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针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90.html
军事后勤供给的需要
在古代世界军事的发展史上,其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一直非常盛行,尽管我们只是在类似于《三国演义》、古籍史料中经常看到这种操作。
但是如果放眼世界军事发展史的长河中,这种基本的军事思想同样流行,的确如此,两军对垒,粮草想必是能够影响最终战局结果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也有不少通过增加军粮供应,进行长期军事对垒,利用持久战的方式来拖垮对方,最终实现对战的胜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防守一方。
而相对于进攻一方来说,特别率军长途跋涉进行攻城拔寨的话,那么军粮供应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的统帅会采取极端方式,比如缩减军粮供应,采取急行军,猛攻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来摧毁敌人的军事防御,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种战略战术不能说实用,但是一般都很少能够应用,最大的原因是其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恐慌。
因此,在行军作战中保障军粮供给是重中之重,而军粮能够有效实现供给,还需要依靠成熟的、顺畅的、安全的军粮运输线。
罗马人就是在军事扩张时期,开始大范围修建交通道路的,在征服意大利半岛之时,罗马人就已经开始着手修建罗马至半岛南部重要军事据点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著名的阿皮亚大道,在拉丁语中,道路其实还蕴含着堡垒的意思,由此可见军事后勤供给方面的交通要道,对罗马人来说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罗马同迦太基爆发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在前期屡战屡败,正是依靠着全面发达的交通道路,才实现了军队在供给上的支撑,由此坚持到了胜利曙光的到来。
在注重军事职能之时,更加注重赋予道路的政治职能
在军事扩张战争期间,罗马人修建的多条交通道路,都以连接同作战地区重要军事据点为目标的,而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的核心就是罗马,如此一来罗马实际上成为了共和国,以及后来帝国时期的交通中心、军事重心。
在战争期间,道路的军事后勤供给运输职能得到空前加强,但是战争时代结束之后,罗马人依然没有停止对道路的修建,并且赋予了它们更深层次的政治职能。
罗马人在逐渐完成对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征服之后,战争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庞大的共和国也进入到了和平发展和民族融合进步的阶段,此时为战争而修建的道路并没有荒废。
相反,随着共和国中央权力的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要求也就在不断提高,为此这些道路便成为了罗马人统治各地区的重要工具。
而到了帝国时期的罗马,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正式形成,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至少有29条大路从罗马向四周延伸而去,直插地方,在道路总长上居然能够达到不可思议的八万公里。
这些还只是成规模的、规范的道路,还有一些临时用碎石铺垫而成,但是长期也被使用的小路,总长能够达到四十万公里。正是由于,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发达,帮助罗马人牢牢控制了地方的统治。
罗马人修路思想的高度成熟
罗马人对于交通要道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除了由于军事扩张以及日后的统治需要之外,罗马人修建大量交通道路,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者超前和极高的修路思想。
首先,罗马人对于道路天生就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当然这也是出于保护道路的心理需要,罗马法明确禁止在大路两旁种树,这和今天的道路规划明显不同。
而他们禁止种树的原因,是害怕树根的生长会破坏道路的根基,造成毁坏。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一般来说强盗、罪犯等人都会在隐蔽之处袭击过路人,因此禁止栽树能够保证道路的安全性。
在修路思想和方式上,罗马人更是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罗马的官方道路都是非常笔直的,这得益于罗马人在修路前的精心测量和规划,并且是在复杂地形基础上实现因地制宜的规划。
在道路的质量上罗马人非常重视,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特别是地基的修建非常牢固,通常运用石头、黏土进行,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性。
在遇到被河流阻塞的地方,罗马人同样想出了解决办法,即用桥梁作为连接,保证道路的畅通性。
如果是环境非常恶劣的沼泽地带,他们也会将巨型的木柱插入其中当作奠基,在此基础上修建稳固的堤坝,保证道路继续前进。
罗马人将自己对于道路的敬畏,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提高到了立法的高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出台的《十二铜表法》中,就已经明确了对于道路的修建、保护、使用的具体内容,可见他们对于道路的重视程度是何等之高。
就是这样对于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设施的重视,使得罗马人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有效稳固了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