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毅译贺拉斯讽刺诗两首

(以上图片:诗人贺拉斯)

读贺拉斯,应当是各时期诗体写作者理解文学传统的必要素养,他也是拜伦、普希金、奥登和布罗茨基的重要来源,但中文诗人直到年才能读到学者和译者李永毅(网名“灵石”,也是“灵石岛”发起人)贡献的《贺拉斯诗选拉中对照详注本》。很难苛求同时是“读译文者”、但又在积极写作的中文诗人们同时熟悉各种外文,因此这部译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让这个中译本稍微显得不那么迟到的方式是,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重新理解诗学传统和政治哲学与当代中文诗写作的关系的一次契机。(编者按)

约瑟夫·布罗茨基三幕话剧《大理石》(卢森译)结尾——

“普布利:这怎么办,我怎么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沙漏计时器也取消了。

图利:别担心,等到过了17个小时,我自己醒来(打哈欠),到那时就说明过了17个小时了……等我醒来……

普布利:这怎么可能……

[沉默]

图利:普布利。

普布利:什么?

图利:帮我一下。

普布利:什么?

图利:把贺拉斯挪近我。行了,谢谢,还有奥——(打哈欠)维德。

普布利(搬动奥维德头像):行吗?

图利:再近点。

普布利:行吗?

图利:再近点……

普布利:古典作家……古典作家比普通人离你近……

图利(打哈欠):比谁?

普布利:比普通人……

图利:啊?……人?……人,普布利……(打哈欠)人是孤独的……(又打哈欠)……像是将被遗忘的思想。”

贺拉斯《讽刺诗》两首中译和题解:李永毅

“在微型喜剧的框架下,贺拉斯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段,既有叙述和对白,也有对观众的旁白、对不在场角色的呼告和一闪而过的意识碎片;省略连词,省略句子成分,频繁使用历史不定式和历史现在时加快了情节的节奏,增强了生动性;日常口语、仿史诗表达方式和法律术语的并置与对话,增加了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层次。”(李永毅《甩不掉的人》题解);

“另一方面‘诗歌’的概念本就是浮动的,至少今日没人认为他的这些作品不属于诗的范围。”(《贺拉斯诗选拉中对照详注本》引言)

目录:

布伦迪西之旅

甩不掉的人

附录:《贺拉斯诗选拉中对照详注本》引言(节选)

