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骏轩俄国人的毛皮生意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01/4320689.html

大航海时代英美篇[第55节]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主播:由竹先生

长篇连载,每周三、五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本号主页回复:地图

第55节俄国人的皮毛生意

哥萨克人在西伯利亚

当你看过美国地图后,可能会忽视隐藏在东北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但肯定不可能无视阿拉斯加的存在。一个普遍为人所知的故事是,阿拉斯加是美国从当时的沙皇俄国手上购买的。这桩买卖看起来和从拿破仑手上买得路易斯安那没什么两样。然而阿拉斯加之于美国来说与路易斯安那不一样,当日拿破仑就算不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在北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很有可能也会借拿破仑倒台和欧洲内斗之机拿到全部密西西比河流域。

至于阿拉斯加,离与俄国在亚洲的领土相隔狭窄的白令海峡,比之离美国本土的距离要近得多。从地理位置来看,即便俄国人觉得做一个横跨三洲的帝国太累,阿拉斯加看起来也更应该成为加拿大的一部分。客观说,相比美国西扩后得到的其它土地,阿拉斯加的获得带有更强的偶然性。阿拉斯加与路易斯安那两大购地案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欧洲内斗的结果。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先得知道远在欧洲内部的俄国人,是怎么跑到阿拉斯加殖民的。

有一种说法“加拿大是毛皮商人建立的国家”。无论是最初殖民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法国人,还是跑到哈德逊湾、西北地区布局的哈德逊湾公司,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毛皮而来,俄国人的到来同样如此。相比跨越大西洋而来的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径。

这里说的相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俄国在大西洋没有地缘政治优势,但在亚洲拥有绝对的优势。依靠欧洲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力量,以及地处亚欧结合部的地缘优势,俄国人逐渐向东蚕食了原本由亚洲游牧、渔猎民族世代生长的亚洲北部地区。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当属体量巨大的西伯利亚。

虽然有很多地图开疆者,热衷于把西伯利亚整体画给某个游牧帝国甚至中原王朝,事实却是受限于西伯利亚那寒冷的气候,即便是游牧民族也对这片土地缺乏兴趣。吸引俄国人征服西伯利亚的理由同样是那些耐寒的毛皮兽。之前曾经解读过,与北美略有不同的是毛皮兽的品种。北美最有价值的的毛皮兽是常常被中国人误称为“海狸”的河狸,而在亚洲北部占据这一生态位的是“紫貂”。

16世纪末,沙俄帝国征服了地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汗国”,开始在亚洲北部进行殖民工作。在俄国兼并西伯利亚的进程中,由逃亡斯拉夫人在南俄草原吸收游牧文化而形成的“哥萨克”民系,发挥了核心作用。这一心理上认同自己的俄罗斯属性、信仰为东正教的彪悍族群,是俄国陆地扩张的利器。虽然哥萨克人的生产活动中有很大的农耕和畜牧成分,但真要从原始属性来说,这一族群更应该被定义为渔猎。只不过渔猎的对像,不一定是动物罢了。

被沙俄政府收编之后,在战场上猎获军功及战利品成为哥萨克展现渔猎属性的平台。不过据此认定哥萨克人只会打仗也是不对的。16世纪初,大量哥萨克从南俄草原涌入西伯利亚。那些从西伯利亚运往欧洲的毛皮,基本都是由哥萨克人收集而来。不要认为这些毛皮是哥萨克人自己去捕获或者从原住民手中抢掠而来。欧洲人和原住民手中都有彼此感兴趣的商品,无论在北美还是亚洲,与渔猎属性的原住民合作,你才能稳定得到那些昂贵的毛皮。

相比北美的毛皮之路,哥萨克人在西伯利亚开辟的这条毛皮之路会更具史诗性。跨越大西洋前往北美的毛皮商人,全程都可以仰仗水路。以哈德逊湾公司在鲁珀特地的生意来说,公司员工只需要围绕哈德逊湾边缘的各个河口建立收购站,就可以坐等顺流而来的原住民前来交易。最大的风险反倒是那些同样源自欧洲的竞争者,比如早期的法国人,以及后来的西北公司。

哥萨克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西伯利亚这片土地上,其它欧洲竞争者完全无法介入。除非真的能打通北冰洋航道。然而就算打通航道,对哥萨克人的生意也没什么影响。出于连通新大陆的需求,当时各国探险家的主要方向,都在开辟贴加拿大北部航行的“西北航道”,西伯利亚对应的这条“东北航道”所吸引的目光要少得多。一直到哥萨克人的殖民点延伸到蒙古高原,方遇到真正的挑战。原始属性为东北渔猎民族的满洲人,此时已经成为了中央之国和蒙古草原的主人,并不能容忍俄国触及到自己的后院。

