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思享丨看得见的丝绸之路

文丨余婷婷(方塘传媒特约作者)

阳关、玉门关拾遗

一路向西,途经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我们一直走到罗布泊的边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时值五月,长安城里杨柳依依,和千年前也许并无不同,昔日的阳关故城却早已荡然无存,我的眼前只有一座汉代烽燧的残垣,寂静的立在墩墩山上,和王维的诗,一起迎着塞外的风。目之所及,只余黄沙漫漫,戈壁荒滩与远处连绵的雪山静默相对。这里曾因散落大量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而闻名,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天气晴好,祁连山雪山的轮廓一览无余。冰川融化流入戈壁、沙漠,成为涓涓细流或者地下河,成为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源。

我是乘坐绿皮火车,从兰州前往敦煌的——真正踏上这条路,会发现它比想象中要震撼得多。深夜时分,窗外下起了冰雹,声音嘈杂,蜷缩在狭窄的硬卧上,难以入睡。五月下冰雹,对于从南方来的人颇为新奇,索性爬起来,贴着玻璃往外看。车内的灯光被黑暗吞没,它们显得微不足道。窗外一片漆黑,戈壁滩上连一星灯火也无,只听见呼啸的北风和密集的冰雹敲打窗棂的声音。

火车在清晨六点抵达敦煌,温度接近零度,朝阳正从遥远的地平线喷薄而出,我被眼前的景观震撼。原本只计划去月牙泉、莫高窟,临时决定一路向西,造访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直到罗布泊的边缘。

车驶出敦煌市区,鸣沙山在路旁迤逦向西,一排排的笔直的胡杨树在身后倒退,旁边是杏子林,当地产的杏以汉代将军李广命名。司机是当地人,西北汉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不无骄傲地介绍着敦煌的各类瓜果以及千年的典故传说。驶出敦煌,窗外的景色陡然变换,只有荒凉的戈壁与漠漠黄沙,眼前的道路消失在沙漠之中。我不禁心生赞叹,这片绿洲,无愧是沙漠里的奇迹。

从阳关往北,车行半小时即可到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座城一首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茫茫戈壁里伫立千年的坍圮颓垣,葡萄美酒,塞外星空静默如谜……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如今,汉代长城的遗址只有一些残垣断壁,屹立在沙漠之中。玉门关和阳关相似,只剩一些残破的黄土墙垣。

玉门之所以称之为玉门,只因早在汉代丝绸之路之前,这里已经形成了将西域的和田美玉运送到中原地区的运输通道。与玉门关相去不远,残存着一段夯土结构的汉代长城,这也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抵达长城遗址时,已经近黄昏十分,落日苍凉,风卷黄沙,当年商队云集,驼铃叮当的景象令人难以想象。

从张骞到玄奘

丝绸之路开辟之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向西,阳关、玉门关等于今日的“国门”。商队从阳关西行,穿过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欧亚大陆上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从此千年不绝。

这条路,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的,也是玄奘西行走过的。年前,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这条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指的是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与印度之间丝绸贸易的通道。

年,德国历史学家阿尔伯特·赫尔曼所著《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丝绸之路》提出,丝路的西端应延伸至叙利亚,这一观点获得西方汉学家广泛赞同。同在19世纪末,一位德国学者所著《中国亲程旅行记》中,在一张地图中又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张骞立传,称之出使西域是“凿空”之旅。从玉门关向西,即是荒漠的腹地,水源越来越稀有,地貌也愈加荒凉。雅丹魔鬼城是罗布泊的边缘,细碎的黑色砂石铺满地面,因风蚀而造型奇突的黄色山丘连城一片,长河落日,愈加苍凉。

当地人告知,再往西便可抵达楼兰古国。但时至今日,穿越罗布泊,没有专业的向导、救援设备、越野车等,仍是不可能的事。很难想象,千年之前张骞带着骆驼队伍西行的场景。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队伍匆匆通过河西走廊之时,便与匈奴军队正面相迎。出师未捷先被俘虏,在匈奴一待便是10年。甘父与张骞最终趁匈奴内乱之时逃出。

尽管已经时迁事异,张骞并未折返长安,而是继续西行,一直抵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因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国王已无抗击匈奴之心,张骞无奈折返,回程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虏一年。出发时浩荡的队伍,最终抵达长安时只剩下两人。然而,张骞将沿途的见闻详细的记录下来,被保留在《史记》中。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随后,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的文化商旅之路就此展开。梁启超称之为“坚韧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张骞之后,公元年,唐代高僧玄奘沿着他的路途,西行求法。玄奘的西行充满了挑战,当行走在莫贺延碛(今甘肃瓜州至新疆哈密一带的沙漠)中时,玄奘不仅迷了路,还失手打翻了水囊,在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恶劣环境中,玄奘曾选择东返,但强大决心促使他“宁可就西而死,岂可东归而生”。

玄奘最终奇迹般地走出了莫贺延碛,此后又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印度,当他从印度回到长安时已是18年之后。玄奘留给今天的,不只是佛教的懂传,还有他所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它不仅增进了中国人对西域的认识,更有意义的是,它成为现代历史学者重构印度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这种知识的往复流动,正是丝绸之路的魅力之一。千年之后,西方探险家斯坦因还曾追寻玄奘的足迹,抵达敦煌。

文化交流之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诗人王翰的句子,蓬头稚子皆能吟诵。葡萄和琵琶如今已经可以算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和乐器,但在中国古代,均属于舶来品。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中国的丝绸、茶叶、锻造技艺等不断输送到西方,葡萄、石榴、胡麻、胡桃、胡豆、胡椒、胡瓜、胡蒜等异域美味不断涌入中原,丰富了古人的餐桌。

即便地域更加遥远,产自索马里的芦荟、产自帕提亚的香料、来自北非的迷迭香以及它们的种植技艺,也被辗转输送进来。公元年,隋炀帝西巡至张掖,举办“博览会”,款待西域27国君主和使臣,各国商人赶来开展贸易活动。

固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贸往来之路。但有西方学者研究认为,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发掘从来没有发现过一条有明确标志的、横跨欧亚铺就好的路。跟罗马的阿皮亚大道完全不同,丝绸之路是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小路和无标志的足迹。

因为并没有明显可见的路,旅人几乎总是需要向导引领,路上如果遇到障碍就会改变路线。由此可见,丝绸之路上想要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是相对困难的,它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它是“全球最著名的东西方宗教、艺术、语言和新技术交流的大动脉”。

在莫高窟,这一感受尤为明显。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那些壁画里讲述的农耕、生活图景,服饰、首饰以及建筑纹样的演变里,可追溯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痕迹。

这一变迁在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中同样可见一斑。在历史上,它们分别在北魏和东汉时期,曾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对云冈的石窟建筑艺术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之后,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触良多,他说“在云冈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入旺盛而有力的外来影响:它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波斯、印度,它们通过南北两路,经西域各族和中国西藏到达内地。这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赋予我国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也是近代史学者最重视研究的问题。”

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交流与持续性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放弃交流、放弃开放则意味着切断文明前进的路途。中国与世界通过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彼此塑造,直至形成今日之面貌。

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互通,始终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促进中西文化的互通,也是今日重提复兴丝绸之路应有之意。

商务合作

请联系:(徐经理)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zyjr/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