布伦迪西之旅(《讽刺诗集》第一部第五首)离开堂皇的罗马,我在阿里契亚栖身,驿馆不起眼,同行的赫略多鲁的学问却远超其他希腊人;下一站是佛伦阿匹,那里塞满了船夫和抠门的客栈掌柜。勤快人能一气走完的路,我们懒人却分作两段;不赶,走阿皮亚道才不累。这里的水质奇差,刚入口我便对肚子宣了战,只好守着用餐的同伴,简直度分如年。此时,夜幕已开始笼罩大地,涌现的星辰开始在天空闪耀,奴隶和船夫突然对骂起来,四下里一片喧嚷:“船往这边靠!”“都三百人啦!”“实在装不下啦!”掏钱,系骡子……一小时就这么耗掉了。沼泽里可恨的蚊子和青蛙驱走了睡意。被劣等酒灌醉的船夫絮聒没完,夸赞不在身边的女友,某行客也不甘示弱,直到困得不行,沉沉睡去。骡子已被放去吃草,系它的绳绑在石头上,懒船夫仰天打起了鼾。天破晓了,我们却发现船丝毫没前进。一个脾气火爆的人愤愤然跃上岸,抡起柳条棍,猛击骡子和船夫的头和腰。直到十点,我们才下了船,逃脱囚牢。菲罗尼娅啊,我们用你的水洗手洗脸。(注:当地人崇拜的一位女神。)吃完饭,我们蜗牛般走了三哩,来到安苏尔,它建在白石上,远看熠熠生辉。我挚爱的麦凯纳斯会来这里,科凯乌也来,两位特使都身负重任,因为过去多亏了他们,朋友才复归和睦。这里,我的眼睛肿了,抹了黑色药膏,很快麦凯纳斯和科凯乌便到了,还有方泰尤?卡皮托,这人完美如雕塑,他和安东尼的交情再没有别的对手。没在芬迪停留,我们很高兴,奥菲丢在那儿主政,这位昔日文书的派头太疯狂:穿着宽边紫袍,摆着香炉。然后,疲惫的我们在玛穆拉的故乡小驻,穆雷纳提供铺位,卡皮托负责伙食。翌日的晨光尤其令人快慰,瓦里乌斯、普罗裘和维吉尔在希努萨与我们会面,世上从未出现过比他们更纯洁的心灵,也不会有人与他们比我更亲密无间。多么幸福的拥抱,多么欣喜的重逢!只要我不疯,好朋友就是唯一的珍宝。我们过夜的房子靠近萨沃河的桥,驿官送来了规定数量的盐和柴火。继续走,骡子在卡普亚及时卸下了包裹。麦凯纳斯去玩球,我和维吉尔睡觉,没法活动,我眼睛肿,他消化不好。后来到了科凯乌的别墅,它俯瞰考迪昂,里面东西应有尽有。缪斯啊,我希望现在你为我简洁地描绘弄臣萨门图和小丑齐基鲁的对决,出身怎样的家族,战况又如何。后者身世显赫——奥斯坎人,(注:罗马人向来看不起奥斯坎人)前者的女主人还活着,脱颖于如此的背景,(注:意味着他原来的身份是奴隶)他们开始了较量。萨门图先进攻:“照我说,你是只独角兽。”我们轰然大笑,齐基鲁答道“没错”,一边晃动头。“天!如果额头的另一只角没剪掉,你该多威武!都残废了,你还吓唬我呢!”因为小丑的左鬓让一道狰狞的疤痕破了相。萨门图肆意奚落他的坎帕尼亚病,他的脸,要求他跳独眼巨人的舞,说他无需戴面具,也不用踩着悲剧的高靴来表演。(注:都是古希腊悲剧表演的装扮。)齐基鲁立刻反唇相讥:问他是否把锁链献给家神作还愿礼;说他虽做了文书,女主人的权力却丝毫没减;最后还问他为何竟要逃跑,既然一天一磅谷物(注:古罗马奴隶一天可以分到四磅谷物。)就够他吃,如此苗条,如此孱弱?我们兴致盎然,宴会一直持续到夜深。然后我们赶往贝内文,殷勤的主人在烤肥画眉时差点儿让自己着了火,伏尔甘游动,蔓延,穿过古旧的厨房,一眨眼就要舔到房顶。你如果在场,会看见贪婪的宾客和恐惧的奴隶如何抢救食物,大家如何忙不迭地灭火。开始进入阿普利亚地界,熟悉的山峦向我呈现,被热风烤炙,恐怕永远钻不出去,若没有特维库附近的农舍让我们喘口气,炉子里燃着湿的枝叶熏得我们眼泪直流。在这个地方愚蠢的我受了一个妓女的骗,苦等到半夜,欲火难熄,直到被睡神收走;我梦到不洁的画面,弄脏了贴身的小衣和朝向天空的肚皮。我们乘着马车往前又赶了二十四哩,准备在一个不符合格律的小镇停歇,不过它很容易猜出来:最便宜的水却被拿来卖钱,但面包绝对美味,知情的行客常用肩膀驮走许多:卡努西的面包粗硬,水也同样稀缺,那个城是由勇敢的狄俄墨得斯创建。这里瓦里乌斯离开了,朋友们黯然落泪。随后我们疲倦地抵达鲁比,旅程本来就远,大雨更让人难堪。第二日天气转好,路却更糟了,一直到渔乡巴伦的城墙。水泽仙女厌弃的那提亚让我们过足了笑瘾,当地人竭力说服我们,神庙门槛上的乳香没有火也会化掉。犹太人阿佩拉会信这个,我不信,我知道众神过得平静惬意,倘若自然制造了奇迹,一定不是他们心绪不宁,从天界穹顶降下来的。布伦迪西终结了我的远途和长诗。

题解:

