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书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上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年11月上架图录39种,分上下两篇介绍:

(上篇)

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

2.《尘封千年的岁月记忆: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古代彩绘木棺板画》

3.《海岱遗珍:山东出水文物汇编》

4.《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

5.《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

6.《石家河遗珍:谭家岭出土玉器精粹》

7.《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

8.《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9.《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10.《翰墨留香:大同市博物馆藏书画精品》

11.《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

12.《望郡吉安》

13.《轻裾随风——上海大学博物馆藏荣氏家族旗袍》

14.《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

15.《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16.《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丽水卷》

17.《故宫玉器精选全集(第一卷)玉之灵I》

18.《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周年特展》

19.《新昌历代碑刻》

20.《甚深微妙——中国古代石刻造像拓真》

21.《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

22.《中国丝绸之路古代雕塑集萃》

23.《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

24.《庞贝古城:永恒的历史、生活和艺术》

25.《安第斯文明特展:探寻印加帝国的起源》

(下篇)

26.《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古籍善本卷》(全二册)

27.《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全二册)

2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瓦当卷》

29.《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第十二册(运城卷)》

30.《山西珍贵文物档案?第十三册(大同卷)》

31.《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鄂伦春自治旗卷》

32.《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陈巴尔虎旗卷》

33.《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新巴尔虎左旗卷》

34.《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扎赉诺尔区卷》

35.《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海拉尔区卷》

36.《呼伦贝尔民族文物大系?额尔古纳市卷》

37.《西清古鉴今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卷》

38.《西清古鉴今访?国立故宫博物院卷》

39.《西清古鉴今访?宫外卷》

1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

(美)凯瑟琳·卡利·贾利兹著

谢汝萱、郭书瑄译

定价:元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7---3

本馆索书号:J/01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本书聚焦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画作中的件精品,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和二维作品,也包括彩绘陶器、木棺和火山爆发后残存的灰泥墙等。书中全部作品依年代排序,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视觉年表,这一编排让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同代作品跳脱出地理或文化框架彼此邂逅,凸显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艺术时刻,透露出意料之外的画面视觉关联,亦呈现了各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主张。

全书分四部分,每部分图版后附作品基本介绍,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学者凯瑟琳?卡利?贾利兹(KathrynCalleyGalitz)撰写。书末附英文版参考书目及作品索引。

内页精选

(左)《人形棺椁》

BoxofanAnthropoidCoffin

埃及,新王国时代或第三中间时期,第二十至二十一王朝

约公元前—前年

(右)《海那塔薇之棺》

CoffinSetofHenettawy

埃及,第三中间时期,第二十一王朝

约公元前—前年

(左上及右侧局部图)《公羊形化妆瓶》

CosmeticVaseintheShapeofaRam

东希腊,古风时期

公元前—前年

(左下)《绘有帕里斯之审判的盒子》

PyxiswithTheJudgmentofParis

希腊(阿提卡),古典时期,约公元前—前年

(传)彭忒西勒亚画家(PenthesileaPainter)

(中)《绘有葬礼场景的细颈长瓶》

LekythoswithFuneraryScene

希腊(阿提卡),古典时期,约公元前年

(传)阿喀琉斯画家(AchillesPainter)

(左下)《天使与圣乔治站在圣母子两侧的双联画圣像坠饰》

DoubleDiptychIconPendantwiththeVirginandChildFlankedbyAngelsandSaintGeorge

埃塞俄比亚北部,18世纪早期

(右)《辋川图》(局部)

中国,清代,王原祁(—年)

(左)《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Stein(局部)

—年,毕加索(—年)

(右)《年轻水手之二》YoungSailorII(局部)

年,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年)

《无题(工作室)》Untitled"Studio"(局部)

年,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JamesMarshall,生于年)

