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风情,渔家风味长山群岛渔民

白癜风能看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浩瀚无垠的碧海上,长山群岛宛若玉垒,犹如画屏。这里岛屿群集,峦壑起伏,灌木葱郁。曲折的海湾、瑰丽的岬角、奇异的礁石、仪态万千的海蚀地貌和金子般的沙滩,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海岛风光。此际繁衍生息的海岛渔民,卧听潮音澎湃,坐享海鲜美味,恍若画中人……

长山群岛风光

长山群岛,又称长山列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端,横跨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望,西南与庙岛列岛、山东半岛相对,包括大小岛屿50多个,陆地总面积近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多平方千米。

从地理分布上看,长山群岛主要由外长山群岛、里长山群岛和石城列岛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外长山群岛主要由海洋岛、獐子岛、褡裢岛、南坨子岛、大耗子岛及小耗子岛等几个小岛组成,呈东西排列,群岛内海岸曲折,山势高峻挺拔,随处可见悬崖峭壁;里长山群岛包括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及葫芦岛,与外长山群岛不同,其山势较为低缓,滩涂面积广阔;而北部的石城列岛则主要包含大土家岛、长坨子岛、寿龙岛及石城岛等。

长山群岛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别样的海洋风情。石城岛上的银窝砂砾闪闪、礁体林立,奇穴异洞比比皆是,被誉为“海岛小桂林”。獐子岛上青翠葱绿,被称为“黄海聚宝盆”。长山岛内的海蚀洞、海蚀桥、海蚀柱千姿百态,异常壮观,有“万年船”“美人礁”等代表性海蚀景观。小长山岛上灌木丛生,东部海面常有海雾缭绕,令人心驰神往。广鹿岛的老铁山“仙人洞”四周险峻清幽,睹之令人惊心动魄。海洋岛的“哭娘顶”,是眺望大海的理想之地,而太平湾内碧水山影,更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长山群岛优越的海洋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域内有鱼虾百种以上,其中产量较大的有鳃鱼、鲐鱼、青鱼、黄鱼、黑鱼、牙片鱼、牡蛎等。海参、鲍鱼、干贝、对虾是长山群岛的四大海珍特产,闻名国内外。近年来,当地渔民大力发展海带和贻贝等近海养殖,水产品总产量位于全国前列。

小长山岛一角

“山拥连城,海开天堑。林标彩帜,涛震惊鼙。前列着獐子岛、石城岛,高拱藩篱;侧连着广鹿岛、皇城岛,遥联臂指。飞泉甘洌,何愁斥卤难飧;广野膏腴,最喜耰锄可运。正是天为中国添雄镇,地控华夷作远图。”这是文人对长山群岛自然景色的生动描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长山群岛最大的财富,而几千年来渔民创造的海洋文化亦是中华海洋文明中熠熠生辉的珍宝。

长山群岛渔民劳作一瞥

海岛传奇故事多

长山群岛历史悠久,早在年前就有先民在此从事渔猎活动,这里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与海岛息息相关,岛民代代口耳相传,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长山群岛驴当表”,这是群岛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故事。相传有一天,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来到了海洋岛。当时虽已是深夜,他却看到岛上渔家的妇女怕清晨误了男人们出海打鱼,在夜里燃香计时。见此状后,张果老顿生怜悯之情,便让他的小毛驴每天到长山的各个海岛上报时。次日,小毛驴便腾空而起,围着长山群岛的各个村落边跑边叫,使得整个群岛的毛驴都跟着叫唤。渔民醒来一看,正是下海捕鱼之时。此后,岛民便每日以毛驴叫为起身之时,渔家妇女再也不用熬夜了。

张果老画像

群岛上还流传着“哭娘顶”的故事。传说在古代,岛上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年仅8岁、名叫浪花的女儿。一天,群海盗途经小岛,抓走了浪花的父母。浪花便站在一块礁石上,日夜朝着海盗船远去的方向哭喊“娘啊,娘啊……”,盼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回家。后来,小浪花所站的礁石一天天变高,竟成了一座小山。人们便给它起了个悲凉的名字,叫作“哭娘顶”。

