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德国进攻苏联两线作战,是小胡

由于希特勒那标志性的卫生胡,因此军迷们习惯地称呼他为小胡子。与小胡子相对的,时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留了一脸的大胡子,不过军迷们更喜欢喊他钢铁男,因为俄文斯大林的意思就是钢铁。

而小胡子主政德国时期,最让人们觉得难以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纳粹德国为什么会在英国尚未屈服时,就急着对苏联开战。纳粹德国就此把自己置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下,这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覆亡。

对此,网上很多文章都把它归为小胡子的一意孤行。可是这么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光靠小胡子一拍脑瓜就能决定了的吗?

德国对苏联开战的政治因素

这种事情当然不是小胡子一厢情愿就行的,他的背后有整个纳粹党的支持,这是他敢于发动东线战争的政治基础。

以小胡子为党首的纳粹党,在尚未掌权前就对欧洲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规划。它认为应当将整个欧洲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应该是由德意志民族支配的大洲。所有的其它欧陆民族必须以德意志民族为中心,它们的一切行为必须符合德意志的意志与利益。

顺带一提,这个欧陆所有民族中也包括了意大利的民族。所以,别老说啥意大利坑德国,从纳粹掌权德国的那一天起,意大利就已经是德国眼里的一块肉了。

要想实现纳粹党的这一欧洲战略,欧陆最大的国家苏联,无疑是横在纳粹党面前的一座大山。因此,不管苏联跟德国有没有恩怨,从纳粹掌权德国的那一天开始,苏联便成为了纳粹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纳粹党内部一直有强大的民意,主张对苏联开战。

而做为纳粹党首的小胡子个人一直对苏联充满了仇恨,他偏执地认为苏联是第三帝国统治欧陆的最大障碍,与苏联的决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寻思着怎么干掉苏联,这种对苏联的极端仇视,是小胡子挑起苏德战争的个人思想根源。

但是小胡子在执政的前期,他的战略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

由于小胡子早期的战争对象是英法,因此他在战争早期对苏联采取了拉拢的策略。小胡子主动提出了和苏联瓜分波兰,攻灭波兰后他还主动退出了,德军占领的波兰东北部大片土地给苏联。因为根据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密约,这些地方应该是由苏联占领的。

当然小胡子对钢铁男这么大方也是有他的算盘的,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密约中,苏德两国并不是只是划定了如何瓜分波兰,还议定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划分问题。按密约规定,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立陶宛,本来应该是由德国占领的。

然而钢铁男并不愿意放手沙俄的传统领地立陶宛,因此在年9月28日夜,苏德重新划定的边界的谈判中,苏联选择了放弃大片新占的波兰领土,以换取德国放弃对立陶宛领土的诉求。

这时被纳粹视为雅利安人国家的立陶宛是德国的盟友,可为了其后对英法开战的需要,小胡子出卖了自己的‘雅利安同族’立陶宛,同意由苏联占领立陶宛。

于是在年苏联出兵波罗的海三国,由于德国出尔反尔拒不支援三国,苏联兵不血刃地迅速占领了这三个国家。

图中深灰色的就是苏联转让给德国的波兰领土,而浅灰色的就是德国同意放弃的立陶宛领土。图上有深灰色线条的浅灰色区域,是苏瓦乌基三角地区。这一地区按照年9月28日的谈判结果,本来应该是归德国占领,但是在苏联进攻立陶宛时被苏军一并占领了。

作为补偿,苏联于年1月10日与德国签订协议,苏联以万帝国马克向德国购买了该地区的‘所有权’。这笔巨款苏联实质上只支付了四分之三,因为八分之七的金额,苏联以等价黄金支付给了德国,而剩余的八分之一不但免去了,还抵消了同样额度的德国给苏联的贷款。

虽然苏德通过谈判,解决了双方对于东欧领土划分的争执,不过以小胡子和他手下的狂傲,显然这个谈判结果他们并不会欣然接受,只是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接受。与苏联的一系列接触中,纳粹党无疑是觉得自己吃了亏,这让他们对苏联的不满大大增加,为他们后来推动对苏联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德国对苏联开战的军事因素