2

尘封千年的岁月记忆: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古代彩绘木棺板画

青海省博物馆编著

董志强主编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7

本馆索书号:K./03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自年起,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墓群为中心的区域,陆续发现了一些绘有彩绘图案的木棺板,简称“棺板画”。这些棺板来源基本分为三种:或为清理被盗墓葬所得,或为在被盗墓葬周边采集所得,或为民间征集所得。本书搜集到的棺板画来自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都兰县博物馆、青海湟源古道博物馆五家单位,年代跨越吐谷浑和吐蕃两个时期。

这些棺板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神鸟、瑞兽、祥纹、出行、狩猎、骑射、宴饮、击鼓、耕作、交媾,以及对穹庐毡帐等生存环境的描绘。涉及草原游牧民族精神信仰、生产劳作、生活场景等内容,形象地呈现了公元五至八世纪末生活在青海西部地区民众生产生活场景,是了解当时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珍贵艺术作品。

本书分文字与图版两个部分。文字介绍部分共九章:第一至四章依收藏单位介绍其所藏全部棺板画;第五章介绍乌兰县泉沟墓壁画;第六章介绍两块原物遗失、仅存图片资料的木棺侧板;第七至九章为关于青海彩绘木棺的个人研究。图版部分包括棺板画整体及局部照片、临摹图及与画面内容相关的其他文物图片等。

内页精选

湟源县古道博物馆藏木棺画侧板1(临摹图)

湟源县古道博物馆藏木棺画侧板7第二骑

湟源县古道博物馆藏木棺画挡板4

3

海岱遗珍:山东出水文物汇编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编

王守功主编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3

本馆索书号:K./0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大运河穿过省内,东临渤海、黄海。海岸线长约千米,占全国六分之一,涉水、用水、治水历史悠久。全省出水文物年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近代;文物类型包括古沉船、石器、陶器、瓷器、铜器、玻璃等。本书是对山东省内出水文物资料的汇编。

全书分上下两编,图文并茂。上编主要介绍出土古船的发现与发掘经过、船体结构及共出器物,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时代和功能做初步推测。13艘古船分海洋与内河航船两种,重点有商周时期的荣成古船、隋唐时期的莱州古船、平度古船,元明时期的蓬莱古船、昌邑古船、聊城古船、菏泽古船、梁山古船和清代的鄄城古船。下编主要介绍馆藏出水器物,来源包括山东博物馆及青岛、烟台、东营、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地相关博物馆。

内页精选

蓬莱古船一号船结构复原图

元白地褐彩龙凤纹罐

4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

王春法主編

定价:元

北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7---1

本馆索书号:K./03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北,南距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至年,山东大学的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揭露出包括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大型墓葬、大型聚落在内的诸多高等级设施,出土大量规格齐全的玉器、白陶、黑陶、彩陶等高等级器物。高等级墓葬棺椁齐全,开启后世棺椁制度的先河。大墓主人多陪葬象征权力的玉刀、玉钺,并以各种精美陶器和玉饰品显示财富占有。陶器和玉器陪葬品的位置都非常固定,且成套组合陪葬,在埋葬制度上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

基于此,年7月至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题为“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的展览。展览分四部分:“横空出世”(展示焦家遗址的发现和基本概况)、“王者之城”(展示遗址从大型聚落到中心城邑的演变)、“礼制先河”(重点表现墓葬中折射出的社会变化、等级差别和礼仪制度)、“工艺流变”(展示焦家先民高超的制陶、治玉工艺及与龙山时代的关联)。图录内容依此展开,并在书前附有专题性质的论文和报告七篇。论文内容涉及焦家遗址的墓葬制度、祭祀文化、制陶工艺以及体质人类学等方面。

内页精选

红陶鬶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年—0年)

山东济南章丘焦家出土

白陶鬶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年—0年)

山东济南章丘焦家出土

大型墓M91

黑陶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年—0年)

