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梦见大家素不相识,醒来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相亲相爱。”——泰戈尔/飞鸟集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
我们在一段浓缩的时光里,接收到了最复杂的情感
失落、彷徨、焦虑、庆幸、感动……
在这颗星球上,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变成了奢望
每天用双脚丈量的城市
变成了空盒
最熟悉的亲人和朋友
也变得触不可及
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
变成了独自发光的孤岛
我们怀念平淡无奇的往日生活
怀念在江边散步兜风
怀念呼朋唤友在家里举办Party
怀念和朋友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
我们沉默、思考
思考我们和自然的关系
和生活的关系
和未来的关系
与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们盼望、期待
与世界重逢
与爱人重逢
与自己重逢
●新媒体艺术展《重逢岛》宣传片出品:原·美术馆/小牲口·视觉(横屏观看体验更佳)你是否也在期待,这样的一场重逢?
年6月6日
新媒体艺术展《重逢岛》即将与大家见面
这一场重逢,我们期待已久
·Interview·在登上这座缤纷炫酷的岛屿之前,为了完成展览宣传片的制作,我们邀请了20多位身处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朋友,跨越八个时区,用镜头为我们记录下了他们所在城市的景象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当大家发送来的影像汇聚在一起,我们透过网络,在“云端”触摸到了彼此的温度。
影像冲破视觉,触动内心的柔软境地,而文字却能在无声中流露出最为真挚的情感。原·美术馆也希望通过多方位的视角,去了解在这道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对部分提供视频素材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Q1你所在的城市(国家)结束隔离了吗?CiCi(新西兰·奥克兰):持续隔离中。
潘蕾(日本·东京):日本目前有的城市已经开放了,但是东京还没有结束紧急事态。
高郁韬(德国·杜塞尔多夫):德国大部分地区结束隔离,或者说大家已经被允许在餐厅吃饭了。
Chilly(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没有做中国那样的居家隔离,只是让大家在家呆着,尽量不要出门,超市一直都开门。
AderWu(瑞典·哥德堡):瑞典没有要求禁足,但是建议大家保持社交距离。相比于很多国家的朋友,在这里很自由,疫情期间咖啡餐馆都在营业。
王平舟(英国·伦敦):英国自3月开始隔离,如今已经过去两个月,结束隔离的日期还不确定。我看到的是大家都丝毫没有停止忙碌,认真工作且努力生活着,依然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期望。
Q2隔离结束你最想做的事or做的第一件事?肖小月(法国·巴黎):隔离结束后,想去独立电影院看电影。AderWu(瑞典·哥德堡):隔离结束后,想跟朋友们办场派对。Jason(新西兰·奥克兰):隔离结束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去上班。游昵昵(法国·巴黎):隔离结束最想做的事情是和朋友一起吃火锅。阿步(加拿大·温哥华):隔离结束后,我们一家去海边野餐、烧烤,海边几乎全是人。77Michelle(法国·巴黎):结束隔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医院,还去了中超,能去中超已经觉得很高兴了。Q3
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有什么感悟?CiCi(澳大利亚·悉尼):警惕不要与社会脱节。
沈鸿雁(美国·纽约):开始挺难受,习惯了也挺享受做饭种花养猫的慢生活。惊诧于人与人之间价值观和逻辑的巨大差异,忧心未来世界的巨变。
77Michelle(法国·巴黎):很感谢隔离让我可以每天都能在家陪我的狗狗骨头走完它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也学会了很多新的生活技能。
阿步(加拿大·温哥华):感悟是无论多大的灾难,如果和家人们在一起就不会没有希望。这次疫情,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反而感情更紧密了。
李海旭(意大利·罗马):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让人觉得很恍惚。漫长的隔离期让时间节点在这样的日子里变得很模糊。和外界暂时的失联,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独处的时间,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但同时也会发现,在言语沟通上变得有些困难。而现在,一切都在慢慢地恢复中,不论是生活节奏,还是自身的状态。
王平舟(英国·伦敦):生活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断变化,需要珍惜每一天,感知生活,陪伴家人。我不能理解那些待在家里觉得无聊的人,人人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技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每一天都过得丰富多彩。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啦!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循序渐进地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坚持健身,逛线上博物馆,阅读堆砌成山的新书,练习久违的乐器,学习新的语言,提升烹饪和烘焙技能等等,有趣的灵魂真的可以随处安放。
虽然停靠在各自的岛屿但我仍以不同的方式充实自己只为在世界苏醒时以最好的姿态与你相遇,聚为群岛是时候重逢了——重逢岛
新媒体艺术展
.06.06-.08.16展览开幕时间:/6/6展览地点:原·美术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在等待重逢的这段时间里你的心情或感悟留言点赞数前十的朋友将会获得「重逢岛」预展观展名额(每个幸运儿还可以带一名小伙伴提前观展哦)快快参与讨论抢先重逢,提前上“岛”《重逢岛》宣传片剧照及拍摄花絮
·SpecialThanks·出品:原·美术馆小牲口·视觉监制:王诗涵金秋/艺术总监:陈薇薇/创意总监:刘靖哲执行制片:范范/摄影:魔菇/摄影助理:贺冬晨剪辑:陈渝范范/调色:朱红平面照片:刘靖哲/花絮:范范造型:小牲口/化妆:张馨允灯光师:左涛/灯光助理:幸号陈仲义皮涛艺术家作品提供:曾晨LOVELETTER/制造之外
童文敏海浪
陈萧伊WHEREWEMET
EijiSumiCOCOON茧
演出鸣谢:
CHEN–VIK、杨希、王星允、刘巍巍、
刘菀瑜、蒋海伦、孫苗、高俊雅、徐雪莹、徐婉莹
视频素材提供:王平舟(伦敦)、柯人方(纽约)、肖小月(巴黎)、高郁韬(杜塞尔多夫)、阿步(温哥华)、蓓蓓(名古屋)、高毅(莱比锡)、李海旭(罗马)、马君(旧金山)、李婉芯(东京)、潘蕾(东京)、郎易澎(东京)、王越(利兹)、游昵昵(巴黎)、Chilly(温哥华)、Cici(悉尼)、Jason(奥克兰)、沈鸿雁(纽约)、FedericoKeller(雅典)、AderWu(哥德堡)、77Michelle(巴黎)
关于原·美术馆原·美术馆由罗韶颖女士于年发起和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一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am-21:00pm(每周一闭馆)地址重庆市南滨路东原中段联系方式+86-23-邮箱:museumdong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