这首诗表面的题材非常简单,描绘罗马到布伦迪西(Brundisium,今天意大利的Brindisi)的一次旅行。贺拉斯的这首诗有非常明显的政治背景,但他在作品里却刻意回避政治话题,然而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28-29行,贺拉斯称麦凯纳斯和科凯乌斯(L.CocceiusNerva,罗马皇帝涅尔瓦的曾祖)是派去解决重大问题的使者,并说他们在过去曾在闹翻的朋友间起过调解作用。后面部分应当指公元前40年的布伦迪西协定。恺撒死后,以屋大维和安东尼为首的恺撒同盟者与共和派之间爆发了内战,但他们两人之间也有很深的芥蒂,关系忽远忽近,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成为死敌。内战初期,屋大维难以独立抵挡庞培儿子的军队,需要安东尼的支援。双方在布伦迪西达成了协定,麦凯纳斯代表屋大维,波里欧(C.AsiniusPollio)代表安东尼,科凯乌斯在中间担任见证人。但对于贺拉斯所描述的这次旅程,学界有争议。贺拉斯跟随麦凯纳斯到了布林迪西,但麦凯纳斯的目的地应该不是布林迪西。一种观点(Morris等人)认为,他在那里乘船去了雅典。据历史记载,公元前38年秋,麦凯纳斯曾去雅典和安东尼协商,同行的还有安东尼的朋友卡皮托(FonteiusCapito)和中间人科凯乌斯。如果这样,此诗大约作于公元前38年末或者37年初。另一种观点(Kirchner等人)认为,麦凯纳斯最终去了塔伦顿(Tarentum,今天意大利的Taranto)。公元前37年夏,屋大维和安东尼在塔伦顿会面,屋大维的左膀右臂麦凯纳斯和阿格里帕都参加了磋商,最后达成了新的协定。如果贺拉斯的布伦迪西之旅与此有关,则此诗的创作时间要稍晚,大约在公元前37年的下半年。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麦凯纳斯的密友,贺拉斯肯定了解此行的目的,但他却避免点明,用意何在?政治上的谨慎自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对时局的复杂心态。首先,他曾经是反对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共和派中的一员,此时在政治上尚未心悦诚服地转向他们。其次,他对罗马未来的忧虑挥之不去。他和大多数罗马人一样,已经厌倦了绵延两代人的内战,如果此次屋大维和安东尼能够再次达成一致,和平的曙光似乎就不远了,但另一方面,诗人的直觉却让他隐隐觉得,新的内战或许不可避免。贺拉斯在诗中故意呈现出来的天真形象让作品的政治含义更显扑朔迷离。Reckford相信,贺拉斯始终在希望和怀疑之间摇摆,他特别分析了作品的三个方面。一是友谊的主题,贺拉斯在诗中突出了麦凯纳斯朋友圈内的温暖友情,似乎希望这种友情可以扩大到政治领域,并最终战胜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分歧,但另一方面他似乎意识到真正的友谊只能存在于小范围内,外面的动荡世界是不可控的。二是暴力主题,作品中间部分描绘的骂战是外部世界暴力的一个缩影,在诗中它并没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被讽刺的艺术降服,贺拉斯当然希望政治和军事暴力也能如此,但他知道在更广大的世界里,“诗歌不能让任何事情发生”(英国诗人奥登语)。三是性梦和失败奇迹的意象。它们或许暗示对和平的期望将难以实现,或许以古罗马人常见的避邪方式,故意用悲观的预言来换取心愿的满足。贺拉斯的旅行是沿着古罗马最著名的交通要道ViaAppia(阿匹亚大道)展开的。

