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借此着笔回顾+推荐一下我童年的读书历程,主要是两个阶段,从“世界名著”到曾经很迷的村上春树。
小时候看的有一系列绿色封皮的外文翻译读物,书背上的字样好像是“世界名著”吧。目前还有印象且印象不错的有这些: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作品,短篇集,同名短篇相信没看过的真没几个了,这个作家的文字特别难翻译,翻译过来都是很硬的翻译腔,作为短篇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但不得不说的是:这老头真的很会讲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
同上,长篇。19世纪初的熊孩子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基本没啥内涵,10-15岁作为启蒙读物绝佳,现在看的话也还行。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上面那本的姊妹篇,同样是马克吐温出品。
主题要更升华一些,虽然在我小时候看来还赶不上汤姆索亚历险记有趣。
《象棋的故事》
中篇故事集,这本的同名小说尤其不错。
《麦琪的礼物》
准确的说,这书名推荐有误,但我糟糕的记忆让我实在找不到欧亨利那本短篇小说集的真正名字了,不是《麦琪的礼物》也不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我推荐的其实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里占很大一部分的关于杰夫·彼得斯的那些短篇故事。
如果拿《麦琪的礼物》或者《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当做欧亨利写作生涯的衡量标准,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还是喜欢他写的关于杰夫彼得斯——这个在牛仔年代美国西部坑蒙拐骗的无赖的故事,就像看《鹿鼎记》,求的不是代入,是趣味性。有关于杰夫彼得斯的那些故事里充满了西部旷野的原汁原味,让少年时代的我欲罢不能。
《鲁滨逊漂流记》
有生之年,我一定会写一本小说,叫《岛主》,为这部旷世奇书致敬,嗯顺便为《荒野余生》和《荒岛余生》致敬好了。
有生之年,假如我真的足够有钱了,我一定会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
这是一本享受过孤独滋味的人肯定会喜欢的书。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这本书吧,又臭又长,我要是没记错,这本讲述小男孩变小骑上自家大鹅跟着天鹅群飞向温暖地带过冬又安全回归的简单故事足足有多页,还有许多许多瑞典当地气候,环境,四季温度和主要植被与生物特色的冗长介绍,堪称故事书的历史上的裹脚布,裹脚布中的奇葩,奇葩中的战斗机。
啊?为啥这本书我这么不看好,但会放在最下面也是最推荐的地方?因为啊,因为它除了是一部小说,还是瑞!典!地!理!课!本!
据说女作者某天应瑞典有关部门之邀,以“创作出有趣的地理课本”为前提,创造了这本小说。
自从知道了这个事以后,我觉得吧,那些文字片段入选语文课本什么的都弱爆了哈哈哈,这特么才是一个作家毕生追求的极致啊!
接下来,主菜:村上春树。
一提到村上春树,可能很多人就会想到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万年陪跑王。
但他对于童年的我有着很重要的启迪作用,首先,作为一个小说作家,最终极的追求,一定是:文以载道。
这个我想是毋庸置疑的,而文以载道可以解释为:作者希望将自己的感情或理念写入故事里,并成功得到受众的共鸣或认同。
然后,让我们拆分一下这个解释。
文以载道,可以是作者将自己的理念写入故事中以得到认同;也可以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在故事中表达出来以得到共鸣;当然,也有可能是杂糅的,但那太难求,先不谈。
在这一方面村上春树并没有完全以阐述理念获得认同,也没有单纯用男女感情获得共鸣,而是进行了对自我感情与认知的深度挖掘和剖析。
这个人,成功的在29岁第一本书时就向他的读者们传达了一种感情,一种一般很难从小说里得到共鸣的感情:迷茫。
并不是朋克粉那种“绚烂之极归于无聊”的无所事事的颓废迷茫,而是更贴近王小波想努力表达的那种,于人生之中,于此躯体之内,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在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对自身的迷茫。
比如在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里,就满满的是这种迷茫的心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会被拉扯进那种感情里,不由自主的一边看书一边神游:对啊,我也是个小青年,我到底该干点啥?像书里那样?不太对,可我到底,该干啥?
这是他的成功之处,而他也很漂亮的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在之后的《且听风吟》、《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三部曲里进一步将关于“迷茫”这种感情的描述,和他自己的理念掺杂在一起,以传递感情为主,以阐述理念为辅,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然后,人届中年的村上,开始了一次一次的不断进步。
《挪威的森林》,终于将这种青年时代许多人都有的迷茫表达的淋漓尽致;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成功尝试了一次双视角作品。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将中年人的迷茫与彷徨成功表达。
还有《舞,舞,舞》,算是三部曲的续作;《拧发条鸟年代记》,奇幻作品中的佼佼者,顺便还讲述了一下战争后遗症的可怕;《天黑以后》,由描写“明显的恶”向描写“没有确切界限的非善非恶”做出的一次尝试。
最后,看村上春树推荐看林少华的译本,还是基于之前所述的“感情传达”的理论,好的翻译家如锦上添花,可以帮助人更加顺遂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如果要推荐入门作,强推:《年的弹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