山东济南章丘焦家出土

焦家遗址南区大型墓葬分布区

5

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编

辛军民主编

定价:元

科学出版社,

ISBN-7-03--3

本馆索书号:K./06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虢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姬姓诸侯国。周初分封即有东、西虢之分。现今位于三门峡市的虢国遗存是西周晚期由原在陕西宝鸡的西虢东迁后留下的。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是依托虢国墓地建立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本书是该陈列的图录。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虢旗猎猎——虢国历史与遗产”介绍东、西虢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及三门峡地区的虢国遗迹——墓地与都城。第二部分“吉金灿灿——虢国青铜器”、第三部分“美玉灼灼——虢国玉器”、第四部分“奇珍熠熠——虢国多种工艺”按文物材质展陈遗迹中出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角牙蚌器以及纺织品。第五部分“车马辚辚——虢国车马坑遗址”展示三座紧密相连的车马坑:为虢国国君虢季、虢季夫人、虢国太子陪葬的一号、二号、三号车马坑。第六部分“古墓秩秩——虢季组墓葬遗址”展示虢季组墓葬中的其中四座及两座车马坑,其中包括虢季本人的墓葬。

内页精选

西周虢仲铜方壶

年三门峡虢国墓地M出土

西周兽叔铜盨

年三门峡虢国墓地M出土

西周人龙纹玉璋

年三门峡虢国墓地M出土

西周玉凤

年三门峡虢国墓地M出土

6

石家河遗珍:谭家岭出土玉器精粹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编著

定价:元

科学出版社,

ISBN-7-03--7

本馆索书号:K./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且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其考古学文化经历了油子岭文化(距今-年)、屈家岭文化(距今-4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年)、后石家河文化(-年)四个阶段。

在石家河遗址发现的诸多遗存中,玉器的发现尤其引人注目。年,石家河遗址东南部罗家柏岭聚落首次出土44件玉器,其中包括“中华第一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年,遗址东南部肖家屋脊聚落发现玉器件,此次发现奠定了石家河遗址玉器研究的重要基础。

年,在石家河遗址核心区的谭家岭聚落新发现了五座瓮棺及棺底一批造型新颖、工艺精湛的玉器,各类玉器及残料共计件,是石家河遗址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一次集中发现。五座瓮棺的葬具及玉器特征与以往肖家屋脊聚落发现的葬具及玉器特征基本相同,年代属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谭家岭聚落新发现的玉器工艺精湛,其双面减地阳刻与掏膛工艺技术属首次发现,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

由于新发现的这批玉器散落于瓮棺底部,整理研究难度较大。发掘报告正式刊布之前,本书以图录方式先行刊发大部分玉器资料。全书据玉器形态特点分为三部分: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与其他,书末附材质、尺寸等说明。

内页精选

神人头像(W9:7)

连体双人头像(W9:2)

虎脸座双鹰(W8:13)

7

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

刘芳如主编

定价:新台币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ISBN----0

本馆索书号:K/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职贡”是王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体制,意指朝贡国向宗主国修职纳贡,并接受朝觐、册封与赏赐,以示臣服。“职贡图”是描绘邦交国、藩属国与边地部族的图像,这些图像以描绘人物的服饰容貌或方物的珍奇殊异为重点,是再现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拼图。由于“职贡图”具有展现国威、象征民族融合与展现大一统气象的宣传性,因此备受统治者重视,多由朝廷敕命绘制。

年1至3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题为“四方来朝”的特展,从馆藏众多职贡题材作品中精选出书画作品20组件,本书即该展览图录。这些书画作品以年代顺序排序。图版后附有郑淑方所作《万国衣冠拜冕旒——职贡图的形式风格及其意涵》一文,通过图像梳理及文字考证,阐释职贡图的风格特征及其所呈现的世界观、华夷观、地缘政治、以及治外方略的经营。书末《展品说明》介绍了每件展品的基本信息并誊录款识、收传印记及所附文字等内容。

内页精选

唐阎立本《职贡图》(局部)

唐阎立本《王会图》(局部)

