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外红十字精神开着美丽的花作者:高丽珠
很早以前,我在书中见到一个名字:“红十字会”。
很早以前,我在电影里见到一面旗帜:金色的橄榄枝托着红色的“十”字。
这面旗帜,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现在瘟疫肆虐的疆土中,出现在山崩地裂的灾区里,出现在海啸洪涝的波涛中,出现在交通事故的现场,出现在火灾事故的楼房,出现在坍塌断裂的桥梁,出现在疾病无助的家庭,出现在溺水儿童的身旁……
这面旗帜,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问国籍,不问民族,不论政治立场,只要出现了天灾人祸,只要出现了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件,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人,它都会出现!
红十字会运动的历史,就是一部致力于减轻人类苦难,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壮丽诗篇!就是一部人道、博爱、奉献的恢弘巨著!
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国际红十字会多次援助我国,我国红十字会也多次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捐款银元赈灾,并派出救护医疗队赴海参威参加战场救护;日本地震,中国红十字会捐款银元,并派驻医疗队赴日救援;抗日战争期间,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友好国家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了国际援华医疗队援华,我们小学课本上学过的白求恩大夫,就牺牲在人道救援的征途上。
非洲干旱援助,印度洋海啸救援、冰雪灾害救助、洪涝灾害救助、推动无偿献血、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为非洲国家红十字会发展项目提供资助、启动非洲国家粮食安全计划、“艾滋病全球行动同盟”、“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心灵阳光工程”、以及史无前例的汶川地震十字救援行动,呼吁恢复伊拉克社会秩序、“卡特里娜”袭击美国列出9.4万个名字帮助人们寻找亲朋好友……,红十字会拯救生灵涂炭和人间苦难的事例,举不胜举。当尼泊尔强震未定,中国红十字会就启动了国际和西藏灾区救援;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医院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在加德满都已经正式展开了医疗、检验、洗消和防疫一系列救援工作。
然,有着年的发展历史,有着180多个成员国家,会员遍布世界各地的庞大且博爱的“红十字会”组织,最初不过源起于一个商人一份小小的恻隐心和悲悯心。
茫茫苍穹,浩浩烟波。遥远的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30多万人激战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叫索尔弗利诺的村庄,因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名受伤濒危之人被遗弃在战场。6月25日,正在欧洲各地从事私人商务活动的亨利·杜南先生途经此地,被伤兵挣扎的惨象所震惊,当即将个人的事业放置一边,投入战场救护。他联系当地一所教堂作为临时救护所,并与法军军医总监取得联系,释放数名奥军军医俘虏,负责治疗工作。他还发动邻近的卡斯蒂廖村的村民参加救护,并劝导参与救护的人不带成见地医治所有的伤病员。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他回到日内瓦后立即撰写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以直观感人的方式叙述了在索尔弗利诺见到的情景,并于年11月自费出版。《回忆录》问世后,在欧洲各国引起强烈反响。他在书中提出的“在和平安定时期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以及签定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两项重要建议,得到日内瓦的4位知名的公民--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医生和莫诺瓦医生的赞赏和支持。年2月9日,他们5人在瑞士日内瓦宣告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成立以后,亨利·杜南先生继续向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呼吁,并得到了支持。年10月16日,日内瓦国际会议召开。来自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的36名代表参加了由“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的这次会议。10月29日,会议通过了10项决议。决议的主要内容除包括亨利·杜南先生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的两项重要建议外,还有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救护人员的保护性标志。年3月8日,在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爆发的日勒苏益格战役中,佩戴红十字臂章的救护人员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提供人道服务。
年8月8日-22日,在日内瓦召开了“关于中立化在战地服务的军队医务部门的国际会议”。8月22日,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一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该公约共有10项条款,包括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该公约规定了救护车、医院和医务人员,包括志愿人员和随军牧师应被视为中立而受到保护和尊重;提出“受伤或患病的战斗员,不论属何国籍,都应得到收容和保护”。
就这样,源于一个人的善举,得到4个人的支持,5个人的呼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拥护,红十字运动才得以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际性的运动,并得到国际法的保障。
历史不会忘记,人类将永远铭记。年,亨利·杜南先生因对红十字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年,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把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即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红十字会都举行庆祝纪念活动。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炮火纷飞后的伤残需要我们去救助,脱不开工作参与巨大灾害的救援,甚至连红十字会的会员都不是,又该怎样传承和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呢?
