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本文作者李山,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为《从长安到罗马》出镜专家之一,他表示,这是一次巧妙的旅行,令人回味。
有幸参加“从长安到罗马”节目的制作,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奇妙的经历。
在今天,世界这么大想出去转转,不难。可是,这次来往于西安(古长安)和罗马之间,还是难得的奇妙。
到西安,总得看兵马俑,可是近距离地看兵马俑,在博物馆的先生指点下看那些俑上细节;还有,在兵马俑博物馆仓库里,看出土的铜戈,两千多年依然锃亮如新,戴着手套还可摸一下,是何等的涨知,何等的难得,何等的运气!
坐老远的飞机到罗马,到斗兽场凯旋门前走走望望,拍几张照片,只要有时间、有心情,对当今的人也不是远不可及吧。可是在图拉真纪功柱下面的博物馆,看馆藏的大柱子上掉落下来的那些石柱,听那里的馆长讲石刻图景的内涵,可就不是找个导游听听他们的解说能比的。这一切都拜此次的制作所赐。
拍摄的第一站是凯旋门。像我们学中国上古文学文献的,难免对世界其他同时代的文化感兴趣,如对古希腊罗马就兴趣颇深,起码关于古罗马的历史,还是看了一些书的。像凯旋门,讲世界建筑史的书一般都会讲,到罗马后,看到有当地出版的《罗马——从古到今》,虽是旅游指南一类,因为没有见过,还是买了。其中就有凯旋门清晰的图片。可是,真的到了康斯坦丁凯旋门下,仰头观望,有些能看出一些眉目,如顶部写着的拉丁文,介绍的书中就有,其大意是:康斯坦丁大帝在神的光照下获得战争胜利。凯旋门是纪功的,与图拉真纪功柱有其相似性。中国的古人纪功,不修门,也不竖柱子,往往是铸造铜器,在上面刻写功绩。中西差异,不奇怪。再看凯旋门,位置仅低于那写有颂扬文字的地方,是四根大柱子,柱子之上站立着四位(看不到的两侧还有,共六位)美男子的塑像。都是两手交叉,俯身的姿势站在那里。导演问了一句:那些人是谁?是人还是神?是啊,他们是谁?是人,还是神?查新买的资料,没有交代;找网络视频,也无答案。郁闷。
经多方打听,最后找到一位意大利的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站在凯旋门顶端的那些美男,是战争中的战俘(应该是被征服地的领袖人物)。啊?原来是这样!那样一个显赫的位置,竟然可以雕塑那些被征服者的形象,真是匪夷所思。而且,那位历史学家还给提供了一些示意图,红绿等不同的图线,显示着康斯坦丁凯旋门各部分。原来这座门的石雕,有的来自图拉真广场,有的来自马克奥里略纪念物,等等,是拆东墙补西墙似地建成的,那示意图就显示的是各部分的来历。谢谢这位罗马的学者!
有一句话说:“地下的文物看陕西。”是的,兵马俑就是最著名的。相对而言,这次去罗马,“地上的”文物多。在斗兽场、凯旋门及其周边,成片的遗址,到处是古老的石头:或整或残的人、神塑像、石墙、石柱等等,横倒竖卧,斑斑勃勃,兀然而在,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向人们默示自己的历史内涵。另外如阿皮亚大道,两千多年了,还在使用着,拍摄的时候,不时有自行车、小汽车驶过。路面据说是中世纪铺设的,方敦形的砌路石块要比下面罗马时代的石块小不少;有些地方,罗马时代的石头也有露出来的。路边,则是从罗马到中世纪时代各种墓葬墓碑。罗马军团,是军队也是建筑队,征服到哪里,就修建到哪里。不消说,秦王朝也善于营建,而且多大工程。在陕西旬邑(古称云阳)的秦国直道,因为是劈山填壑造、截弯取直,因为古代中国人特有的自在习惯,是黄土路,今天只有远看方可见其痕迹,附在半山坡的路已经荒榛了。可是,古道旁边的马路,仍然是车快如飞,连接着远方。古老的道路,连接不同的地方,也牵连着千百年的古今。有史书记载说,秦国修建的大道总里数,是不次于古罗马的。在当时,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条条大路通咸阳的。
在阿皮亚古道拍摄,短暂的空隙,还有野味。有一种生在路边的植物,在罗马的餐馆里可以吃到,叫做花生菜,这种菜在罗马到处都有,休息一下,坐在古道边的石头上,身边到处是花生菜。若不嫌不洗不卫生,拈一片子叶放在嘴里,味道异样的鲜美。当然还得防着点罗马蚊子,好家伙,尖嘴蚊子钉铁牛,它们搞穿越是可以咬透裤子的!
不过,除了古典的遗迹外,罗马也是光景常新的。最动人的,要数那些罗马伞松。这极有姿致的松树,遗址的土坡上,现代的大路旁,到处都有。高矮有别,树皮多呈红色,像国画中未加墨的赭石涂抹出来的。俏丽的是它的树冠,树冠上扬,粗硕的枝条根根透露,整个树冠很像过去若干年流行的女士青年头,关键是这些“发式”都是长在“长颈”上的,飘逸俊雅。一下飞机,就注意到了它们,据说这种树只在罗马生长,所以称罗马伞松。这次我们住在罗马市区北边名叫博尔托的小镇上,是通向北方的要地。住的是家庭旅馆二层,坐在阳台上,正好看院子前方的两棵罗马伞松,相陪相伴,相应相衬,真是一道漂亮的景儿。古老的土地,生机无限。
在离阿皮亚不远的地方有一所罗马角斗学校,地方不大,可是来体验的不少,我们在那段不长的时间里,就看到有来自美国的小孩子来这里体验。是该校的校长接待我们的,讲罗马军人的头盔怎么戴,军旗有什么讲究,以及投枪的结构和使用等等。在陕西的周至,终南山的脚下的古老村落,也有一个王铁匠,开了打制古代兵器的铺子。他还给我们打造一件铁戈,制作一架简易的威力不小的弩器。
罗马、陕西,都在有人努力追寻各自的过去,其实是古老文明传统延续的表现。也正是这延续,也是我们这次来往于长安与罗马之间的用意。东西古老文明,在延续中相遇交融,人们的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巧妙的旅行,令人回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