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刷网文,可能会越看越兴奋,失了好梦,
但看书一般会让你有个好梦。
4月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走近90后畅销书作家张皓宸、卢思浩,以及80后旅法作家、翻译、学者、儿童美学与通识教育专家邹凡凡的创作与阅读,共同分享一段春日温暖且美好的书房时光。
“
若读书令你愉悦,那就够了。
”
张皓宸
白羊座,年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年至年间,出版《你是最好的自己》《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最初之前》等6部百万级畅销图书;去年6月,成功举办油画系列作品《流浪的树》个展。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张皓宸都会提出一个新观点。
年,他想要“解冻图书”,“假如图书被印上冰箱食物一样的保质期,你还会只是将它丢在一边吗?解冻图书,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新书到手,第一时间撕去塑封,束之高阁的概率会相应降低。过去的一年,他倡导“阅读其实不用被一个节日提醒,它是日常,从生命的刻度里找一部分时间,交给书”。然而结果总是出人意料,如今回望过去这一年,他也会自省看书不多,“好在喜欢买,安慰自己为出版业贡献了绵薄之力”。
读书从不会令他感到压力,攀登经典或是寻找趣味,都随性而来。打开一本书有一百万种理由,皓宸选择了轻松的那一种:阅读和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事一样,有意思,更有意义。
小王子的“53分钟”
一座城市里,总有一家书店让人怀念。小时候,张皓宸喜欢逛西南书城,
在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它已经屹立了22年。对门的春熙路人来人往,商店换了又换,而西南书城始终如一。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没在书城蹲过点,就不算标准的成都文艺青年。”皓宸刚好生于年,可以说,书城陪伴了自己的成长。
岁久年长,他早已想不起少年时期买到的第一本书,只记得上小学时,最喜欢悬疑、探险、奇幻文学,《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系列。记忆中最强烈的一部分,就是“哈利·波特”系列。“因为确实太好看了,以至于在太多碎片画面中,对它的印象最深,每次一到书城就翻那些书。”
“很难说这些书营造了我的世界观,但多多少少对自己的性格有一点影响,就是喜欢这种怪力乱神的东西,所以鬼点子也多,比较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趣味。”趣味,几乎是张皓宸选择阅读的首要标准,“我不太喜欢看苦大仇深的,我们那时候读的书、散文,韩寒、郭敬明、饶雪漫,结局都很悲,很苦。”
书柜里总有一些书,是他常读常新的。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在高中,当时看完,心里都是疑惑,这不是经典书吗?怎么看完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北漂四年后,他又一次拿起它,“读到我都快哭了”,心情难以名状,只觉得瞬间看懂了很多。此后每每重温,都有不同感受,“童话大概就是这样,也是给所有大人看的”。
他最喜欢的书大约是《与神对话》,“它是一个系列,不是大家想象的神神叨叨的,有很丰富的心灵哲学,我经常会在迷茫的时候、心情失落的时候去翻一翻。”在“豆瓣”和“知乎”上,关于《与神对话》的争论很多。张皓宸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没法和不了解的人讲很多,看书的人少之又少,连碎片阅读都在消失,碎片都用来刷‘抖音’、‘B站’,我身边几乎没人看书了。”
又想起《小王子》中的一个故事:商人贩卖一种能止渴的药丸,每周吞服一粒就不会感觉口渴,“这样,每周可以节约五十三分钟”。这商人像极了忙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想把每一分钟填满,让生活更快一点。小王子却会说:“如果我有那五十三分钟,我就优哉游哉地向泉水走去。”
无声但有效的表达方式
相比忙碌的大多数,张皓宸拥有很多自由的53分钟,但他也反省着自己。对作家而言,写作和阅读是一体两面,他既吸收了他人的观点,又提供给大众可供吸收的内容。在过去的一年里,他选择了另一种表达方式——绘画,将大部分注意力灌注于此。
那个坐困愁城的春天,他买了画板、颜料。作为“宇宙爱好者”,他画下一颗星球,又觉得少了一点生命力,正困惑时,脑子里蹦出一棵树。“我当时就想,有没有可能把树作为主角,每一幅画都以树为视角,让它去到宇宙的各个地方。”灵感来得极快,他一口气画了二三十幅,已足够做一场画展。
“不务正业”了大半年,他再度提笔,写下新书的第一个字。像很多时尚年轻人一样,他的写作装备就是一个iPadPro搭一个键盘。在家闭关四个月,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才能写的进去。“每本书的创作过程,都是我人生中最痛苦、也最有成就感的阶段。家里暖气很足,我憋到嘴里上火起泡。”
每次写书,他都给自己营造一个不舒服的氛围。年为了写长篇小说,他在东京待了三个月。人生地不熟,英语不算好,还要自己照顾自己。“无论写小说,还是画画,我都需要一点负面情绪,这情绪令我有表达欲。”今年他计划出一本短篇小说集,涉及科幻题材、未来城市,常常把自己卡进死胡同。
有时,他很羡慕当年的自己,酣畅,肆无忌惮。回看曾经出过的书,有时觉得很生涩,“写作方式也不会这样了,句子的结构也不会这么写了,但还是觉得很美好”。《谢谢自己够勇敢》再版时,他曾试图修订,最终撂笔,“也许三四十岁的人看了,会觉得是小朋友写的东西,就让它保留在那个时段吧,没必要让30岁的我覆盖20岁的所有感受,因为我也会被当时的自己暖到,获得治愈”。
时尚健康X张皓宸
TH早前出版的书在二手平台只卖两三块,会打击到你吗?