亨利·杜南先生的恻隐心和悲悯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硝烟外,只要叫醒我们小小的恻隐心和悲悯心,给予他人一点点小小的恻隐和悲悯,无数小小的恻隐和悲悯汇聚在一起,成就无数小小的善举,红十字精神就处处开出美丽的花!人与人之间点点滴滴小小的善举,就是人道的光辉!就是博爱的胸怀!就是奉献的美德!就是红十字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我的老师杨文芝,现在是元江县第二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30年前,正值豆蔻年华的她被分配到一个叫做“猪街”的地方任教。那是我穷乡僻壤的家乡,除了人好、山好、空气好,要啥没有啥。
老庙里的桂花树结满小黄花的那天,三山五寨,十里桂花香。我和一帮农村孩子趴在墙头,看老师拎着一只小皮箱,稳稳地走进我们读书的那座斑驳的古庙,中等的个儿,浅色的衬衣,咖啡色的宽筒裤,波浪一样的大卷发,眼睛像星星,肌肤吹弹可破,好美好美。我们好奇地尾着她穿过回廊,爬上楼梯,涌进分给她住的小阁楼,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糖块分发给我们,俯下身逐一拥抱那群破衣烂衫脏兮兮的农村孩子,并不嫌弃有些孩子鼻涕还像锅巴一样糊在脸上。我是她第一个拥抱的小孩,我抬起头看她笑意盈盈的眼睛,觉得她像天使一样。
那以后,除了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带着我们这帮农村孩子远远近近,山高水长地去砍柴割草,以抵交我们的学杂费。陡陡峭峭窄窄细细的山间路上,我们跟在老师后面唧唧喳喳地走,老师不时回身递给我们几个剥好的板栗,那是她在城里的男朋友给她买的,好像很贵,对我们甚至吃不饱饭的农村孩子来说,十分稀罕。我们接过老师递给的栗子,无一例外都是猴急猴急地放进嘴,咀嚼有声,无比香甜。老师看我们吃,眼睛笑得弯弯的,像天上的月亮。
每次去砍柴或割草,老师背上总背着一个绿色的军用水壶。没有山泉水的地方,老师的水壶就是所有孩子的甘泉。渴了,就一只一只小鸭子一样围在她的身边轮换着喝水,绿色的水壶在一双双小手里稳稳地传递。老师也会在歇息的途中,带我们去摘沾着露水的黄泡,有几次我刚好站在她的旁边,她摘到熟透了的大大的黄泡,就笑眯眯地塞进我的嘴里,我采摘到大的要给她,她却总也不要,我硬要塞给她,她弯下腰让我往她嘴里送一颗,再嗔怪地刮刮我的小鼻头,装着恶狠狠地说:“下不为例喔”!
二年级上完的时候,老师调走了。老师调走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哭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学过写信,但我们以自己理解的书信的样子,纷纷给老师写信,写出的信格式五花八门,字体歪歪扭扭。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回信,鼓励我们好好读书,还单独给我寄来了好几本《小学生作文选》。
我的梦想开始飞翔,我想成为一个像老师那样的天使。
11岁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城里上中学。第一次进城的山里孩子,低眉低眼打量城里的一切,心中胆怯。老师骑着单车到离城8公里的学校找到我,把我带回家,给我做好吃的,并叮嘱我星期六、星期天就回她那,她说那里也是我的家。
那时候老师已经结婚了,夫妻两人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老师有张简易的小沙发,可折叠也可打开做简易床的那种。我每次去他们家,老师就在床和沙发间拉一道布帘子,让我和她睡他们的床,而我喊“姐夫”的老师的老公,大大的个子小虾米一样蜷缩在小沙发上。开始的时候,我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姐夫“嫌弃”,但“姐夫”有着和老师一样温暖的笑脸。在他们拥挤的小家里,我一点也没感觉到我的存在让他们更拥挤,从没感觉过那是寄人篱下。
再后来,我工作了,虽然常常想起老师,但每天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慢慢就和老师联系少了。
参加工作8年后,在乡镇当医生的我参加县里的公务员招考,考了报考岗位的笔试第一名,接到了面试的通知。
参加面试的头晚,我带着哺乳期的孩子进了城。我想起我的老师,她就在这个县城教书。我去看她,老师已经搬了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老师听我说第二天要参加面试,问我准备好了没有。我说我正在休产假,孩子体弱多病,挺难带的,我每天头晕脑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乡镇上公务员考试也没有人指导,只能看临场发挥,没有十足的把握。
老师一听我这样说就急了,说“你怎么不早说呀,我对这种考试也不了解,明天就面试了没准备好怎么行呢,不行不行,都进面试了,还是笔试第一名,指不定以后就没机会了呀,一定不能掉,但是现在时间这么短,该去哪里找人教你呢……”。她在原地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圈,忽然跳起来灵光乍现一样开心地抓住我的手对我说:“对了对了,听说我同事的老公经常参加这种考试的,我们马上去拜访”。老师急急忙忙的联系,急急忙忙的把我带到她同事的家里,同事的老公在外一时回不来,老师和她的同事看似轻松地聊着天,但我从她不经意变换的坐姿,觉得她比我还要着急。