甩不掉的人(《讽刺诗集》第一部第九首)我在圣道上溜达,和平素一样推敲几句无聊的歪诗,浑然忘记了周遭:猛然间,一个只知道名字的家伙冲过来,逮住我的手,“近来怎样,我的好兄台?”“眼下还不错,”我说,“愿你也一切顺心。”他仍紧跟我,“还有事吗?”我先发制人。“你认识我的,”他说,“我很有才。”“真荣幸,”我答道。可怜的我,徒然想逃出险境,时而疾走一阵,时而停下来,在小厮耳朵里胡乱咕哝,汗涔涔,一路流至我的脚踝。“柏拉努啊,脾气火爆是多么幸福!”我暗自叹道,任此人叽叽咕咕称颂每一条街道和这座伟大的名都。见我始终不开口,“你巴望溜掉,”他说,“我早明白了。做梦!我会一直跟着你,永远,懂吗?你现在是去哪儿?”“何必被我拽着走呢?我要见的人你不认识,他病了,住台伯河那边,靠近恺撒花园。”“反正我闲着,腿脚也勤快,正好做伴。”我耷拉着耳朵,如一头心怀怨恨的驴,驮着不堪忍受的重负。这时他又说:“我若有自知之明,你就不该稀罕维斯库、瓦里乌斯之流,谁写诗比我多?比我快?谁跳舞柔美赛过我的身段?至于我的歌喉,海默根尼都会嫉妒。”拦截的机会到了:“你总有母亲或者别的家人担心你的健康吧?“没了,都埋了。”“幸福的死者!现在就剩我了,干掉我吧,悲惨的命运即将应验,女巫曾在我幼年时摇着占卜的瓮如此歌吟:“他不会死于毒药,也不会在剑下丧身,胸膜炎、咳嗽和痛风都无法让他殒命,饶舌者却会是他的终结者。他若知谨慎,一旦成年,千万避开喋喋不休之人。”到了维斯塔神庙,大约已过十点钟,碰巧他付过保证金,今天正好要出庭,如果不去,他的官司就输定了。他说,“够朋友,你就陪我一会儿。”“苍天作证,我身体太弱,是彻头彻尾的法盲,再说,还要去看病人呢。”“我该怎么办?”他沉吟,“不管你还是不管案子?”“不管我。”“休想!”他开始领着我走,怎敢挑战胜利者?我只好跟在后面。“麦凯纳斯和你关系怎样?”他问。“他这人,朋友很少,心气很高。”“没人比你更善于利用运气。你会有一位重要的帮手,一位扮配角的朋友,如果你肯引荐在下。我敢打赌,你已经挤掉了所有人。”“你想象不出我们如何对待彼此,再没有别的门庭那么干净,那么憎恶这样的倾轧。谁的钱更多,谁的才华更高,都不妨碍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真是闻所未闻!”“可事实如此。”“你让我斗志更旺,更想接近他了。”“只要你愿意,你如此勇壮,定能攻取目标,他知道自己可以征服,才设下这许多险阻。”“是的,我样样杰出。我要收买他的奴隶,如果今天我被拒之门外,我绝不放弃,我会等待机会,我会在路口迎候他,跟随他。不忍受辛劳,人生怎会有收获!”他这么唠叨时,瞧!弗斯库迎面走来,他是我密友,也了解这家伙的习性。我们停下脚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一番问候。我扯他的衣袖,按他的胳膊,他没反应。我不停点头,挤眉弄眼,盼着他救我走。这个淘气包摆着无辜的笑容。我的胆汁在燃烧。“你总说要跟我聊什么秘密,你没忘吧?”“我记得很清楚,不过,改天再说行吗?今天是第三十个安息日,你不会想开罪割了包皮的犹太人吧?”“我没什么忌讳,我不信神。”“可是我信,我有点软弱,俗人一个。抱歉,以后再聊。”啊,为何今天的阳光如此晦暗!无耻者逃走啦,把我留在刀下。正在此时,那人的冤家拦住了去路,大吼一声,“哪儿去,混蛋?”然后问,“你愿当证人吗?”我把耳朵尖凑向他。他拽着被告往前,人们喧嚷着,从各处涌来。阿波罗就是这样救了我。

题解:

