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90525/7168767.html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字,配图7幅,阅读需要4分钟,0年3月30日首发。
本文收录在“潜艇战史”专辑里,更多内容也可以从下面的链接快捷进入:
.“瘦子”和“金鱼”——二战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艇载机(下)
.“瘦子”和“金鱼”——二战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艇载机(上)
67.未建成的超级潜艇——“大鲹鱼”号巡航导弹潜艇
.铁棺中的斗士——二战德国潜艇官兵
63.英国潜艇战——“三文鱼”号的成功一击
.旧日本海军水上机搭载舰(8):载机潜艇(付费)
55.海空对决——德国U艇VS英国B-7
5.先行王牌——沃尔夫冈·卢斯和他的骑士铁十字勋章
.击沉“印第安纳波利斯”,伊-58号潜艇和他的艇长生前身后的故事(付费)
.吃下五只猫的老鼠——塞缪尔·迪雷和“鲻鱼”号(下)
.吃下五只猫的老鼠——塞缪尔·迪雷和“鲻鱼”号(上)
.致胜神器(6)——大洋黑洞的修补匠——刺猬弹
47.“伊-66”击沉荷兰皇家海军“K-6”号潜艇
.日本潜艇战史——战沉潜艇一览
.伊-号潜艇在瓜岛送大米的死斗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3:人操鱼雷最后的疯狂——本土防御计划
.命运多舛——降日又反美的DD-4“斯图亚特”号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冲绳岛的海怪“蛟龙”出击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鲨海惊魂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0:没有出路的海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9:亡命奔袭一万里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8:回天战准备
35.“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7:在菲律宾群岛之间的死斗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6:乙型、丙型及丁型“蛟龙”的改进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5:流产的新几内亚防御战
.“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4:驻泊在北方的孤独海狼
78.“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3:向瓜岛出击
76.“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非洲东海岸的幽灵
75.“甲标的”作战全记录之:悉尼之夜
7.珍珠港(7)从战后“甲标的”残骸的发现来推断真实的历史
7.勇敢者的游戏——早期潜艇先驱者的冒险之旅
图.94年,甲型指挥潜艇“伊-”号的艇员正在甲板上操练,“伊-”号属准同型艇,水下排水量高达吨,可搭载00名艇员持续作战60天以上
甲改-型远洋潜艇“伊-”号在94年度“〇追计划”中决定追加建造,并于94年月5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当时编号为“第60号潜水舰”。年7月5日,改编号为“伊-”号,归属横须贺海军镇守府。年8月3日,下水开始舾装,年3月5日,工藤池上少佐(海兵56期,曾任“伊-0”号艇长)被任命为舾装长。
图.这张最经典的模型彩绘上展现了甲型潜艇“伊-9”号和海中型潜艇“吕-35”号,可见甲型潜艇指挥塔前方巨大的机库和弹射器,甲板炮因此被设置在指挥塔后方