那天晚上,我最终得到了关于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悉心指导,我的老师杨文芝在旁边陪我听了两个小时,回去的路上又反复叮咛。
第二天的面试,我胜出了。我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辅导我的老师,是我们这地方的资深考官。那次面试后,我换了工作,从乡镇医生变成了县城的机关干部。
也许,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也许,宽广的爱,从来不会是孤单的存在。
我的老师李玉莲,是一名从湖南跋山涉水来到云南任教的湖南女子。年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只比我们大6、7岁的她着一身白裙,蝴蝶般翩翩飞进元江民族中学37班的教室,青涩未褪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了我的英语老师。
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县城。城里来的孩子学校离家近,经济条件好一些,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农村来的孩子家离学校远,生活拮据,每个学期回家一次。每到周末,城里的孩子就都回家了,只有农村的孩子留在学校里。李玉莲老师似乎最懂得“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所以常常在周末把我们那帮农村孩子带到家里,也让“姐夫”给我们做饭吃。这个“姐夫”除了有另一个“姐夫”那样温暖的笑,还有一手好厨艺。他给我们做的鱼,那叫一个香!
那年头,元江民族中学的生活用水,只有一个字:混。老师用的水好一些,学生用的水,直接叫泥汤,一桶水澄下来有半桶泥,一件白衬衣下水三次就成了黄衬衣。不仅水像泥汤,学生用的洗澡间,还没有热水。夏天元江炎热,倒也不需要热水,但到了冬天洗个澡冷得直蹦跶。李玉莲老师让我们到她的宿舍去提水,我们提着塑料桶躲过严厉的校长的眼睛,一溜儿一溜儿地潜进老师的宿舍把水运回来。要是碰上周末的话,农村孩子们不仅仅到老师家运水,还在老师家洗得干干净净,吃得肚皮滚滚。
我现在和李玉莲老师住在一个院子里,经常遇得上。老师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一年级,见到我总是很礼貌地打招呼。老师的婆婆已经老得佝偻了腰背,慈眉善目,笑眯眯地住在老师的家里。我每次去她们家,或是在院子里碰到他们一家人,都被他们家老者慈、孩儿孝、夫妻亲的家庭气氛所打动。
前几年,我加了老师的QQ。怀着恭敬的心情,我进老师的空间看她的世界。里面的内容很多是学生和她的互动。那些学生,有的是还在校的,有的是已经上大学的,有的是已参加工作融入社会了的。看着他们师生间一句句的真情对白,深感字里行间拳拳真心,满满都是爱。我在他们的对话里,活脱脱又看见了昨天的我。
我的两位老师,都不仅仅教我知识,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自己为榜样教我博爱世人,无私奉献。但我的老师为我所做的一切,就象是为她们自己的孩子所做的那样,不求任何的回报。她们甚至不知道,我的内心深处对她们有着怎样的感激。她们以己为镜,在我幼年的心田播下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
三年前,我调到元江县关工委工作,有机会选拔老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考察学习。我的老师,还一个在小学任教,一个在高中任教。选拔的任一条件,都能符合他们。一般的县级教师,较少有参加高级别学习培训的机会。而高级别考察学习的资历,对他们晋升职称和评先评优是会有些帮助的。所以,我同时想起了她们,给她们打电话,俩个人都开心地答应了。我内心因为能给她们一点点的回报,也欣欣然愉快起来。但后来,两个人又都给我电话回绝了考察学习的机会。
李玉莲老师说:“考察学习的那几天,刚好我的学生要填报高考志愿。我要指导他们,不能让孩子们把志愿报错了读不了他们分数够得上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农村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报志愿上帮不了他们,我更要把关。他们家里穷,一家人辛辛苦供一个孩子读书,要是进不了大学,我的孩子们以后工作不好找”。
而杨文芝老师则说:“有这样的机会你能想起老师,老师非常高兴。但是,这几天我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不去参加这个考察学习了。我在学校里属于年纪偏大的老师,我们学校里有思想、有激情、爱岗敬业的年轻老师很多,但是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他们都没有参加过这种层次的学习,她们的教学之路还长,让她们去学习,以后发挥的作用肯定比我大,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年轻的老师们去吧”。