这是贺拉斯《讽刺诗集》中最受赞誉的一首诗,作品描述了贺拉斯极力摆脱某个家伙纠缠的过程,富于喜剧效果,也辛辣地嘲讽了古罗马社会中缺乏自知之明、千方百计往上攀爬的人。它融汇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多种元素。就希腊元素而言,它用人物轶事传递道德教训的方法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它的措辞影射了荷马史诗,它的情节吸收了希腊喜剧的内容。就本土传统而言,它与卢基里乌斯的作品有关联(参考Fiske的研究),似乎也受到了卡图卢斯《歌集》(尤其是第10首)的影响,更大量借鉴了普劳图斯等人的喜剧情节和语汇。Rudd指出,在微型喜剧的框架下,贺拉斯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段,既有叙述和对白,也有对观众的旁白、对不在场角色的呼告和一闪而过的意识碎片;省略连词,省略句子成分,频繁使用历史不定式和历史现在时加快了情节的节奏,增强了生动性;日常口语、仿史诗表达方式和法律术语的并置与对话,增加了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层次。许多评论者都意识到,作品的最后一句话“阿波罗就这样救了我”不仅影射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20.),也影射了卢基里乌斯对荷马原句的引用。Lejay等人分析了贺拉斯和卢基里乌斯的不同处理,认为贺拉斯用拉丁翻译而不用希腊原文是对卢基里乌斯的隐晦批评,同时他对荷马的创造性引用也表现出他对卢基里乌斯的超越。这句话的希腊原文出现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对决中,在阿喀琉斯即将杀死后者的时候,阿波罗突然出现,救走了赫克托耳。许多注者都讨论过贺拉斯提及阿波罗的幽默效果,但Anderson提出,贺拉斯把这个包含战斗场景的典故发展成了全诗的主题框架,将自己和“牛皮糖”的对峙比作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对阵,并自始至终使用了许多带有军事色彩的词汇,形成了一张战斗意象之网。但在诗的最后,和荷马史诗里的情节不同,“阿波罗”(和“牛皮糖”打官司的人)并没直接把诗人救走,而是把他的敌人劫走了。但Mazurek认为,阿波罗并非影射那位打官司的人,而是此前出现的贺拉斯的朋友、诗人弗斯库(Fuscus),他明明看出了贺拉斯的窘境,却故意拒绝施以援手,把他视为阿波罗在诗中的替身,与日神掌管文艺的身份相符,也更契合荷马史诗的情节。更重要的是,Mazurek相信,对这首诗结尾的传统解释是错的。他借用Zetzel的话说,贺拉斯“是古代最具反讽性和矛盾性的诗人……无论整体还是局部,他作品的突出特征都是有意识的反讽和含混”,所以不能轻易相信他的任何话。“阿波罗就这样救了我”也是一样,在诗的末尾,贺拉斯并未真正摆脱困境,反而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之所以如此,恰好是因为“阿波罗”——弗斯库——在有机会的时候故意不救他。Mazurek指出,众多评论者误读了诗的结尾,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诗中的法律元素,也不熟悉古罗马的法律。他引用Kaser等人的研究说明,在古罗马的法律纠纷中,如果被告未能按时出庭(到司法官面前),原告有权强制把他抓到法庭,但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有人做见证,见证人也应跟随原告和被告去法庭。诗中的法律术语表明,“牛皮糖”是被告,另一方是原告,“牛皮糖”在交了保证金之后,保证在某个时间出庭,但为了缠住贺拉斯以有机会见到麦凯纳斯这位大人物,他没有顾及自己出庭的义务,在篇末原告来抓他出庭时,贺拉斯正好在场,而且同意到法庭上做见证人(贺拉斯的措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贺拉斯虽然暂时摆脱了“牛皮糖”的无聊言语,却要立刻去忍受法庭上同样沉闷乏味的陈述,这是作品最大的反讽。Mazurek从两个方面支持了这种解读,一是贺拉斯的法律素养,二是古罗马喜剧的法律传统。贺拉斯在腓立比战役后长期担任国库文书(scribaquaestorius),这个收入丰厚的闲差(每三年只上一年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法律文件和法律程序。在法律尤其是民法高度发达的古罗马,打官司是生活的常态,所以也成了喜剧的重要题材。Mazurek特别指出,普劳图斯的喜剧《布匿人》(Poenulus-)和《库尔库利奥》(Curculio-27)的法庭场景对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

附录:

《贺拉斯诗选拉中对照详注本》引言(节选)

作者:李永毅

贺拉斯(QuintusHoratiusFlaccus,公元前65年-前8年)和维吉尔、奥维德同为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顶级诗人,对后世的诗歌和诗学有深远影响。他对17-18世纪的欧洲新古典主义诗歌尤其有塑造之功,几乎所有诗人都阅读他、翻译他、模仿他,他的《诗艺》也成为仅次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古典诗论著作。现代主义兴起之时,美国诗人庞德曾经抱怨:“既不单纯也不热情,只有在品味食物和语言时才具备感觉,比青铜更恒久,贺拉斯,秃脑袋,大肚子,粗鲁庸俗,奴颜媚骨,比其他任何文学大师都缺乏诗意,占据了大英博物馆整整一卷目录,英语诗歌中近一半的劣作都是拜他所赐。”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段极富色彩的描写无论是句法还是笔调都非常接近贺拉斯《讽刺诗集》的风格,而且在贺拉斯的拥护者看来,“比青铜更恒久”之类的挖苦几乎是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位古罗马大师压倒性的影响力。不可否认,20世纪以来,至少在诗人圈中,贺拉斯的重要性已经逊于他的前辈卡图卢斯,但在崇尚技艺的作家眼里,他仍是一座高峰,例如现代主义巨匠奥登在年的《文学自传》一诗中将贺拉斯和歌德并列为他晚年的“导师”,称他“诗艺最纯熟”。