宋艾宣《西旅贡獒》

8

昆仑之西: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精粹

(日)黄山美术社编

定价: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7--2-1

本馆索书号:K/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平山郁夫(-)是一位著名的日本画家,他的作品主要以佛教及丝绸之路相关的风景、人物等作为作画主题。年代末开始的五十多年里,在其夫人美知子的陪伴下,曾先后一百五十多次踏上丝绸之路。平山郁夫收藏的丝路文物享誉全球。年,《平山郁夫丝绸之路文物展》以敦煌为起点,在中国各地进行巡回展出。为了纪念本次展览而发行的本书,收录了平山郁夫伉俪收藏展品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件精选艺术品及平山郁夫个人的画作。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收录的藏品与画作与展览展品并不完全重合。

本书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为平山郁夫收藏的丝绸之路文物,按地域分为“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及伊朗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地区”,第四部分为“平山郁夫的绘画”。“环地中海地区”主要反映希腊艺术时期和希腊化艺术时期的文明,年代从公元前12世纪之前至公元前30年,包括彩陶、雕像、玻璃器等在内的文物。“两河流域及伊朗地区”主要收录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波斯文明的文物,如波斯银器、波斯釉陶等。“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地区”则以犍陀罗佛教艺术品为主。

书前附有林梅村、平山东子、樊锦诗、前田耕作为本书写的序作,不仅介绍了平山郁夫及其收藏的概括,也为读者大致勾勒了一幅丝绸之路文化图景。书后附有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介绍以及文物图版索引。

内页精选

浮雕鸟纹水罐

萨珊波斯

公元7至8世纪

佛传浮雕(诞生、成道)

犍陀罗

公元1至3世纪

佛陀立像

犍陀罗

公元2至3世纪

9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

首都博物馆编

定价:元

科学出版社,

ISBN-7-03--5

本馆索书号:K.1/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北京地处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及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北京西山即属太行山脉。永定河发源于山西高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北京西南部。为了配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中提出的北京三个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及文化建设工作,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山河·国家——西山永定河文化展”。本书即为此次展览的图录。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文明交汇之径”,历叙北京自史前至元代的文明进程。第二单元“都城繁盛之源”下设三个部分,“水育都会”介绍北京城市发展与永定河的关系,“给养繁华”介绍北京西山、永定河流域范围——即“京西”地区的资源,“古道名村”则介绍京西地区的古道与村落。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之根”介绍了京西明清园林、墓葬、宗教遗迹、民俗文化以及革命历史。书前附有西山、永定河的地质纪事及地理研究的简单介绍。

内页精选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30页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50页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87页

10

翰墨留香:大同市博物馆藏书画精品

大同市博物馆编著

王利民主编

定价:元

科学出版社,

ISBN-7-03--1

本馆索书号:K.25/a(3)

内容概述

大同市博物馆所藏绘画和书法以明清时期的作品为大宗,本书收录馆藏70余幅书画精品。有董其昌、龚贤、黄慎、戴熙、郑板桥等名家作品,也包括诸多山西地方书画名家的作品,如傅山草书《孟郊山中送从叔简赴举》诗轴、祁寯藻行书《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轴、栗毓美楷书七言联、李殿林行书《怀嵩楼新开南轩与群僚小饮》诗轴等。全书分“绘画”、“书法”两部分,每幅作品附作者简介并作品描述。

内页精选

清黄慎人物图轴纸本设色

明傅山行书长卷(局部)

11

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

西夏博物馆编

马升林主编

定价:元

宁夏人民出版社,

ISBN-7---5

本馆索书号:K.44/05

内容概述

西夏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旁,于年开工建设,年正式对外开放。本书即是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内容的图录。全馆基本陈列共六间展厅八个部分,依次介绍西夏史、西夏文化(文字、绘画、雕塑、葬俗)、西夏宗教艺术、西夏社会经济(农业、畜牧业、商贸、手工业)、西夏陵(帝陵、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西夏陵传承与保护、海外藏西夏文物、西夏研究。