甲型潜艇可谓日本海军巡洋潜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登峰造极之作(潜特型除外,这个巨物构思于战争爆发后山本大将的奇思妙想),出于远海潜艇作战的统一指挥考虑,甲型潜艇拥有特别巨大的艇体和续航能力,为了容纳额外的司令部人员,艇内空间也更加宽敞,就连少将级别的潜水战队司令都能够登艇“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说实在的,在潜艇上搭载将军级别的指挥官纯属胡来,受潜艇通讯和侦察能力限制,其能够获得的资料讯息肯定不如在岸上。而且巨大的甲型潜艇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造和使用,是对本就并不宽裕的海军潜艇部队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图3.潜特型大型载机潜艇可以看做是甲型的进一步放大版,为此特意设计了偏向左侧的指挥塔(以免破坏机库的连贯性),但是重心偏离中线的设计必然导致水下平衡性的失衡,类比陆军马鹿搞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年式),日本人对搞不对称的武器似乎过于标新立异
图4.潜特型(伊-型)潜水艇的模型彩绘,这里只表现了一架“晴岚”大型艇载攻击机,实际上,三架晴岚应该是力求同时出击以获得最大战斗力
不管怎么说,日本人还是把甲型潜艇这种巨物给搞出来了。纯种的甲型潜艇包括在年“〇三计划”中列入的“伊-9”、“伊-0”号,和年“〇四计划”中列入的“伊-”号,三艘均在94年6月前建成入役,并参加了夏威夷战役的潜艇作战。
94年,鉴于战争爆发在即,日本海军又在“〇追计划”中列入两艘甲型潜艇,在94年的“〇五改计划”中追加三艘甲型潜艇,并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做了修改,主要是简化主机系统,提升续航力,称为“甲改-型”(仅建成“伊-”号一艘)。从“伊-3”号开始,还将载机能力提升到两架,称为“甲改-型”。
图5.在94年通过的“〇五改计划”中最终建成的“甲改-型”潜艇“伊-3”号和“伊-4”号,为了容纳两架艇载机而特意延长了机库,实际上,连日本人都在后期发现将军级别的军官登上潜艇“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纯属扯蛋
年5月5日,“伊-”号完工并被编入第十一潜水战队开展训练,工藤中佐(5月日晋升)被任命为首任艇长。9月0日,从神户出发前往吴港,在此之前,“伊-”号上有可能已经安装了一部“二二式三型”电探(对海搜索)和“一三式”电探(对空搜索)。
9月30日,抵达吴港。当天,联合舰队司令部下达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派遣’伊-’号于0月上旬出发,前往美国西海岸及夏威夷海域进行为期个月的破交战”。
图6.在海军码头停靠的一艘甲型潜艇,在战争初期,仍在极力想扮演好“潜水战队旗舰”这一尴尬角色
0月4日,依照联合舰队的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迫不及待地向“伊-”号发布了“实施这次破交作战”的命令。同一天,“伊-”号结束训练,改隶为第六舰队的一艘直属潜艇,并立即从濑户内海西部出发,经日本海于0月7日夜到达北海道函馆附近海域稍事停留一晚,0月8日,驶离函馆开往美国西海岸。
该艇出发后便失掉联系,其活动情况及所获战果,在战时只能是根据通信情报所作的推断。
据战后调查,“伊-”号于0月30日在距离夏威夷群岛瓦胡岛以东海里的北纬9度55分,西经4度5分海域击沉了吨的自由轮“约翰·约翰逊”号(JohnJohnson),这艘潜艇当时的表现可谓穷凶极恶。
图7.美国在二战期间大量建造的万吨级自由轮,其数量远远超过轴心国潜艇部队的破交速度
当天时05分,正在单独从旧金山驶往檀香山途中的“约翰·约翰逊”号满载0吨食物、40吨爆炸物(正是这些物品导致了后来的剧烈爆炸)和满甲板的卡车,以8.9节航速行驶。突然遭到一条来自右舷的鱼雷直接命中,另一条鱼雷从其船尾50码外(约45米)通过并在左舷英里外的海上爆炸。
剧烈的爆炸导致这艘可怜的自由轮开始快速进水,不得不以备用电台发出求救信号。三分钟后,舰桥开始倒塌,被命中十分钟后,船体断裂为两截。由于号和3号救生艇在爆炸中损坏,幸存的船员登上号和4号救生艇并弃船逃生。共有4名水手和5名军人在攻击中失踪。
30分钟后,“伊-”号浮出海面,开始炮击这条“自由轮”仍在漂浮的船体。发射8发炮弹后,这艘日本潜艇试图撞击号救生艇,吓得部分幸存船员跳海逃生。不过也许是救生艇太小了,巨型的“伊-”号与救生艇擦肩而过,日本人开始用其5毫米防空炮疯狂地射击救生艇,然后再次试图撞击4号救生艇,6名水手被杀,但幸运地是4号救生艇也没有被撞上。
图8.由于自由轮采用流水线制造预制件,然后统一拼装的建造方式,导致船体结构强度不足,受到攻击时容易断裂,不幸的是在“约翰·约翰逊”号上又重现了这一严重缺陷
图9.关于二战潜艇的创作,绝大多数描绘的是德国潜艇击沉盟军船只的场景,与日本潜艇破交战相关的画作少之又少