张皓宸这点心理建设我早就有了。今年是我出书的第六年,六年来我见过各种各样的盗版。每次出去签售,有人拿着书来找我签名,他分不出这是盗版,甚至他们不知道该去正规渠道买书,仿佛在地摊上随便买一本才是正常的。每当这种时候我就给他画一个心,毕竟人老远来了,但我不能签名。
TH最近一次认真逛书店是什么时候?
张皓宸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去了一趟阿那亚。那个书店很漂亮,我逛了许久,买了一本建筑图册。在那样的书店里,想看书的欲望很容易被激发,书很漂亮,装帧做得好,不全都是小说,不全都是严肃文学,有很多图册,买回去不会让人产生压力。
TH形容一下自己的书柜?
张皓宸我有一面墙的书架,很多购买的新书,朋友和出版社送的书,每年我会打包一部分寄回老家。我地下室还有一个书架,全部放自己的书,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版本,我都会拿来收藏,很多市面上已经找不到了。客厅的沙发边上,通常放几本艺术类的书,起一个装饰作用。
TH哪些书是你读了很长时间才看完的?
张皓宸《百年孤独》。说实话,我曾经硬逼着自己看什么“人生必读的本书”之类的作品,清单里的大部分书,我都很难读下去。尤其是欧美文学,人名翻译得很长很复杂,读着读着前面的就忘了。我现在不会逼自己了,看不下去的书就放掉。
TH你觉得人们的阅读观念需要做哪些更新?
张皓宸现代社会,不要给书下定义,把阅读捧得越高,看的人可能就越少。我跟出版社说,现在做书真的要换换思路了。人们买一个盲盒59元,连抽三个都不心疼,每本书网上折后价几十,有人还是觉得贵,主要还是觉得书跟自己不太相关。我觉得书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刷“抖音”,也可以“刷书”,让人觉得书是一种很好的消遣,这对出版社和作者而言都是好事。
“
当下超越年龄和见识唯一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
卢思浩
摩羯座,年出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研究生毕业于墨尔本大学金融专业;年,在人人网同期发表首部作品《想太多》;年,出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累计销量达百万册;年8月,出版《时间的答案》。
去年一整年卢思浩在“豆瓣”上标注读过的书有93本。这个数量实属不少,他解释说也因为有些书以前读过,再读起来就比较快。有意思的是他的“豆瓣”并未实名制,很早之前注册,名字一堆乱码。
说到上一次逛书店,就是昨天。“去了西西弗,我每次吃完晚饭都会去书店看看。”最近在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这本小说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力,用一个又一个类似寓言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思索。每一字每一句都像诗篇一样优美,又能引起人的深思。“作家卡尔维诺就像是一个擅长写诗的——哲学家。”
因为喜欢村上春树,他开始读村上的偶像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又读了钱德勒《漫长的告别》。而福楼拜是钱德勒的书中所提到的作者,其后他也开始阅读福楼拜和毛姆,就此建立了自己的阅读体系。在他看来,当下超越年龄和见识的唯一方式,就是大量阅读。
由村上春树到毛姆
小时候,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开启了卢思浩的阅读之路。他还记得自己初到墨尔本留学时,只有17岁。陌生之境,犹如孤岛。他瘦弱又寡言,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坐两个小时的车往返于学校和住处,读书成了最好的慰藉,开始系统地阅读,同时,第一次有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想法。
后来,《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真正进入他的世界。当时,他的状态契合了村上小说中常见的状态:离群索居但自得其乐;有时孤独,却不想与人相处。同为摩羯座的村上常常事无巨细又相当巧妙地描绘身边的细节,擅长某种氛围的营造。卢思浩惊叹而向往,就这样踏上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之路。
因为在人人网上发布自己的文字,他被出版界注意到,年发表了处子秀《想太多》。虽然,这已堪称幸运,但那本书在市场上没掀起什么水花,也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之后两年,他都没有机会出版新书,数次投稿毫无回应。直到年第二本书《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才算迎来转折,过程也颇曲折。当时,那本书他改了无数稿,多次往返北京和墨尔本。母亲曾泼冷水,“你书读得太多,想法都变野了。”等第三本书《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他开始有了90后畅销作家的头衔,父母也终于接受他把写作当职业的可能。“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卢思浩一直记得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的这句话。这就是阅读带给他的力量。硕士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直接来到北京,继续写作生涯。