内页精选

西夏西夏文木雕版残块

年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西夏《绢本喜吉金刚图轴》

年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西夏罗汉头像

年贺兰县宏佛塔出土

西夏红陶迦陵频伽

年3号陵西南角阙遗址出土

西夏绿釉套兽

年3号陵南门遗址出土

12

望郡吉安

首都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

吉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编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3

本馆索书号:K.56/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吉州,元初改名吉安。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望郡吉安”文物精品展,本书即该展览的图录。

全书分五章,基本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展开。第一章“南国厚土”实为年新干县大洋洲商代文化遗存的专题陈列,展陈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及陶器精品。第二章“汇通南北”按年代顺序罗列秦汉以迄明清吉安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第三章“窑变千年”为吉州窑的专题陈列,集中展示了吉州窑瓷器独特的黑釉、窑变斑彩装饰、釉下彩绘装饰、剪纸贴花工艺以及瓷塑作品等。第四章“光耀庐陵”介绍古代吉安的文教历史及文化名人,如白鹭洲书院等。该部分展陈文物以明清时期的文房用具为多,也包括雕版与名人手泽等。第五章“红色摇篮”以井冈山为中心介绍吉安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

内页精选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鹿耳兽面纹四足铜甗

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期)

伏鸟青铜卧虎

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年)

黑釉木叶贴花碗

江西省博物馆藏

13

轻裾随风——上海大学博物馆藏荣氏家族旗袍

李明斌、徐景灿主编

定价:元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7---8

本馆索书号:K.2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诞生于上海的海派旗袍见证了中国在20世纪初经历的重大变革。海派旗袍在造型元素、风格、色彩、面料材质及款式设计方面的多样性,是中国服饰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典范。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着一批来自荣氏家族的旗袍,时间上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荣氏家族是20世纪上叶中国的实业型大家族。本书收录旗袍来自荣家8位女眷:荣慕蕴、华若云、姚翠棣、荣辑芙、荣卓如、刘莲芳、荣智珍、吴盈钿。珠绣旗袍是荣家旗袍的一大特征。与通过穿戴首饰与旗袍相得益彰的传统作法相比,荣氏旗袍成功地借用面料上的细微珠粒简化了对首饰的要求,更甚者,在蕾丝面料上依照面料花纹,进行珠绣或珠片绣的再加工,或在缎面上直接进行珠绣的设计与创造。

本书第一部分“专论”收录五位研究者对海派旗袍及荣氏家族旗袍的讨论,包括龚建培《昔日海上摩登——兼论旗袍与海派文化的开发、多元与趋新特征》、蒋昌宁《荣氏家眷与旗袍的渊源》、王晨《荣氏家族旗袍的面料特色赏析》、于颖《海派旗袍:一种无声的语言》、郭骥《海派旗袍的时代》。第二部分为图版,依次介绍人物及其旗袍。

内页精选

(左)湖蓝色涤纶乔其印花纱无袖旗袍和长袖披褂,20世纪90年代

(右)绿色镭射织金蕾丝中袖旗袍,20世纪70年代

14

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本馆索书号:K.3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龙纹作为装饰由来已久。然而,在王朝法典上开始规定其与皇权的关系并禁止民间使用五爪龙纹,则肇始于宋。保利博物馆举办的“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共展出件元明清瓷器,龙纹瓷器件,另外3件为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出土的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青花鸡缸杯。展陈的瓷器来自保利、北美十面灵壁山居、瑞士玫茵堂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全书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保利、北美十面灵壁山居、玫茵堂所藏瓷器为一编,按年代分元、明早期、中期、晚期、清代五个部分。每件器物除基本信息(年代、年款及尺寸)及器物描述外,另附有“展览”、“出版”及“来源”(即收藏)信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元明龙纹瓷器独为一编,每个器物附基本信息。

内页精选

青花云龙纹盖罐

明永乐(-年)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空白期(-年)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藏

白釉露胎龙纹盘

明正德(-年)

北京保利

黄釉刻“苍龙教子”云龙纹天球瓶

清嘉庆(-年)