贺拉斯的著作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确立经典地位,有阿克隆(HeleniusAcron)和波皮里昂(PomponiusPorphyrion)为他作注。经过几个世纪的文化黑暗期,他作品的一些抄本在公元9世纪重新出现,并在年出版。自那以来,关于他的校勘、注释、评论和翻译已经成为西方古典学的一门产业,各国出版的重要注本不下四十种,译本更难以计数。而在中国,除了杨周翰先生翻译的《诗艺》以及王焕生先生、飞白先生翻译的一些零星短诗外,还未出现一本有规模的贺拉斯作品选,更无全集,对贺拉斯的研究几乎完全集中在《诗艺》上,这无疑与贺拉斯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本书知难而上,力图填补这个空白。译者精选了贺拉斯的46首诗,共计四千余行,覆盖了他的所有诗集(四部《颂诗集》、《长短句集》、两部《讽刺诗集》和两部《书信集》),以拉汉对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贺拉斯的原作,在翻译之前,我阅读了数百篇国外学术界的论文和一些专著,并参考了十余部国外注本和多个英译本。这些前期准备工作的笔记和翻译过程中的想法都浓缩在本书四十万字的逐行详注中。为了方便读者全面了解贺拉斯,我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贺拉斯的生平、作品和所用的格律,在附录部分添加了人物列表、版本简介和参考文献。由于国内拉丁文资料较少,为了方便拉丁语学习者,我在注释中顺带解释了贺拉斯作品中出现的绝大部分词语,并对所有的语法难点都做了分析。所以,除了用于文学研究外,本书也可作为拉丁语学习的阅读材料。

贺拉斯以诗艺高超和音律完美著称,为了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我认为,必须以格律诗的方式来翻译,并且要创造出不同的汉语格律诗形式与原作的各种格律配合。贺拉斯作品中出现的格律约二十种(详见后面的格律简介),针对每一种,我都通过事先设计每行的顿数和不同的韵式来与之对应,所以是典型地“戴着镣铐跳舞”。此外,贺拉斯不同诗集的语体风格也差别很大,概略而言,《颂诗集》庄重凝练,《讽刺诗集》诙谐灵动,《书信集》平易亲切,我在汉语的措辞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由于译诗需要综合考虑音韵、节奏和语言效果,为了让读者知悉拉丁原文的确切意义,注释中的散文体翻译尽可能地直译(有时会有生硬之感)。出于节奏的考虑,除了神话和历史中的著名人物外,书中的人名都没有严格按照发音来翻译,而是力求简短。

生平简介

贺拉斯于公元前65年12月8日出生于意大利阿普里亚地区的维努西亚(Venusia)。从《书信集》第1部第20首我们可知他出生的年月,苏埃托尼乌斯为他撰写的传记则点明了日期。他的父亲是一位获释奴隶,职业是税吏,收入应该不错,至少他尽其所能将贺拉斯送到了罗马的学校,并亲自监督他的学习。贺拉斯对父亲充满感激,因为他很有生活智慧,在道德方面也对贺拉斯有很多引导。《讽刺诗集》第1部第6首中贺拉斯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对自己性情的塑造。

从十岁到二十岁,贺拉斯一直在罗马学习,他的老师是严苛的奥比留(Orbilius)。他对古罗马前辈的作品不以为然,但对读到的《伊利亚特》和其他古希腊作品却很痴迷,终其一生,他都是古希腊文学乃至文化的坚定传播者。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他远赴雅典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学园派等各种希腊哲学,伊壁鸠鲁派似乎最契合他的气质,但他并不是任何派别的拥趸。身处希腊,他广泛阅读了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后来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阿尔凯奥斯(Alcaeus)和萨福(Sappho),其次是阿齐洛科斯(Archilochus)、品达(Pindar)和阿那克里翁(Anacreon)等人。

公元前44年,恺撒的刺杀者布鲁图斯到了雅典,被当地人视为解放者,受到热烈欢迎,贺拉斯也欣然加入了他领导的共和派军队。毫无军事经验的他竟被任命为军政官(tribunusmilitum,军团级别的指挥官),很让世人诧异。然而,好景不长,两年之后,共和派军队在腓立比战役中惨败,贺拉斯侥幸逃生,尝到了命运之无常,从此放弃了一切政治抱负,安心做一位诗人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对深陷内战漩涡的罗马国家深感忧虑,但在公元前31年的阿克提翁战役后,他确信屋大维才是天命所归的人物,完全认同了他的统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贺拉斯从未后悔当初参加共和派的军队,也未否定共和的理想,他接受屋大维主要是因为民族至上观念的影响。在他眼中,内战是罪恶的,罗马的敌人不在内部,而在外族。