次日时05分,“约翰·约翰逊”的两截船体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火焰冲上英尺高的空中,艉部那截船体仍然在水面漂浮。自由轮的残骸和幸存者被泛美航空的一架飞机发现,攻击发生4小时后,一艘在旧金山外海巡逻的美国巡逻舰“阿古斯”号(USSArgus,PY-4)赶来救起了幸存者。
部分资料显示,“伊-”号随后发报宣称“击沉了两艘船”并获得了两个战果。
月日,一直美国海军的反潜特混舰队——第.3反潜大队受命搜索并击沉这艘日本潜艇。舰队的核心是一艘护航航母“科雷吉多”号(USSCorregidor,CVE-58),由克拉伦斯·小麦克拉斯基上校指挥,值得一提的是,小麦克拉斯基上校在中途岛海战时任“企业”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长,他指挥的两个俯冲轰炸机中队摧毁了两艘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和“加贺”号,为美国人提前锁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局。有意思的是,小麦克拉斯基上校仍然有机会为这场战争再做出一个贡献。从“科雷吉多”号上起飞的TBM-C“复仇者”式俯冲轰炸机攻击了一艘身份不明的潜艇,两天后,又攻击了可能是同一艘潜艇。不过,攻击效果不明,可能未能命中。
图0.德国潜艇的破交战
月3日,在洛杉矶西南偏西00英里处,一艘海岸警备队小艇“洛克福特”号(Rockford,PF-48)和一艘布雷舰“阿登特”号(USSArdent,AM-)正在护航六艘从檀香山前往旧金山的运输船。时3人,“阿登特”号在船队前方取得了一个声呐接触信号。时4分,“阿登特”发射了两轮“刺猬弹”攻击,没有听到爆炸声。3时08分,“洛克福特”号也发射了一轮“刺猬弹”,5秒钟后,听到三声清晰的接触声,接下来,无数的水下爆炸声传来。刺猬弹的特点是只有接触到水下物体才会引爆,一旦起爆,有可能因为水压压爆附近的其他炸弹,因此杀伤潜艇的能力极强。
图.击杀“伊-”号的美国海军布雷舰“阿登特”号(USSArdent,AM-)
图.盟军在二战后期大量装备的反潜利器“刺猬弹”,一次可最大齐发4枚,形成一个覆盖面,令水下的潜艇难以逃脱
图3.刺猬弹攻击后的照片,注意这里只是刺猬弹刚刚入水时溅起的水花,并非命中目标后的爆炸水花
为保证击毁,“阿登特”号和“洛克福特”号又投掷了一轮“刺猬弹”,潜艇的信号消失在北纬3度55分、西经39度45分。大量的燃油污迹和气泡夹杂着潜艇残骸浮出海面,在残骸中能够分辨出柚木质地的木板、栓皮地毯和上过漆的木板碎片,甚至还有一件带有日文符号的仪表箱碎片,这些都说明了这艘潜艇的讲究。
参战的两艘护卫舰都因为确定击沉了日本潜艇而受到嘉奖。
图4.盟军士兵在重新装填刺猬弹,这种武器是日军到投降时都没能参悟出来的“奇巧淫技”
图5.刺猬弹刚刚入水时形成的环形弹着覆盖面
图6.刺猬弹命中水下目标后才会起爆,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深弹爆炸对声呐的干扰,可以从是否起爆来判断有无直接命中,可大幅提升击杀率
年月9日,第六舰队司令部发报要求“伊-”号返航,未收到回复。但是,第六舰队拒绝承认“伊-”号的损失,而是把从盟军情报探听到的少量发现潜艇的报告理解为“伊-”号的活动,直到年月3日,鉴于“伊-”号已经离开日本本土港口接近4个月,远远超过其续航能力,才不得不认为潜艇及其4名艇员全部失踪。但直到年8月0日,也就是临近日本投降时,才将其除籍。
“伊-”号是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利用所剩无几的大型远洋潜艇实施的一次远航破交作战。对日本人来说,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和巨大代价建造而成的大型远洋潜艇,在第一次战斗巡逻时就没有意义地被浪费掉,“伊-”号的悲惨命运或许促进了对“合理使用”潜特型载机潜艇的大讨论。
图7.美国海军的“狮鱼”号潜艇,后甲板停靠了一架大型直升机的照片
-完,敬请期待!-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投稿”-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加群”-
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请扫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