北京保利

15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王炜林主编

定价: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7---5

本馆索书号:K.3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年1月至7月,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全国16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举办了“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本书为展览图录。从策展人、图录主编王炜林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可知,该展览旨在展现彩陶在中国文明起源以及早期中国文化融合与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渭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庙底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花瓣纹’彩陶为标识,在史前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波及范围北抵阴山、南至长江、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庙底沟时期达成的这种‘文化共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融合,为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研究”收录五篇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章:陈星灿《庙底沟时代:早期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孙庆伟《最早的中国:黄帝部落的文化初觉》、王仁湘《为心中的神灵绽放》、韩建业《再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李新伟《库库特尼—特里波列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第二部分“展览巡礼”为件(组)文物图版,按照展览单元分章。第一单元“艺术·源流”介绍彩陶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从老官台至仰韶晚期渭河流域彩陶的发展序列。第二单元“观念·社会”分为两小节。第一节“人文初现”以聚落发展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考古遗址为依托,展现农耕经济背景下彩陶所扮演的角色。第二节“融合统一”展现了中国境内——北抵阴山、南至长江、东到大海、西达甘青的广大区域——的彩陶发现。第三单元“寻根·中国”则着眼于彩陶纹饰的发展变化。书后附《彩陶文献目录》。

内页精选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彩陶瓶

半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出土

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藏

16

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丽水卷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8

本馆索书号:K.32/

内容概述

纪年墓葬及纪年瓷器在考古学研究中往往具有标尺性的作用。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交界处,是龙泉窑的核心分布区,窑址数量多、产量大、质量高。纪年墓出土的瓷器是我们梳理龙泉窑发展脉络的重要参照。本书汇编了丽水市辖区内发掘的30座纪年墓材料,其中大部分有瓷器伴出。纪年墓的年代自西晋永年元年()以迄清道光元年()。每座墓有墓葬及主要出土物的简单介绍。

内页精选

青瓷鸡首壶

南朝宋永初元年()墓出土

龙泉市博物馆藏

青瓷瓶

北宋熙宁三年()墓出土

龙泉市博物馆藏

17

故宫玉器精选全集(第一卷)玉之灵I

邓淑萍主编

定价:新台币1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ISBN----5

本馆索书号:K.8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万余件古玉,大部分属清宫旧藏,小部分来自新购与捐赠。清宫旧藏在原有典藏记录上常被标为“古玉”、“旧玉”、“汉玉”,年代及意义均模糊不清。在此背景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将馆藏清宫玉器及新购、受赠玉器加以重新整理,参酌各类考古资料,深入研究,陆续推出各项展览并编纂出版《故宫玉器精选全集》,该系列总计4卷,分为新石器时代至夏时期、商周汉晋、南北朝至元代、明清四个时代,各卷分别冠名“玉之灵”、“玉之德”、“玉之华”、“玉之巧”。

本书为第一卷“玉之灵”的第一册。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该书系总论,由书系主编邓淑萍执笔,历叙从史前至明清时期中国古玉的发展与演变。第二部分下设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中,编者阐述了以“玉之灵”冠名新石器时代至夏代这一玉器发展时段的原因:玉器在这一时期往往被视作“精物”与“神物”,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第二单元分区简述了史前至夏代的华东玉器文化。第三单元“藏品大观”即图版部分,每件器物附基本信息及描述。除图录部分外,全书中英对照。

内页精选

兴隆洼文化耳饰玦一对

(附耳饰玦戴法示意图)

松黑地区新石器时代连璧二件

(附“盘形孔钻磨法”工序示意图)

良渚文化早期镂空纹玉璜

(附镂空花纹制作工序示意图)