西伯利亚并不算是中央之国的后院,哪怕此时的统治者来自东北地区。因此哥萨克在西伯利亚的扩张还是畅通无阻。真正的挑战在于道路,在内陆穿行同样可以借助于水道,问题在于西伯利亚的河流都是发源于南部蒙古高原、外兴安岭等同地,然后向北注入北冰洋。这意味着由西向东扩张的哥萨克人,需要横切一条条河流,才能最终抵达太平洋海岸。

不要低估人类的创造力,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再大的困难也会有解决方案。中央之国解决两条大水系的连通问题,通常是找两条源头相近的支流,然后在中间开挖运河。毛皮贸易最高峰的时候,沙俄政府从中收取的税收能够占到国库收入的3成。如此强大的利益驱动,使得哥萨克们有强烈的动力打通横穿西伯利亚的通道。

修筑运河的方案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并不现实。哥萨克人的做法是在两条河流之间开辟陆地滑道,然后将船只通过陆路牵引到另一条河流。就这一方案来说,西伯利亚的寒冷反而是一个有利因素。滑道中的冰可以帮助船只,在冬季顺利的被牵引到另一条河流。等到天气转暖河流解冻,再借助水路沿河向原住民收购毛皮。根据计算,仅仅需要4个这样的陆地中转通道,哥萨人就能够让一条船从乌拉尔山“航行”到太平洋。

发现阿拉斯加

在利益的驱动下,仅仅到了16世纪中叶,哥萨克便已经将贸易据点扩张至了太平洋之滨。只是这并不意味着,俄国就开始对越洋探索美洲感兴趣。当时的俄国本质是个大陆国家,能够坐拥大陆腹地的资源,已经很让俄国人心满意足。此外从地缘属性上来看,哥萨克人属于陆地之王,想依托他们开拓海外殖民地并不现实。

所幸俄国很快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彼得大帝(年4月—年2月8日在位)。在彼得大帝之前,俄罗斯在欧洲人眼中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边缘野蛮国家,是彼得大帝的扩张,让俄国成长为一个帝国属性的国家。从大历史角度说,这位君主最大的贡献,是从地缘政治层面将俄国由一个大陆国家,转型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为了完成这个愿望,彼得大帝先是向波罗的海、黑海发动一系列战争,以期为俄国夺取通过大西洋的出海口。

位于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的“列宁格勒”)便是彼得大帝最骄傲的地缘政治收获。除了在欧洲虎口夺食,在没的竞争对手的太平洋方向,彼得大帝同样没有懈怠,派出了多批探险家勘测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峡等地的地理、水文情况。可以说俄国人的地缘政治基因,正是由彼得大帝注入的。

相比那些需要绕过整个美洲才能抵达西北地区的欧洲国家,俄国有一个明显的地缘优势,那就是可以用较短的航程穿越太平洋。众所周知,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隔着最狭处仅35公里的“白令海峡”。维他斯·白令是彼得大帝为实现俄罗斯帝国的海洋梦,从丹麦特别招募的人才。从年开始,原本在俄国海军服役的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开始了对西伯利亚海岸的勘测工作。

白令并非第一个被彼得大帝亲自派往东方的航海家,这位具备地缘政治思维的君主,非常想知道亚洲是否与美国相连。2个世纪以来,欧洲那些老牌殖民帝国,都从哥伦布的发现中获益,俄国同样希望能够分一杯羹。尽管白令的工作刚开始,彼得大帝就离世了,但继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安娜·伊万诺夫娜两位女沙皇,并没有改变俄国的对外扩张战略。

有了官方的强力支持,白令于年第一次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圈。在这次探险中,白令从土著居民口中获知了海洋对面可能存在一片大陆的信息。年,这位把一生奉献给俄国航海事业的船长,在再次穿越白令海峡时发现了阿拉斯加陆地。证实了这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水道,同时也是亚洲和北美洲的连接点。

也正是在这次探险中,维他斯·白令病故于堪察加半岛附近的一处无人岛屿,这位岛屿遂被命名为“白令岛”。除了白令海峡与白令岛以外,白令海峡与阿留申群岛之间的海域也被命名为“白令海”。堪察加半岛是西伯利亚东端向南延伸的一条陆地,北美洲在对应的位置上也有一条位于阿拉斯加南部的陆地延伸——阿拉斯加半岛。

