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各个领域的经典好书,帮你搭起知识

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004403.html
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004403.html

文:L先生说(lxianshengmiao)

想跟大家分享一套,比较适用于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书单。能够保证的是,书单里的书,都是我读过的,质量方面可以放心。这些书怎么读?如同我在如何自学一个领域?这里有一份全指南中所说,不要追求「读完」,而是采取通读+查询+主题阅读的形式,先建立自己的框架,再让这个框架,成为你获取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工具。这也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学习这些东西,无法帮你升职、加薪、赚钱,但也许能拓展你的眼界,帮你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获得一套全面思考问题的工具箱。当然,鉴于我个人的眼界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补充它。希望这份礼物,能够为你新的一年,开启一扇知识的大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理查德·格里格推荐过无数次的心理学入门佳作,国外多所高校的经典教材。最适合用来建立心理学的知识框架。《这才是心理学》(第9版)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本书同样是心理学入门的必读书。它和《心理学与生活》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告诉你「心理学有哪些知识」,而它会告诉你「心理学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讲心理学的书,更是普及科学思维、科学范式的教科书。通过它,你能够更有效地建立起一套严谨、全面的判断体系,提高对市面上各种伪科学和流言的判断力。《认知心理学》(第3版)E.BruceGoldstein认知心理学的经典教材非常多(我手头上就有3本),但我个人比较偏好这一本。无论是可读性,还是清晰程度、严谨性,这本书都是比较理想的。通过它,你能够对人脑的功能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目前有哪些基本成果?有哪些假说和探索?当然,它也仅仅只能帮你搭框架而已。后续的探索,还是需要结合行为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交叉领域去挖掘。《社会心理学》(第3版)ThomasGilovich等社会心理学的推荐书目也非常多。戴维·迈尔斯、阿伦森……不过这本比起来,会更加不落窠臼一些,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更多。基本上,这套书足以奠定你对心理学的基本认识了。认知心理学教会你理解自己,社会心理学教会你理解他人。后面的,就是进一步的连接、更新和探索了。心智、认知和语言《心智探奇》史蒂芬·平克史蒂芬·平克是我非常喜欢的认知科学家和作家。这本书很老了(年),但内容一点也不过时。如果你想了解心智是怎么来的,人们何以认知、思考,何以形成复杂的智能和思维,那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打下基础。也许有同学会有疑问:心智和心理学的关系是什么?如果用一台电脑来作比喻的话,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理解:神经科学:构成电脑的硬件;心理学:运行在硬件上面的操作系统;心智:运行在操作系统上面的应用软件。无论任何时候,理解我们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永远不会过时。《人类活动中的理性》赫伯特·西蒙本书作者赫伯特·西蒙,又名司马贺,也许是人类史上罕见的通才了,精通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拿过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各个领域均有突出成就。这本书是他80年代的讲座集,一本非常非常薄的书,但信息量巨大。涵盖了有限理性、决策、满意度、道德……甚至,其中还蕴含着现代人工智能的思想。值得一读。《表象与本质》侯世达你也许对「侯世达」这个名字会有印象——《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的作者,美国知名认知科学家。许多人会觉得「这本书不就是讲语言的吗?」但如果你对语言和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所认识,你知道语言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认知,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可以说:语言反作用于认知的方式,主要就是两种:类比和隐喻(严格来说,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这本书也许不会给你太多的知识量冲击,但我希望它会成为一颗种子,在你需要时,当你接收到相关的刺激时,能够激发起你的思考和「联结」。《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如前文所述。这本书看起来是语言学的教材,实际上揭示了认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语言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认知,我们又如何深陷于这种作用之中而不自知。可以说,这是现代哲学自「语言学转向」之后,与语言学、认知科学的一次握手和碰撞。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全然不同的思考角度。判断、决策与行为心理学《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无须赘述,众所周知的「双系统」就来自这本书。不过这本书其实不算特别好,相比之下我更推荐下面这两本。《超越智商》基思·斯坦诺维奇一句话概括:一个高智商的人,可能同时是一个非理性的人吗?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答案。如果说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我们为什么能」,那么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亦即「非理性」对大脑的局限和束缚。在行为心理学中,这本书算是非常有创见的,也许会刷新你的世界观。《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雷德·海斯蒂;罗宾·道斯不确定性、非理性、行为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如果这个领域的书只能选一本,那就读这本吧。它是最成体系的。但一切决策心理学的书都有一个特点:它们会告诉你「这样决策是不好的」,但不会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决策」。所以,想提高决策能力的人,可能会失望了。但反过来说,知道了障碍和陷阱所在,也正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和反省自身。逻辑、批判性思维和思考方法《学会提问》尼尔·布朗这本书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介绍的。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入门必读。《是思考,还是想太多》冀剑制非常难得的一本由国人执笔、写得很不错的思维入门书。其中的内容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来说,可能太浅了。但对于青少年、以及完全没接触过批判性思维的读者,还是会有一定助益。内容属于随笔集,不太成体系,但娓娓道来,适合用来构建自己的第一个思维框架。《模型思维》斯科特·佩奇这本书的「模型」与我们常说的「思维模型」不同,更多的是数理模型,需要有一点点数学基础,但其实也并不难就是。但如果你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它,你会发现,博弈论、经济学、管理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的很多结论和成果,你都能从它里面找到原理和支撑。哲学《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罗伯特·所罗门推荐过许多次的书,哲学入门必备,基本没有什么需要多讲的。顺便说一下:在智识营第一期中,涉及到一些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批判和审视,有少数同学感到难以理解——日常生活里不都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呢?我的回答是:其实,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它们也许够用,但与此同时,它们是模糊的、不加规范的——而正是这种模糊性,导致了许多矛盾、混乱和问题的产生。因此,学哲学,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去记住「谁提出了什么观点」,而是为了培养这种「怀疑」和「审视」的态度,帮助我们用更锐利的目光,去剖析日常生活中,现象背后的本质。《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小西奥多·希克;刘易斯·沃恩这本书很有意思。它也是一本哲学史,同样采取跟《大问题》类似的问题组织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核心是「思想实验」。什么叫思想实验?如果你听说过「缸中之脑」「孪生地球」「中文屋」……并且对它们有浓重的兴趣,那么,这本书也许适合你。从可读性上来讲,这本书在哲学导论里面,也算是佼佼者了。《想透彻:当代哲学导论》夸梅·安东尼·阿皮亚比起其他哲学导论,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jtqk/230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