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命题为命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道德问题,对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责任?作者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及其家庭背景,提出了重新思考世界主义的道德原则,拒绝民族主义,倡导人类更大范围的融合,既要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又要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标准,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并且通过对话与发现,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等一系列主张。
前言世界主义,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根据普遍的解释,世界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全人类的精神共同体,一种与民族主义相对的思想。其实,世界主义总的来说是一种涉及领域宽泛、思想内核模糊的观点。每一个世界主义者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共同体,大致可分为“政治世界主义”、“经济世界主义”、“道德世界主义”。正如书名《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所呈现的,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教授在书中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道德问题,重新思考世界主义下的道德原则,书中也提出两个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具有的共同人性,意味着我们对陌生人承担着何种责任?读完此书,或有所解。“道德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是理性、原则、意识,是生长于内心的东西”。书中的世界主义不等同于无国籍主义、反民族主义、泛国际主义。阿皮亚在《世界主义》中强调的也不是单一的人,而是人类,主张整个人类更大程度地融合,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道德世界主义”更不是要抛弃自己固有的身份属性,而是说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承认国家认同和区域认同,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既要强调全球化的责任,又要尊重区域差异,构筑起双方面的平衡。阿皮亚在书中讲到:“你所认识并且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每一个人,你都对他们负有一份责任,承认这一点,就是承认道德的基本概念”。同时,阿皮亚强调了“我们的基本责任即是对于亲近之人的温情相互兼容”,特别提到我们对陌生人负有某种责任,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承担这种责任。因而,在《世界主义》里面所谈到的“道德世界主义”实质上是辩证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孤立的;是一种伦理关怀,而不是一种伦理指令;是一种道德规范,而不是一种道德义务。整个世界也是通过道德对话、文化对话、人类对话,去发现和构建开明的全球化社区。“道德世界主义”对话文化融通从文化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过着“道德世界主义”的生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流动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通过无形的文化理念,有形的文化产品,世界性的文化正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面对不同的文化,或是欣然接受,或是顽强抵制,或是兼收并蓄,每个地区都会做出自己的文化选择。而“道德世界主义”强调的,就是尊重这种选择,给予包容。也许不符合你的道德观念,并不代表就此否认其对文化选择者的重要性。“除了掷色子,没有方法可以对跨文化现象做出判断”,倒是不失为一种对文化选择的生动形容。世界各地的文学家,无一不把习俗看作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文化现象之一。阿皮亚教授在书中也列举了一些极端的习俗,来阐述不同文化的习俗差异和观念冲突。从我固有的文化观念出发,其中最深刻、最震惊的莫过于阿拉伯人和东非人之间的“女性割礼”习俗。在实行割礼的地区,女孩在四岁至八岁之间,多选择在穆罕默德生日进行性器官的割除仪式。女性在其间随时会有失血过多和病菌感染的风险。即使是幸存下来的,也会伴随着一生的痛苦。我们以该文化、该地区以外的观念和习俗来看,无疑是残忍地剥夺了女性权利,非人性地侵害了女性健康,应该受到强烈地谴责。事实上社会舆论也正是这种状态。但是,对于生活在这种文化习俗下的人来说,他们认为实行割礼是纯洁的象征。那些年轻的女孩也期待着仪式,她们认为“经受这种手术意味着她们富有勇气,可以使她们的性器官更加漂亮,自认可以享受无穷的乐趣”。当地居民意识中也完全不存在人类学家所批评的道德沦丧和人权侵害问题。但是当一种文化选择触碰普世意义的价值认同,特别是在一些文化打着主流文化的旗帜严重压迫当地人民生活,挑战人类底线,而可以按照道德和世界主义为出发点,进行干涉,制止与救赎。世界文化的融通同时也是世界道德的对话。阿皮亚教授指出“人类学家只是用理性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陌生习俗的深恶痛绝”。确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得以足不出户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也会接触到与原本文化观念相冲突的各种陌生习俗,难免有人会站在本国的文化立场,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道德绑架、舆论批判。而在“道德世界主义”来看,鼓励世界对话,就是鼓励道德对话,那么就必须接受道德分歧。不同的文化成长与不同的地区背景相关,世界主义也应该是有根的世界主义,不能脱离国家归属和文化归属区评判。文化分歧、道德分歧必然会存在,世界主义并非是促成观念的统一,而是要达成彼此的理解。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欣然接受并且主动沿袭该地区习俗,并且这种并没有什么不妥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其选择,而不是拿出一种正义使者的态度去践行所谓的“正义”。中国古话所讲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也恰如“道德世界主义”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道德世界主义”对话人类交流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已经过着“道德世界主义”的生活。面对那地中海死去的叙利亚男童,我们会内心震动;面对那中东地区枪火下生活的民众,我们会心生同情;面对那非洲饱受疾病和饥饿的人民,我们会留存祝愿……如此看来,人类具有共同的人性感情和思维机制,彼此也是可以理解的。陌生人也已经不再是一种想象的存在,而是真实并且在你面前的人。罗伯特·西伯雷说:“世界主义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将我们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