朴实的语言,没有冠冕堂皇。我拗不过我的老师,尊重了她们的选择。
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我的老师。后来有几次,我约过她们吃饭,想以最世俗的方式聊表我的心意。巧的是,她们也都说恰好有事,没有来。她们以知识分子的矜持和自爱,拒绝了我的饭局。
但他们给予她们的学生的爱,却从未改变,从未停止。
去年8月,我和我的老师杨文芝偶然聊天,说我想把将上六年级的孩子转到她任教的学校。我的老师立刻不矜持了,热心地要帮我去找她们校领导申请。我的老师不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这样的小事情,我自己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办到。
还有就是我的老师李玉莲,她居然有天叩开我的家门,腼腆地问我,我所在的单位是不是可以帮助一些穷困的学生,她的一位学生父母双亡变成孤儿了,她的另一位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因为父母患病读不起书了。我望着我登门求人的羸弱的老师,心中感慨。我在单位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我老师的学生一些帮助,并指点他们如何获得其他途径的援助。后来慢慢从别人口中得知,我的老师,一直从自己有限的工资里挤出钱来接济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我的小学老师杨文芝在我的世界混沌初开的时候,为我揭开了最美的初页。我的初中老师李玉莲,从她素未谋面的我的小学老师那里接过了爱的接力棒,初中三年的周末,我如果不在杨老师那,多半就是在李老师那。我的两位老师,都在我如一枚小小青果的时候,给予了我暖暖的阳光和无私的爱。
当张顺光老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唏嘘的时候,李玉莲老师豆芽菜一样瘦弱的身影和杨文芝老师天使一样可亲的笑脸在我的脑海里浮上来。张顺光老师是李玉莲老师的同事,还是她夫家这边的亲戚,她曾为了张老师的离去而悲切不已。但她羸弱的身躯里,有着和张老师一样圣洁的心灵。我常想,如果这世上的所有的人都像张顺光老师和我的两位老师一样,这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不忍之心,人皆有之。人道、博爱和知识文化水平并无关系,和行业出身也无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使我懂得人道、博爱的,其实除了身为知识份子的我的两位老师,还有我没念过一天书的奶奶和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爸爸。
我的家在元江那诺一个叫做“水井”的小山村,我小的时候农村非常穷困,虽然我父母亲的勤快在我们那一带的十里八村都有口皆碑,年成不好的时候我们家还是会断了炊。我记得那会儿,吃糖只是八月十五才有的事,吃肉只是过年才有的事,穿衣也是补丁叠着补丁。但每有人上门乞讨,我的奶奶总是毫不犹豫地操起碗就去刮我家的米柜子。那年头吃不饱肚子乞讨的人也多,奶奶多刮几次米柜子,我们家肯定就得断炊。
但奶奶可不管,真没了饭吃的时候,她就让我们吃南瓜、红薯、玉米、野菜,反正只要有人来讨要,她总是要给,尤其是来讨要的人又老又残的话,她更是二话不说就去刮米柜。不仅给米,来的人运气好碰上家里刚好还有点肉的时候,她也慷慨地提溜了去给人家。
有个冬天,天气非常冷,一个头发白成雪的奶奶来讨东西吃,只穿着薄薄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我奶奶不仅把人扶进家烤火,给人刮了几大瓢米,居然还把妈妈准备给她过年的她唯一没有打补丁的新衣裳从柜子里翻出来给了人家,妈妈都生气了,说:“阿母,给她吃的就得了,整哪样把衣裳也给她,您偏要给,给她旧衣裳得了,咋个把要过年呢新衣裳都给她哈”。我们也不理解,但我奶奶只有淡淡的两个字:“可怜”。
我沉默寡言的父亲,也是和气又好心肠。我到离家60公里远的县城上中学的那个雨天,因为交通工具的极度匮乏,那辆老旧的东风车上竹竿似的插满了人。乘客不仅仅有人,居然还有山里人要去城里卖的小花狗、大黄狗、鸡、鸭、鹅和两头大肥猪,怕小小的我被人畜踩撞,父亲紧紧地护着我。一路小孩哭闹、牲畜嚎叫,汽车驶出不到十里地,小孩尿了,牲畜拉了,各种刺鼻的气味充斥了因为下雨而捂得严严实实的车厢。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人哇地吐了,不偏不倚,吐在了我的头上,她早上吃的米线裹着绿绿的韭菜一长条地从我额头上耷拉下来,稠乎乎的呕吐物滑进了我的衣领。
彼时我已经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烦躁至极,这劈头盖脸让人恶心的一阵雨下来,火气噌地就窜上来了,正要开口骂她,父亲用眼神制止了我。他从裤兜里掏出粗糙的纸擦去我头上的污物后,居然还从那个女人手里接过了她抱着的娃娃。摇摇晃晃地一手扶着我,一手帮那个女人抱着小孩直到进了城。下车后那个脸色蜡黄的女人抱着脑袋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看她晕车晕得那么厉害,父亲又帮她背起行李,用胳膊夹着她的娃娃,搀着她,拖着我,找了怕一个多小时把她送到了她要找的亲戚家里,才给我找了地方洗被人家吐脏的头。