18

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周年特展

天津博物馆编

张夏主编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9

本馆索书号:K.13/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年,孟定生、王襄在天津见到古董商从河南带来的甲骨片,加以鉴藏。其后,王懿荣收藏的部分甲骨也随王氏后人至天津。罗振玉、陈邦怀、胡厚宣、唐兰等人在天津购藏、访求、研究甲骨。由是,天津成为了甲骨学史上的一块“热土”。年被视为甲骨文发现周年,天津博物馆推出题为“殷契重光”的甲骨特展。本书即该展览的图录。本次展览展出的甲骨片,均来自天津博物馆馆藏,而天津博物馆的甲骨馆藏大部分是王懿荣、王襄、陈邦怀的旧藏,向以片大字多、内容重要享誉学界。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楔子:甲骨文发现前的殷商研究”,内容包括与商代有关的传世文献、青铜器、玉器等,旨在介绍甲骨文发现以前,资以进行商史研究的主要材料。第二部分“重光: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以人物为线索介绍甲骨文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史。第三部分“探微:透过甲骨看商朝”则主要根据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社会历史之不同方面,加以组织陈列,内容包括龟甲及兽骨的贡纳,甲骨的灼烧与卜占,甲骨文中的祭祀、军事、内政、出行及田猎、农业及畜牧、气象、生育、疾病等。

书末附有附录六篇:“甲骨学史上的天津”、“商先王先妣世系表”、“甲骨学史上的‘四堂’、‘四老’”、“殷墟的考古发掘和甲骨出土”、“本书所收甲骨释文”(部分附有拓片)、“图录号、《甲骨文合集》号对照表”。

内页精选

商武丁立中允亡鳯(風)卜骨

商武丁大掫(驟)鳯(風)卜骨

19

新昌历代碑刻

俞国璋编著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9

本馆索书号:K./23

内容概述

新昌县隶属浙江绍兴。本书收录的是编者视野内有关新昌人和事的碑记和拓片。这些碑刻按内容性质分为“学校书院”、“寺庵神庙”、“路桥茶亭”、“祠牌告约”、“封诰墓志”五类,全书依此五类编排。所收录碑刻年代自南朝以迄新中国建国。一般而言,每方碑刻并有拓片、录文及所在地、收藏单位、著录情况等信息。碑已不存和无拓片者,只选择了编者认为重要的部分。

内页精选

南朝刘协撰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宋宣和宋故朝奉大夫石公宜人虞氏墓志铭

20

甚深微妙——中国古代石刻造像拓真

曲青春、赵钧编著

定价:元

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7---9

本馆索书号:K./05

内容概述

本书收录了曲青春、赵钧二人所藏拓片一百品。拓片内容丰富,包括画像石、造像碑、线刻石棺石椁、经幢、石窟造像、碑铭等多种类型,年代自汉至宋。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中、下编为巩县石窟寺、偃师水泉石窟及宝山灵泉寺文物拓片,上编为其他来源的拓片。每件拓片附简单文字说明,包括拓片尺寸及收藏地等信息。

内页精选

孝子石棺线刻

(左)巩县石窟寺第1窟南壁窟门东侧

(右)偃师水泉石窟南壁第19造像龛

宝山灵泉寺灵裕法师塔铭

21

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

故宫博物院、止观美术馆编

王跃工主编

定价:元

故宫出版社,

ISBN-7--9-4

本馆索书号:K.3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本书是年“佛陀之光——故宫博物院与止观美术馆佛教造像展”的展览图录。

印度佛教自公元7世纪以来进入青藏高原,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发展成为独特的佛教分支,即“藏传佛教”。15世纪以前,藏传佛教艺术主要受到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西部和南部的影响,其传播路径大体分为两支:一支经由西北印度的犍陀罗、喀什米尔、斯瓦特等地;一支经由东北印度的笈多、波罗及尼泊尔等地。从后弘初期(10世纪下半叶),青藏高原艺术形成了明显的地域风格,即藏西风格与藏中风格,这与上述两条传统路径有直接的关系。

此次展览即按照这两条线索陈列——“从西北印度到西藏西部”与“从东北印度、尼泊尔到西藏中部”,件展品精选自故宫博物院、止观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展示出4-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源流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书前附有策展人罗文华与艾米·海勒(AmyHeller)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源流及早期喜马拉雅雕塑的发展状况。书后附“梵文、藏文专有名词检索”、“中文专有名词检索”、“中文参考书目”及“西文参考书目”。另外,全书汉英双语对照,每件(组)展品说明都标示出参考资料。