关于岛名的传说也有很多,如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的由来。相传,在明朝末年,南方船队到达貔子窝港后,需要从海岛间的海域通过。或出于把海岛做避风地,或是为了将其作为航海的标识物,船工们决定对这些海岛进行命名。当这些南方的货船驶入长山群岛海域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宛若一道长长的山脉横卧海中。于是,船工们便对其有了“长山”的概念。当货船航行到附近时,船工们才发现“长山”原来为一长一短且相距不远的两个海岛。为了进行区分,他们便将这两个海岛分别命名为“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在群岛悠长的历史演进中,岛上渔民世代自给自足,过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这些涉海传说是他们精神生活中极好的调剂品,缓解了他们对海上未知风险的畏惧,并成为海洋文化的重要内涵。

行船打鱼有讲究

对世代生活在岛上的渔民来说,出海打鱼是他们主要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千百年来,与海洋打交道的渔民深深懂得海上作业的风险,也因而更期盼得到大海的眷顾。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长山群岛的渔民形成了讲究的行船打鱼习俗。

渔船是渔民最重要的谋生工具,渔民出海之前总要把渔船打扮一番。的特别是年节到来时,这项活动尤为隆重。起初,渔民要把渔船拉上岸,在平头渔船船头上画一轮圆月,在船头两侧、船尾的两个燕翅及船尾部两侧对称的小柱子上涂上红漆,作为装饰。然后,再贴上独具渔家特色的春联。在船头的“两腮”,一般上联写“船头无浪行千里”,下联写“舵后生风送万程”,横批是“海不扬波”。外船尾部的两个燕翅,上联写“九曲三弯由舵转”,下联写“五湖四海任舟行”,横批是“顺风相送”。船中间大桅杆上写“大将军八面威风”,船头二桅杆上写“二将军开路先锋”,船尾三桅杆上写“三将军顺风相送”。这些船联带有浓郁的海洋风情和渔家特色,寄托了渔民朴素美好的愿望。

传说,农历正月十三是保佑渔民平安的海神娘娘生日。此日傍晚,渔民及其家人带着自制的小灯船,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渔港岸边。他们点燃灯船上的蜡烛,放到海面。小船会借助风力漂向传说中海神娘娘的住所,送去渔民的崇敬和虔诚。渔民用这种方式祈求平安吉祥。岁月流转,放海灯船已演变成一种渔家民俗文化活动。

渔民常年漂泊海上,为了祈求平安,他们往往会对一些事物有所避讳,当看到这些事物时,自然就会在心理上暗示不要去触碰,久而久之,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会对此产生避讳。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海洋有关的禁忌习俗逐渐形成。在语言禁忌方面,多反映为渔民出海打鱼时禁忌在船上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渔民最忌讳说“翻”字,这是为了避免遇到翻船事故。他们将船上的帆称为“篷”,因为“帆”与“翻”同音;烙饼时也不能说“翻过来”,只能说“划过来”;吃完鱼的上半片后只能将鱼骨拿掉后顺着吃,不能把鱼翻身。刚出海的渔民在端着一筐鱼往船舱里倒的同时要拖长音喊“满了”,寓意鱼货满舱;鱼货卸完了不能说“完了”,要说“满出了”。

行船捕鱼中渔民有许多“讲究”,多表现为各种禁忌和习俗,这些“讲究”凝结着渔民世代漂泊海上而积累的渔业生产经验,是海洋部落中渔民的集体行为准则,也是一种海洋文化积淀。

长山群岛附近飞翔的海鸟

渔家海鲜好风味

千百年来,长山群岛的渔民就地取材、靠海吃海,摸索出了不少有着浓厚地域特色的海鲜烹饪方法,做成了许多风味独特的海鲜美食。

鱼叶面,海岛居民待客的特色饭食。鱼为大棒鱼,叶为地瓜叶,面为手擀面,其特点是口感筋道,味道鲜美。

紫菜牡蛎疙瘩汤,海岛居民的一种家常饭。面疙瘩在锅里煮至八分熟时,先放入海蛎子肉,再放入紫菜,其特点是味道鲜美。

海麻线丸子,将春季初生的嫩海麻线(一种海藻)洗净剁碎,以肥肉丁、海蛎子肉拌少许粗面,团成球形蒸食,其特点是香鲜细嫩。

…………

本文摘录自《海洋部落》(中国海洋符号丛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文字编撰:李晟恺

图片统筹:王晓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sfz/233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