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文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火打破了欧洲70余年来的和平。出乎许多人意料,俄罗斯的“闪电战”未能速胜,与二战时德国在年进攻法国的摧枯拉朽形成极大反差。此时,阅读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利安·杰克逊的《法兰西的陷落》,颇有趣味。
苍云白狗,70年时间回眸,可以窥见重大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超过一代甚至几代人。法国当年令人错愕的速败,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当代法国人的观念,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
马其诺防线与阿登高地
马其诺防线是德法边界一条全长公里的坚固防线,年开建,年建成,地上部分拥有装甲或混凝土的机枪与火炮工事,地下部分相互连通,作战、休息、医疗、仓储分区清晰,其先进程度在当时世界堪称之最。
人们常说,马其诺防线使法国军队盲目乐观,一心防御,从而导致了法国的战败。杰克逊教授却认为,这种指控毫无根据。马其诺防线从未被设想成中国的长城,用以将法国与外界隔离开来。马其诺防线的战略考虑是解放法军的人力,以便于在其他地方发动进攻。一战期间法国军队伤亡惨重,在年代人口总数仅为德国人口的一半左右,因此马其诺防线的战略考虑完全切合当时的现实。诚然,德军年从马其诺防线北方的阿登高地突入,马其诺防线在实际战争中没有发挥作用,但这其实也是法国军事指挥当局的原意。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德军在北部突进时遭到有效阻击,那马其诺防线的作用会被后人更充分地认识到。
战事迫在眉睫,法国人穷其智慧,想参透德军最先攻击的地点。这是战局成败的关键。德军原先的进攻计划,因为一次偶然的飞机失事泄密,这也促成了另一份更加大胆的“镰刀收割”计划。这一计划是德军穿过阿登高地发起主攻,然后像一把镰刀一样转向西北挺进,从而切断比利时境内的盟军与后方的联系。“镰刀收割”计划成功与否,取决于德军装甲部队能否在法军做出反应之前突破阿登高地。法国人年在地图上推演,假设德军装甲部队穿过阿登高地的时间为60小时,法军相信自己有足够时间增援并击退德军。
军力与战术的对比
年5月10日,德军进攻的消息传来时,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一反寡言少语的常态,迈着大步,哼着小曲,在要塞的走廊上走来走去,神情愉快,威武神气。此前一年的8月23日,他就明确宣称,军队已经做好了开战准备。
甘末林的信心源自法国在年代后半期重整军备取得的“巨大成就”。年时,法国军费开支超过政府所有开支的三分之一。开战前,法德两国的坦克数量大体相当,战力上各有所长。以法国最优秀的重型坦克B1为例,其威力强于德军的四号坦克,但机动性不及。在火炮上,法军拥有门,大大超过德军的门。但在空军上法军远远落后。开战前,法军总计拥有架飞机,而德军飞机则多达架。即使加上英国派驻法国的架飞机,法军的制空能力也不及德军。
从甘末林的第一反应可以看出,法军总体实力虽不能压倒性地优于德军,但在防御战中有充分理由相信不会落败。事后推演得出的结论是,两军在军事思想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
二战后很长时间里,人们指责法国军队思想保守,仍像一战时期那样进行备战,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对坦克的应用。法军还仅是因循一战的套路,将坦克主要用于支援步兵,尽管戴高乐上校在年就提出发展独立装甲师、进行坦克集群作战的设想,但没能引起太多重视。杰克逊教授精妙地评述道,法军的作战思想有些摇摆不定,在进攻前先设定了太多的条件,为取胜设定了几乎不可能的、苛刻的前提,无异于要把圆的变成方的。
离法国人而去的盟友
贝当对年法国战败言简意赅地评论道:“孩子太少,武器太少,盟友太少。”这个观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都有争议。法国人生育率不如德国人,总体人口万,德国拥有万人口,但马其诺防线至少相当大程度减轻了人数不足的窘境;至于武器的对比,上文已经显示,相差不大。但贝当观点的第三项却是无可争辩的。
法国的同盟在年代开始走向瓦解。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国缺乏经济资源,无法靠物质援助来巩固同盟关系,因而使同样面临德国威胁的东欧国家与法国关系开始变得若即若离。波兰人与德国人在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后比利时废除了与法国的军事条约宣布中立。对于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法国也不能提供强有力的保护。用历史学家罗伯特·扬的话来说,法国人想要的是“愿意为法国而战的盟友,而不是让法国为他们而战的盟友”。
影响法国与中东欧盟国关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法国的地理位置使其不能直接向盟国提供军事援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是与意大利结盟,这样将可以使法国军队利用意大利的铁路快速到达多瑙河,并且腾出法意边境的15个师调往东北部,让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保护法国与北非殖民地之间的海上通道。可惜意大利最终投向德国的拥抱。
英国是法国最可靠、或者说是唯一的盟友,但这也是建立在彼此复杂情感的基础上的。杰克逊教授评论道,“法国人痛恨自己什么都要依赖英国人,但他们知道他们最终离不开英国人;而英国人痛恨的则是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对于法国的政策经常是出于同情,但他们知道他们最终不能让法国失望。”英法两国在一战中并肩作战,胜利留给了他们美好的回忆。但在很多法英将军的心里,仍埋藏着对诸多历史事件的不满。
法兰西的陷落[英]朱利安·杰克逊/著魏本超/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年2月
六周时间速败
年5月9日晚,荷兰和卢森堡边境的守军听到德军机群飞过天空的声音。凌晨4点35分(法国时间),德国的入侵开始。德军空降兵开始空降荷兰,陆军也同时越过卢森堡和比利时边境。尽管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德军突破阿登高地——默兹河防线是法国沦陷的首要原因,但即使是早有准备的荷兰、比利时一线,德国人的战斗也顺利得出乎意料。5月14日,荷兰投降。
德军对阿登高地的进攻从5月10日开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敌人,在12日下午到达了默兹河。虽然英法盟军期间发现了阿登高地“相当数量的机动部队和装甲部队在移动”,并派出飞机进行轰炸,但盟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