其实令我深深感动并铭记的我的老师,我的奶奶,还有我的父亲,他们所做的,也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善举,他们不过是能做一些小小的善举的好人。
而向身边人看齐,做一个好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的。
我参加工作以后,因为爱人和我都来自农村,常有农村的亲戚或乡邻到家里留宿、吃饭。尤其在乡上当医生那几年,我的哈尼族老公家的亲戚特别多。他们染色工艺低劣的黑衣服散发着怪味,又没有好的卫生习惯,一群一群地往家里来,染料味混合着汗味和脚丫子味,一屋子刺鼻的酸臭,有时他们衣服上的染色还会弄脏我精心挑选买回来的皮沙发,要我很费力地弄才能弄干净。他们都是大嗓门,在家里喝着酒说话,我伺候他们吃喝的间歇去看电视,音量开到最大都被他们的声音盖过去。他们带来的小孩,三五成群在我的屋子里兔子一样乱窜,一下砸得这扇门嘭嘭响,一下拖得那把椅子嘎吱叫……我那时候是一个很爱清静的人,大抵是因为学医的缘故还有些小洁癖,所以有时候难免心生厌恶。但每当那样的念头冒出来,我就告诉自己,想想我的老师杨文芝吧,想想当年我怎么在她那间拥挤的小屋里暖暖地长大。
我现在的办公室,就在县红十字会培训室的隔壁。常有一拨儿一拨儿的将要学驾的年轻人,到这里来接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我想,这是多好的事情呀,以后车在路上走,不管是自己的车还是别人的车出了事,最起码他们都学会了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可以在紧要关头施救于人了。他们学会的技能,还不仅仅限于车祸,只要遇到需要急救的状况都能派得上用场。去年还是前年,我们元江就有一个在这里学会急救知识的年轻人,去山里工作的时候救活了一个被电击“死去”的人。这一拨儿一拨儿的年轻人出去,将会救助到多少需要救助的人呀。
前久,我们元江县机关幼儿园四岁的小朋友小可欣患了淋巴瘤,我所在的团队“元江步行者”得知这一个消息后,在团队内部发起捐款倡议筹集了元善款,用元给小可欣买了孩子喜欢的几个毛绒玩具,连同余下的元钱一并送到了小可欣的家里。在去小可欣家前,有元江电视台的记者听闻我们在捐款并将于周末送到患儿家里的消息时,强烈要求对此事宣传报道,但被我们婉言谢绝了。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我国的民间谚语集《增广贤文》也始终将“做好人”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求世人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更进一步推己及人弘扬人道、博爱精神,提倡对他人要尽心尽力,奉献爱心,替别人着想:“诸恶莫作,从善奉行”,“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其实纵观《增广贤文》所宣扬的为人处世之道,无非就是: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夫义妻贤的人伦之道;近贤远小,谨慎交游的交友之道;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博爱之道;温良恭俭,和谐诚信的处世之道;晓以大义、孜孜教诲的育人之道。这人伦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育人之道,恰恰契合了我们当下正在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会运动纪念日,世人将永远铭记亨利·杜南先生。但感恩和缅怀绝不仅在纪念日,“红十字精神”也不止于战争和灾害。生在和平年代,过着安宁生活的人们,不一定非要上战场,不一定非要去亲自救灾,只须做一个好人,只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善待身边的人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诸恶不作从善如流,但行好事不问前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施惠不念受恩不忘,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乐善好施,温良恭俭,扶贫助弱,救急救穷,和谐诚信,则工厂没有假冒伪劣!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工程没有豆腐渣!江河湖流不会被污染!蓝天白云不会被雾霾遮盖!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红会精神处处开花!四海终将升平!世界一定大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