌地专心于完成自己的使命。信不信宗教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在宗教信仰者众多的共同体中,作为统帅,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信条。公元前年,迦太基派出了一位富有才能的将军前往西西里战场。这一年30岁刚出头的哈米尔卡正是后来成为罗马人噩梦的汉尼拔的父亲。这一年,虽然派出了才能卓著的指挥官,但是本该作为他有力后盾的本国政府出现了分裂。遗憾的是,迦太基人很不擅长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两派中有一方生产力下降,他们的发言权自然随之降低,就有可能达成意见的统一。然而,双方都维持了较高的生产力,因此,调和两派的意见非常困难。罗马和迦太基的和战条约在市民大会上遭到了大多数市民的反对。在罗马,每当出现这种情形,通常会派遣10位元老院议员组成的调查团前去调查。战争结束后做什么,怎么做,将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迦太基有委托别国来保卫自己国家的传统。与罗马不同,在迦太基,虽然作为被统治者的其他民族和统治者迦太基人同住在迦太基领土上,却备受歧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不满使得叛乱的危险在迦太基随时存在。以雇佣兵为核心的叛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他们缺少一个统一的指挥者。汉尼拔的父亲把他带到了贝尔神庙,要他向神发誓终生以罗马为敌。西地中海的原希腊殖民地纷纷选择了接受罗马人的保护。因为罗马人更喜欢同盟关系而不是统治关系。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最大不同,大概就在于是否乐于和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与沟通吧。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人显著地执迷上了希腊文化。对于以元老院为牙城的罗马统治阶层来说,绝对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元老院正面临如何管理新得到的西西里的问题。如果征服者热衷于学习被征服者的语言,追随被征服者的文化,无疑会让被征服者感到些许的安慰。几乎在所有事情上,罗马人都不依靠自己亲力亲为,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必须在任何领域都是第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罗马人的开放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放。而且,他们从来不像有的国家,在颁发居留证时,一味地强调“只限具备无可替代的、技能型的人才”。所谓无产阶级,就是他们的财产只有孩子,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他们是靠技能吃饭的人。按现在的话,罗马人大概是第一个注意到“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的民族。闻名于后世的所谓的“罗马化”,指的不就是包括法律在内的“完善基础设施”吗?对罗马人来说,完善基础设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军队行动更加便捷。在古代罗马,国税局是民营的,由公务代办人承包经营。如果公务代办人提出的税额远高于纳税人所能承受的,那么,即使中标,他也有破产的危险。所以,税额通常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与个人承包征税业务相比,罗马更鼓励由行省的各城市承包这一业务。尽管只是直接税的1%,罗马还是希望回馈给当地的人。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罗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此,曾一度把什一税临时增加到了五分之一。但是,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作为税项征收的依然是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一则以收获物的形式缴纳,并由罗马政府买单。无论什么事情,罗马人都喜欢做成规范化。为了做到随时能够应对危机,采用规范化的机制是最好的策略。罗马自有一套完整的士兵召集体系,即使出现突发情况,也能应对自如。具有盟主地位的罗马,其市民服兵役的次数是同盟国人的3倍。罗马军团的总指挥权通常由罗马人掌握。但是,这不仅仅因为罗马具有盟主的地位,应该说,罗马承担了比其他国家更多的牺牲吧。军队最高司令官的能力实际上体现在他可以让百人队队长发挥出多大的作用。罗马的名将,都是那些对百人队队长知人善用、能够有效的指挥他们的帅才,凯撒是其中的佼佼者。罗马人有他们追求规范的理由。因为从指挥官到士兵每年都要更换,如果没有规范化的规定,很容易出错。所以,为了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在所有细节上作出规定是很有必要的。越是优秀的司令官,越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闂村尰闄㈡潈濞?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sfz/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