内页精选

释迦牟尼佛

北印度,6世纪

私人收藏

宝冠释迦牟尼佛

喀什米尔,8-9世纪

私人收藏

文殊菩萨

藏西,10-11世纪

私人收藏

黄瞻巴拉

东北印度或藏中,12-13世纪

止观美术馆

忿怒金刚手

藏中,12-13世纪

止观美术馆

文成公主

藏中,15世纪

私人收藏

十一面观音

藏中,15-16世纪

止观美术馆

22

中国丝绸之路古代雕塑集萃

萧传玖、萧加编摄

海女撰文

定价:元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7---7

本馆索书号:K.32/32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本书是萧传玖先生的一部摄影集。萧传玖(—)是我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上海虹口公园鲁迅先生墓前坐像、大型雕塑《地雷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妻子》(中国美术馆收藏)、《工人纠察队》、《张永烈先生头像》(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等。30年代留学归国后,萧传玖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及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即于此发端。

为了做好雕塑创作和教学工作,萧传玖于20世纪30至60年代多次沿丝绸之路考察古代雕塑。其中,为数不少的珍贵照片都在战争或政治运动中散失了。60年代初期,萧传玖用一台相机,深入河南、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地拍摄了上千张古代雕塑照片,这些摄影作品基本都搜集在本书中。

本书主体按地区编排,分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五省。其拍摄的雕塑包括石窟造像(洛阳龙门、巩义石窟、太原天龙山和龙山、大同云冈、彬县大佛寺、天水麦积山、固原须弥山)、寺院雕塑(太原晋祠、五台佛光寺、浑源悬空寺、平遥双林寺、大同善化寺、蓝田水陆庵)、博物馆藏品(太原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墓前雕刻(霍去病墓)等。书前书后附有刘开渠、王卓予、傅天仇、苏晖、南山等人介绍并追念萧传玖先生的文章。

内页精选

北魏藻井飞天

巩义石窟寺第二窟

唐卢舍那佛像正面

龙门奉先寺

辽露齿胁侍菩萨

大同下华严寺

23

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编著

定价:元

文物出版社,

ISBN-7---0

本馆索书号:K.46/03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本书为“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特展图录,该展览于年9月至年5月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

展览分五部分讲述了罗马与海洋的紧密关系。第一部分立足于文物以展现海洋生命与神话传说。第二部分则介绍在罗马地缘政治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半岛沿岸码头、陆上航线和水路间的重要港口,囊括了克劳迪乌斯港口和图拉真港口等海洋港口,及位于城市中心的提贝里诺港等。第三部分介绍船舶及其制造,既包括军舰,也包括商船和其他类型的船只。第四部分展示了船舶从地中海各地运输的各种货物。在该部分中,通过罗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各类硬币和奖章,讲述了地中海航行及许多商业、军事、传说和神话故事。第五部分介绍水下考古的情况。全书中英文对照。

内页精选

多媒体数字技术投影重现《维纳斯和涅瑞伊得斯的马赛克》

罗马国家博物馆

骑海兽的海仙女涅瑞伊得斯

公元前1世纪

阿皮亚古道考古公园—卢克雷齐娅罗马文物馆

图拉真肖像

公元2世纪初

罗马国家博物馆—马西莫宫

24

庞贝古城:永恒的历史、生活和艺术

(意)马里萨·拉涅里·帕内塔主编

张晓雨译

定价:元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7-5--8

本馆索书号:K./6

内容概述

上下滑动阅览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尘封了庞贝古城,使得古城及其郊区得以完整发掘。如引言所述,本书不是一本庞贝古城的泛泛概览,“从不同领域入手,深入挖掘和还原庞贝错综复杂的本来面貌”,才是本书的出发点。本书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zjs/230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