腓立比战役之后,屋大维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宣布了大赦,贺拉斯得以在公元前41年回到罗马。他的诗才很快引起了注意,并为他赢得了维吉尔和瓦里乌斯的友谊。在他们的引荐下,贺拉斯结识了屋大维的权臣麦凯纳斯(GaiusMaecenas)。麦凯纳斯领会了屋大维以文学巩固帝国秩序的意图,极力奖掖文艺,成为一大批诗人的恩主。贺拉斯也于公元前38年正式加入了这个圈子,从此衣食无忧。大约在公元前33年,麦凯纳斯赠给贺拉斯一处在萨宾的农场,后来这个风景优美、远离尘嚣的地方成为贺拉斯最喜欢的隐居地。麦凯纳斯为人谦逊,很有文学鉴赏力,对他身边的文人也极少束缚干预,所以贺拉斯和他虽是门客和恩主的关系,但也不乏真正的友谊。

贺拉斯的文学生涯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41年-前29年,这个阶段贺拉斯发表了两部《讽刺诗集》和《长短句集》;公元前29年-前19年,这是贺拉斯创造力的高峰,他发表了前三部《颂诗集》(公元前23年)和第一部《书信集》(公元前20年);公元前19年-前8年,这期间他发表了《世纪之歌》(公元前17年)、《颂诗集》第四部(晚于公元前13年)和《书信集》第二部。

贺拉斯卒于公元前8年11月27日,他终生未婚,没有留下任何后代,但他的作品已确保了他的不朽地位。作品简介

贺拉斯开始创作时,古罗马诗坛的许多领域都已被占领,哲学思辨的诗歌有卢克莱修,爱情诗有卡图卢斯,史诗有瓦里乌斯(《埃涅阿斯记》发表后才被维吉尔超越),田园诗有维吉尔,相对而言,只有讽刺诗的发展余地较大。一个世纪以前的卢基里乌斯虽专攻讽刺诗,也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在贺拉斯看来,他的诗艺尚显粗疏,而且他那种个人攻击式的讽刺诗已经过时。贺拉斯天然适合创作讽刺诗,首先他具备小说家那种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其次他的生活哲学不趋于极端,比较有包容性,再次他的语言风格和维吉尔不同,比较贴近日常世界。由于有这些优势,他一试笔讽刺诗,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后世的主流观点认为,贺拉斯的颂诗(抒情诗)成就最高,但我倾向于认为,他的讽刺诗兼具了诗歌、小说、戏剧之长,思想也更丰富,似乎胜过他的抒情诗。

在格律和语言方面,他的《讽刺诗集》(Sermones)远比卢基里乌斯的作品精巧,但贺拉斯从未把它们称为诗歌(carmina或者poemata),而只把它们叫做“闲谈”(sermones),并且说除了格律之外,它们和散文没有区别。一方面,这是他一贯以退为进的策略,另一方面“诗歌”的概念本就是浮动的,至少今日没人认为他的这些作品不属于诗的范围。贺拉斯的讽刺诗既是古罗马的浮世绘,也探讨了一些有永恒趣味的哲学问题。它们分成两部发表,第一部大约在公元前35年或前34年发表,第二部发表于公元前30年。英语学术界习惯把它们称为Satires。

在写作讽刺诗的同时,贺拉斯决定把一种新的诗体引入拉丁语,这种诗体就是《长短句集》(Epodes)的主流格律。epode(希腊语epōdos)原是古希腊抒情诗节(ode,希腊语ōidē)的一部分。完整的ode包含strophe(希腊语strophē)、antistrophe(希腊语antistrophē)和epode三部分。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诗人阿齐洛科斯以epode为基础,创造了一种短长格的格律,它由两行诗构成,第一行是短长格三音步(实际是六音步,即十二个音节),第二行是短长格二音步(实际是四音步,即八个音节)。阿齐洛科斯主要用这种诗来攻击自己的私敌。因此,贺拉斯把自己这些模仿阿齐洛科斯的作品称为iambi(短长格)。但实际上在《长短句集》的17首诗中,只有10首遵循了短长格的格律,但另外7首中,只有1首不符合双行长短句的模式,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部诗集称为Epodes。这些作品中,有7首没有继承阿齐洛科斯的攻击风格,而更偏向抒情诗。《长短句集》创作于公元前40年到公元前31年之间。