德国在西欧势如破竹,一举荡平了自己的宿敌法国,将英国赶回了自家的英伦三岛。

然而面对英吉利海峡,德国军事上的短板便显现了出来。

德国海军无力与英国海军对抗,德国海军依靠欧陆海岸陆基海防炮和潜艇的支持,才能勉力与英国舰队对峙。德国海军的任何舰船只要敢离欧陆海岸远一点,立马就会被英国海军围殴送入海底。这一点俾斯麦号被击沉就是明证,面对俾斯麦等两艘舰艇组成的德国舰队,英国出动了50余艘战舰围攻,英德两国的海军水面舰艇数量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德国海军不给力,这才使得德国不得不将进攻英国的宝都押到了自家的空军身上。

面对英伦三岛,德国空军的缺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国空军普遍小短腿,轰炸机到了伦敦上空便不能再得到战斗机的可靠支持。这让以腿短著称的英国战斗机,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机动优势,在伦敦上空暴打了德国空军。

由于担心德军在苏格兰登陆,因此大量的英国战斗机部队被部署在了苏格兰。由于英国战斗机那机场保卫者的航程,所以它们根本无力支援伦敦。因此被丘吉尔夸上天的大不列颠空战,其实英国只投入了在本土驻扎的六成左右的战斗机,然而这已经够把德国空军给打到自闭了。

而且德国空军对舰攻击能力羸弱,英国本土舰队为了防备德军可能的登陆,特意将战列舰编成一个编队,停驻在英吉利海峡的西岸各个港口中。由于英国为了保存实力,将战斗机部队从海岸撤退到了内陆,因此这些停驻在港口中的战列舰都缺乏战斗机提供的空中掩护。

轰炸英国的德国轰炸机编队很轻易地便能飞临这些战列舰的上空,可是这些每次德国轰炸机都不忘招呼的战列舰,却没有一艘被德国空军重创。直到确认德国不会发动登陆作战后,这些战列舰才主动离去。

从这事不难看出,根本无需空军支援,英国海军就能在英吉利海峡中将德国舰船统统击沉,德国拿这些英国巨舰一点办法都没有,自然也就根本无力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

不能对英国发起进攻,那么德国保持高达多万的陆军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因此为了维持军队的规模,德国陆军亟需要一个理由!

当时德国可以用兵的除了英吉利海峡,也就是北非和东欧的苏联了。

德国跟意大利的协议是,由意大利占领北非。如果德国投入大量资源到北非,那就成了帮意大利做嫁衣。如前面所说,意大利其实也是纳粹既定的征服目标之一,当然纳粹政权不会乐见意大利坐大。

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时,德国会暗中给予埃塞帝国军事援助的原因。

而此时的欧洲,能成为德国陆军保持如此规模的借口,无疑只剩下了苏联。因此对于进攻苏联,德国陆军特别积极,是军方最重要的推动者。

德国陆军的两大巨头,陆军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2.4-.12.19在任),和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上将(.9-.9在任),是军方推动进攻苏联的头面人物。

这其中哈尔德更是德国军方,支持对苏作战的代表。虽然哈尔德对纳粹十分反感,但是他对进攻苏联却格外热心。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他组织德国陆军参谋部的参谋们,至少进行了三次进攻苏联的模拟演习。

德国陆军作为德国当时唯一可以与纳粹党对抗的势力,可在进攻苏联的问题上,却与纳粹党结成了盟友,这使得德国进攻苏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德国对苏联开战的经济因素

然而英国尚未投降,德国此时对苏联开战岂不是自掘坟墓吗?

小胡子可不这么认为,他偏执的性格在对苏开战上暴露无遗。他毫无根据地认为,只要能迫使苏联投降,英国抵抗的决心便会崩溃,到时英国自会主动向德国求和。

好巧不巧,上一个这么想的人偏偏就是拿破仑。

这时钢铁男偏偏也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对芬兰的战争,这让苏军的虚弱,完全暴露在了小胡子和德国陆军的眼中。另一个则是他对罗马尼亚的领土野心,使得他向小胡子提出,希望德国能支持苏联,向罗马尼亚索取布可维纳地区。

罗马尼亚这时已经是德国的附庸国,只要德国点头,罗马尼亚自己的态度根本就无所谓。钢铁男的想法非常符合当时的欧陆实际,而且布可维纳面积很小,他认为小胡子没理由会反对。毕竟之前苏联吞并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小胡子都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可是钢铁男忽略了一件事,罗马尼亚不是立陶宛和波兰,它有着小胡子异常看重的东西。尤其是钢铁男看上的布可维纳,该地面积虽小,但却紧邻着罗马尼亚仅有的油田。钢铁男企图染指当地,这深深碰触到了小胡子的禁忌。

很多人对小胡子就为了几个油田,便对苏联开战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德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有多高。

以年为例,美国对德国出口的石油,占到了德国进口石油的九成!