目前,毛姆是卢思浩最喜爱的作家,其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也是他最喜欢的小说。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前半生的迷惘、探索、失望、挫折和痛苦。菲利普天生跛足,自幼失去双亲,跟着伯父母长大。卢思浩的童年也有缺陷。小时候,发不了翘舌音,不仅被同学模仿、嘲笑,还曾被刻意孤立,就此和菲利普建立了心理上的共情。更重要的,当学金融专业的他纠结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时,他就和菲利普一样面临着同样的人生难题。
毛姆无疑是入世的,他没有宣扬理想多么伟大,而是讲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他让我理解了人与理想的关系,说的是理想主义者多么不可靠,我们去追求理想的时候,会丧失很多其他的东西。我之所以很佩服毛姆,是因为文学作品多是讲理想,而他很客观地讲述了你追求理想需要付出什么东西。”
希望大家不要被思想误区束缚,错过一些好书
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让他明白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学会了批判的思维。同龄作家中,卢思浩喜欢读郑执,“他对文学的坦诚让我非常敬佩。”郑执被称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对于自己前期的作品一度感到羞愧,现在坦然接受。在访谈里,郑执说所谓严肃作家,就是用严肃的态度去写作。卢思浩很认同一点,“严肃作家在我看来是:已经写作了一段时间,相当了解文学的山峰有多高,也了解了文字所带来的责任感,决定继续前行的人。或许不符合多数人的见解,但每个带着责任感前行的作者,写出的文字就是‘严肃’的。”
去年1月,卢思浩又开始写全新的长篇小说。写的不再是他身边人的故事,也没有任何隐私。此前,他的作品多是青春纪事,有评论说是疼痛文学。从写作到现在,他的作品跨度长达10年以上,曾经青涩的年纪,是特定年龄的光晕。“对我的批评都很正常。什么样的年纪写出什么样厚度的东西就可以了。”
当下,卢思浩每天会花五个小时写作。有时候,写得很顺利,就会多写半小时,但不会更久,再久的话,恐怕会出现一些累赘的描述;不顺利,也尽可能写到5小时,有时候状态这种东西会晚些时刻到来。哪怕一整天都没有状态,自己觉得写得很糟糕,隔几天再看,他还是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放在小说中的。
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时,也处于暴躁的状态。每天埋头苦干,然后愤怒,觉得自己写得很垃圾。坐立不安,绝望骂娘,冲自己咆哮。但他从未放弃,修改了无数遍之后才写出了不朽的作品。就像村上春树认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特别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规律性具有极大的意义。
“非周末时间我会在睡前读一小时左右的书籍。周末,会选一天跟朋友聚会吃饭,另一天就待在家里,花一个下午读书。我不会要求自己在一周内读完一本或者更多的书,只要求自己养成阅读文字的习惯。”
只要有书卢思浩就会觉得安心。“个人对于书目的安排比较随心所欲,基本上是按照阅读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阅读的痕迹。”他希望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来阅读书籍。“有些书读得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疫情期间,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但卢思浩说大致上没有太多改变。阅读,不正是不用走出家门的旅行吗?因为不能出门的缘故,他重读了好几本书,才发现有些书再读会有不同的感受。“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以前没有体会到上校的心情,现在才明白尊严对他意味着一切,等待本身就是一切。
我读过多遍的书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毛姆;《金阁寺》——三岛由纪夫;《了不起的盖茨比》——菲兹杰拉德;《心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毛姆的书让我理解了人之于理想的关系;三岛由纪夫让我理解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菲兹杰拉德让我看到了爱情和梦想的破灭;麦卡勒斯让我看到了孤独是永恒的;哈珀李让我明白真善美是我们至死不渝的追求。”
时尚健康X卢思浩
TH不讳言当年选择金融专业,觉得跟数字打交道并且能够了解市场的规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现在,为什么会爱上了写小说?