需要注意的是“阿拉斯加半岛”有广义有狭义之分。在俄国人的认定中,阿拉斯加半岛指向的是大陆突出部,也就是后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大陆部分。而现在我们说的阿拉斯加半岛,指的是半岛西南部这个狭长的小尾巴。为了不至于造成混乱,行文中所说的阿拉斯加半岛指向的将是狭义范围。

阿留申群岛是连接堪察加半岛与阿拉斯加半岛的一条弧形岛链。实际上阿留申群岛与阿拉斯加半岛都是由同一条山脉——阿留申山脉而形成的。只不过阿留申群岛因海水分隔而变成成为了数百个岛屿,阿拉斯加半岛的一头还连着大陆罢了。这意味着只要能够发现这条岛链的一头,最终一定是能够穿越到另一片大陆的。

阿留申群岛的原住民被称之为“阿留申人”在被“发现”之前,其人口大约为人。“阿留申”这个名字是俄国毛皮商人从原住民那里得来的,在阿留申语中意为“社区”“村落”。总得来说阿留申人属于因纽特人的一个分支,只是因为身处群岛环境中,在日常狩猎中会更多使用独木舟,而不是狗狗拉的雪橇。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地理上的“阿留申群岛”与地缘政治上的“阿留申群岛”范围有一定区别。白令用生命发现的白令岛及其附近的另外3个岛屿,在地缘政治上被单独称之为“科曼多尔群岛”。科曼多尔的意思是“指挥官”,这个命名同样是为了纪念白令的发现。

在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之后,俄国保留了白令发现的西端几个岛屿,以为西伯利亚提供缓冲。因此地缘政治上的“阿留申群岛”仅指现在归属美国的部分。狭义阿留申群岛的发现者,被认定为白令的助手奇里科夫。在发现阿拉斯加的这次航行中,二人的船只被冲散,奇里科夫在寻找白令的过程中,发现并考察了如今为美国所有的这部分阿留申群岛。在白令死后,奇里科夫成为了他的继任者,并最终参与绘制了从西伯利亚到阿拉斯加的详细海图。

基于白令和奇里科夫的发现,俄国有了两条前往北美大陆的海上通道:一条是横穿白令海峡;另一条是沿着阿留申群岛蛙跳前进。相比沿大陆岸线北行至白令海峡,再进入阿拉斯加北部的线路,后者会更有吸引力。一则阿留申群岛的纬度要更低,气候对于人类来说相对友善得多;二则这些岛屿拥有丰富的毛皮资源,可以为自然扩张提供经济支撑(阿留申人就是这样成为横跨亚、美两洲的民族)

毛皮商人与阿拉斯加

尽管在太平洋沿岸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但沙皇俄国的绝对重心仍在欧洲方向。以当时“欧洲即世界”的地位来说,这种做法并没有错误。只有用实力和战争,在欧洲打出一片天地来,俄国才有可能从欧洲人眼中的野蛮人,蜕变成为真正的欧洲人。至于西伯利亚及阿留申群岛的毛皮,更多的定位是作为帝国的宝藏,为欧洲前线提供财政支持。

在阿留申群岛被发现后的将近半个世纪,整个白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工作,一直是由商业资本来推动的。如果说西伯利亚的毛皮资源开发,很大程度要依靠哥萨克打造的那些中转站,由此形成天然垄断,那么海洋的开放性则可避免这种天然垄断的形成。嗅到商机的俄国皮毛商蜂拥而至俄国的东北太平洋,并成立了许多毛皮贸易公司争抢阿留申群岛的毛皮资源。

竞争能够加速俄国对这一地区的开发。阿留申群岛由总计超过个的火山岛组成。来自俄国的商人都是由亚洲东海岸,经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至阿留申群岛。随着毛皮商登陆一个个岛屿,俄国的实际控制链一步步的向阿拉斯加迫近。在开始殖民阿拉斯加之前,毛皮商人们已经在靠近阿拉斯加半岛的阿马克纳克岛上建立名为“乌纳拉斯卡”的据点。如今拥有人口的乌纳拉斯卡是美国最西端的城市,同时也是整个阿留申群岛中人口最多的岛屿,被视为美国通往白令海的门户。

不过当年乌纳拉斯卡对于俄国来说并不重要,商人们只会在夏季登陆于此收购毛皮。这种类型的据点甚至称不上是正式的殖民点。从政治卡位的角度说,俄国政府可以先在阿拉斯加建立殖民点,以明确整个地区的归属权。只是整个阿留申群岛是链式分布,东西两端距离约公里,让商人们舍近求远先到另一头去为国奉献,并没有成本上的吸引力。

考虑到此时的阿拉斯加乃至整个北美西北海岸,都还没有其它欧洲国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lshg/232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