随着年德国入侵波兰,美国终止了向德国输出石油。在失去了美国这个最大原油来源后,来自罗马尼亚的原油,便成为了德国从苏联以外获取原油的最大来源。

德国赖以逞凶的,便是它的陆空一体化的闪电战,而这一战法必须巨量的油料方能支撑。如果被苏联控制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在小胡子看来,实际上也是,德国战争机器的脖子完全被苏联给掐住了。

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在物资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古代是粮草最重要,近代是弹药最重要,而现代是油料最重要。所以小胡子格外重视油料供应的安全,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为啥在纳粹德国已经行将毁灭的时候,他不把最精锐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调回柏林防御,却留在匈牙利发动‘春醒’进攻作战,企图夺回被苏军控制的几个油田的原因。

这种危机感最终使得小胡子抽疯了,他不顾一切地调集军队发动了巴巴罗萨作战!

不过这并不是小胡子发动对苏战争的经济因素的根源,最根本的是德国维持军备规模和发动战争的费用,主要依赖华尔街和瑞士银行的贷款。为了获得这些贷款,德国为此承诺了高额利息,不进行战争掠夺这些贷款别说本金了,连利息都还不上!

借入新的贷款才能维持军队的规模,要还本付息就必须发动战争去掠夺,这已经成了德国当时的一个死循环!

令人意外的史实

不过,有一点可能大家会感到意外。

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德国陆军,他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都没有考虑过要完全占领苏联,他们都承认仅凭当时德国的实力,并不能完全占领苏联!

因此德国陆军认为,应该尽一切可能围歼苏军主力,迫使苏联签订城下之盟;而小胡子则认为,应该尽可能占据苏联的经济区,将重点放在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上。

小胡子尤其反对,以占领苏联的城市为军事行动的中心,他讽刺德国陆军军官们:“占领莫斯科并不重要......只有沉浸在过去几个世纪旧思想中完全僵化的脑袋,才会认为占领首都有价值。”

实际上,真正对占领莫斯科感兴趣的德军军官,最高的也就是像古德里安这样的集团军指挥官,因为占领莫斯科能让他们青史留名。而莫斯科的实际战略价值,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德军高层,都没看那么重。

在最终的方案制定中,小胡子压制了德国陆军,制定了以他意见为主的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要求德军,占领苏联位于北极圈的阿尔汉特尔,到里海边的阿斯特拉罕以西的地区。这几乎包含了苏联当时的所有工业区和主要农业区,只有位于西伯利亚的喀山工业区不在这个计划中。

对于喀山工业区,才在伦敦上空吃瘪的小胡子,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他认为只需要用德国空军就能彻底摧毁。

而实际上,德军距离这个计划的占领线最近的时候,已经是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了。这条占领线成了小胡子画在地图上的一根线而已,进攻苏联的德军,从来就没有能够触碰到。

纳粹党内对进攻也是有不同意见的,纳粹党内有两个大佬,出于不同的理由表示反对。其中之一便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不过他反对的理由,完全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他此时已经是小胡子的接班人,他知道苏联国土广阔,自己的空军远没有陆军在其中担当的角色重要。他担心陆军中有人凭借进攻苏联的重要表现,把自己从太子的位置上挤下去。

在小胡子向戈林保证,他的太子地位不会动摇后,戈林也就不再反对进攻苏联了,还积极为空军在侵略苏联中,能多分几块蛋糕而上蹿下跳。

而另一个反对进攻苏联的纳粹党大佬,就是了解苏联虚实的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了。他深知苏联战争潜力的恐怖,那并不是一个德国能招惹的对手。可是德国的军政要人,都只盯着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认定芬兰那小国都行,自己肯定更是轻松干趴苏联。

自然,里宾特洛普的意见,在德国根本没人听得进去。他只能无奈地看着德国走向毁灭,而他自己也随之下地狱。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明白,德国进攻苏联,其实是德国当时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整个德国政界军界经济界上层,共同进行的一场豪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sfz/235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