卢思浩小说可以表达的东西,可能是某种更宏大的思考,那种思考无法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一个小故事来表达,必须用一个小说人物的一生来印证。
TH有哪些枕边书推荐?
卢思浩村上春树的大部分书籍都非常适合睡前读,行文优美舒缓。相对于他的小说,我更推荐睡前读他的散文随笔,读完一篇刚好睡意到来。三浦紫苑的《假如岁月足够长》、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也都适合睡前读。
TH电子阅读对于你来说,是否有替代的效果?
卢思浩我在前几年才接触到了电子阅读。最先买的是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后来出门会在帆布袋里放Kindle,堵车或等人时拿出来读一会儿。它让我的碎片时间都集中了起来。不过,如果读到一本让我惊艳的电子书,我还是会选择再买一本纸质书,过段时间再读一遍。
“
阅读让女性更有勇气做自己,更有能力看远方
”
邹凡凡
80后旅法作家、翻译、学者、儿童美学与通识教育专家;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双学士学位毕业,获得英文专业八级考试全国第一名,后留学巴黎索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卢浮宫学院进修艺术史;曾任巴黎博物馆联盟指导老师,在奥赛、毕加索、橘园博物馆等为中外少年进行讲解并开设课程;著有随笔集《二十岁的巴黎》、长篇小说《秘密之旅》《奇域笔记》系列、人文科普《写给孩子的名人传》系列......获得过冰心儿童图书奖、桂冠童书奖。
刚到法国留学时,邹凡凡对法语一窍不通,而且,没有智能手机,上网也没现在方便。因为行李有限,她带的都是必要生活用品,没有书。那段时间就像患上了阅读饥渴症,但凡能“捞”到个中文、英文的东西都拿过来读一读,连中国城贴在墙上的小广告,都看得津津有味。
邹凡凡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父亲尤其喜欢读书。她从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就有了闲下来随手拿本书读一读的习惯。“我父亲读书尤其五花八门,甚至光怪陆离。小时候,我去他的书橱随便翻,他也不阻拦,印象很深的是在他书橱里翻出来过《天龙九部》。后来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日漫,父亲也会给我买,成套地买。”
现在,父亲时不时也会给她的写作提点建议,讲“哎,这个题材你可以写一下啊”,只是,她很少听。“总体而言,我不太喜欢和父母讨论自己的作品,会觉得有点尴尬。
可能是由于作品,无论多么虚构,都会有内心深处的东西流露出来。倒不是说不能让父母知道,但尽在不言中就好;或者很容易掉眼泪的部分(我经常把自己写哭),会有点不好意思。”
巴黎疫情期间,未出现物资抢购现象,离奇的是社区图书馆!闭馆前的周五晚简直就是被搬空的节奏。“一张18岁以下免费的图书卡从每次最多可借30本、限期一个月归还,临时调整到一次可以借50本书。那些大人、孩子拉着去超市买东西的那种车,或者家乐福的大袋子、登山包来扫荡。”
没什么比睡前读一本有趣又轻松的书,然后顺势睡着更舒服的事了!
平息情绪的话,邹凡凡体会阅读更有帮助。“没有什么比睡前读一本有趣又轻松的书,然后顺势睡着更舒服的事了!在这个女性生存空间不是更大反而更小、生存压力不是更低而是更高的年代,阅读,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我认为,它会给予女性更多抗争的力量,温柔而坚韧,更有勇气做自己,更有能力看远方,至少,我有一次开玩笑地说,女孩子太应该多读书了,多读书之后会发现所谓的才子至少少掉一大半,他们根本不值得崇拜,这样一来上当受骗、被Pua的可能性都会少很多。”
她一般在每晚睡前半小时,还有周末的早上读书。“六、日孩子们9点起床之前的2小时比较安静,我会看书。一年最多时,能读个二三十本。”
快一年半没有回国的她,最近刚读完的两本书:一本是《:君士坦丁堡之战》(罗杰·克劳利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地中海”三部曲之一)。读完觉得还不错,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把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过程放大了给读者看。居住在今时今日备受宗教、移民、种族问题困扰的欧洲,还蛮感慨的,因此,她顺手把“三部曲”中的另两本也先买了。另一本是英文原版的DeliveringHappiness,中文译本叫《三双鞋》。作者是Zappos前CEO、美国华裔企业家谢家华。“他去年底因事故丧生,看了一些关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