贺拉斯的抒情诗主要集中在他的《颂诗集》(Carmina)中,其中前三部是他本人最为看重的。在著名的《纪念碑》诗(《颂诗集》第3部第30首)中,他声称自己最大的成就是把阿尔凯奥斯和萨福的传统引入了罗马诗歌中。这三部诗集共有88首诗,其中最早的一首作于公元前30年(以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之死为题材),但大部分作于他的巅峰期(公元前29年-前19年)。此前的卡图卢斯已经是抒情诗的巨擘,但他最主要的成就是爱情诗,而且采用的主要格律是哀歌体和十一音节体,只有两首用了萨福诗节。而贺拉斯的抒情诗题材更为广阔,尤其是首创了古罗马的政治抒情诗,在音律方面,他也更纯熟。在诗作的排列上,贺拉斯颇下了功夫。第一部的前十一首诗分别代表了三部诗集的十一种格律,只有第二部的第十八首和第三部第十二首的格律超出其范围。就内容而言,第一首致恩主麦凯纳斯,第二首致屋大维,第三首致好友维吉尔,也是有意安排的。第三部前六首构成了一组,是所谓的“罗马颂诗”,都用了阿尔凯奥斯诗节,体现了贺拉斯以民族诗人自命的雄心。三部颂诗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部希腊色彩最浓,比较偏向纯粹的情感;第二部更具哲学色彩,偏于沉思;第三部政治意味最突出,突出了公共主题。

前三部《颂诗集》发表后,有一段时间贺拉斯觉得自己已无写抒情诗的必要,对哲学兴趣日浓的他重新转向了闲谈式的诗歌,只不过采用了书信体。虽然他自己把这些新作仍称为sermones,后世却给它们冠上了《书信集》(拉丁语Epistulae,英语Epistles)之名。这些诗大都表达了贺拉斯对生活和诗歌的感悟,有20首在公元前20年结集发表,即《书信集》第一部。

公元前19年维吉尔去世后,贺拉斯成为罗马无可争议的第一诗人。公元前17年,屋大维指定他创作《世纪之歌》(CarmenSaeculare),并在国家的庆典上由合唱队朗诵,此后又多次要求他为一些政治场合写抒情诗。这些作品和他私下写的一些抒情诗于公元前13年结集发表,成为第四部《颂诗集》。

很快,他的第二部《书信集》也问世了,这部诗集只包含了三首诗,但都比较长。第一首致屋大维,主要讨论当时的文学风尚,此前屋大维曾责备贺拉斯不曾为他写过书信体诗作。第二首致弗洛鲁,解释自己为何拒绝继续写抒情诗。第三首致庇索父子,即后世所称的《诗艺》,创作时间可能早于前两首。

贺拉斯作品实际发表的顺序应该是:《讽刺诗集》第一部、《长短句集》、《讽刺诗集》第二部、《颂诗集》前三部、《书信集》第一部、《世纪之歌》、《颂诗集》第四部和《书信集》第二部。这本诗选的顺序则是后世贺拉斯全集一般遵循的顺序,依次是《颂诗集》、《世纪之歌》、《长短句集》、《讽刺诗集》和《书信集》。

——“比希摩斯的话语”是由诗人王炜编辑的一个关于诗艺和文学、思想史、亚细亚现实观察的订阅号,不定期更新,希望持续呈现一种文学传统和智识视野,也呈现当代中文写作者的工作。

在《约伯记》中,代表陆地力量的巨兽比希摩斯,与代表海洋力量的巨兽利维坦对应。霍布斯年在针对另一个写作者Bramhall撰写的小册子《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的评论中写到,要反驳利维坦,“比希摩斯对抗利维坦”将是恰如其分的标题。比希摩斯也成为霍布斯另一本著作的书名,在这个标题下,霍布斯对—年间的革命进行历史描述。比希摩斯被霍布斯用来象征无政府状态,同时,利维坦意谓国家,比希摩斯意谓革命。不过,在其他的许多书籍与阐释中,比希摩斯与利维坦的形象各自具有众多变体,两者的关系也充满变数。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zyjr/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