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秋风里,漫步在蜿蜒绵长的古道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近处是洒满阳光的溪涧,远处是红黄绿交织的多彩浅山,确为秋日里一大乐事。随意选一条古道,循着潺潺流水,听着啾啾鸟鸣,在森林氧吧中穿行……
丽水缙云·借岭古道
借岭古道,山脊奇峰嶙峋,错落有致,绝美的风景,刺激、富有挑战性;奇特、高低起伏的石头,极具视觉冲击,是一条经典户外线路。
借岭古道,起点就在缙云上名山村。上名山村是依溪弯折而建的美丽村庄,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杨柳,加上算的上文物的古老丁步桥,云雾缭绕中,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
到达缙云上名山村,大家下车热身开始徒步,穿过村子,跨过双溪,沿着村民开种的梯田山道徒步上山。一座叫石桥的?路廊,石柱石条石块构建而成,显得厚重结实,已经有年头了,苍古地散发出历史的气息。
过了石桥路廊,仍然是低山缓坡,经过了一段相对好走的机耕路、沿途的茶园,从水库堤坝对面西北角的山岙上名山。
名山,海拔多米,隐藏在名山村内,名山湖边,广为近亩,高约六米,雅称翠屏山,为一石质小山,突现于平畴之中。名山是上下名山村的分界线,山的南边有庙叫三保殿,香火由上下名山和洋泉共同供奉。
再经过一段人工从岩壁开凿的石路和台阶路后,前面古道出现了分路。或许应该说不是分路,因为两座山夹着的古道此时开始下坡,通向山坳,而驴友们踩出来的线路,是在此处靠右开始了新一轮的登山。
跟随那些路标的提示,经过一段羊肠小道的走行,眼前豁然开朗。此处两面都是悬崖峭壁,唯有一条狭长蜿蜒的山脊通向远方,形似龙脊,这就是此行第一处险地,小龙脊了。
站在山顶,犹如置身于仙境中,一片片云海翻滚涌动,外露于云海之上的各个山顶又似小岛立于云海之中,日出之时,金色阳光光茫四射。
小龙脊远观危险,但只要不过分恐高,其实也还算好走,只是在末段上行到另一个山顶时,比较窄,又陡又滑,两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估计胆小的女士和小孩是难以爬上去。
过了小龙脊,就下到一个山坳,这里是郑坑口水库,别有风情。
绿水青山旁,就是一个天然岩洞——天师洞,里面还有古老的生活用品,现在是村人贮藏晾晒的场所,而驴友们很多选择在这平坦的处所进餐补充体力,因为极具挑战的攀爬才刚刚开始。
从天师洞的峡谷机耕路下行,下行米左右,有一山坳,左转进入了一条当地农民上山的小路,在一片茶园后,这正规的小路也没了,而在这,你抬头就会发现,这里有两块奇石,一块类似石笋拔地而起,一块类似卧牛。
继续追寻着驴友们用彩带和脚印在林间标记出的“野路”,实实在在的开始“爬行”,因为这里实在太陡,你只有手脚并用,才能艰难上行。
好不容易爬上山顶,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骆驼峰,几块怪石在山顶突兀着,那仰天长鸣的骆驼是如此的活灵活现。
在这骆驼岩的对面,是一面高耸的绝壁,这儿就是此行最危险的地方——米筛塘悬崖。
如果说小龙脊,是危险的,这里只能用玩命来形容。何况翻了几座山峰,3个来小时爬行,人已经有点困乏了。
在悬崖绝壁的爬行,驴首必须处处当先锋探路,真是有在刀尖上行走的感觉。战战兢兢的上到了悬崖,好在风景秀丽,也算对得起汗水。
但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真正的考验是如何下这几乎90度的千仞绝壁!看驴友们动用绳索等工具下山,不时有惊吓、尖叫,真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一个突兀的山峰出现在眼前。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横在山脊。右侧看,就是一个佛陀,这就是岩佛奇峰了。
靠得越近,这片孤石越发变化多端。绕到这座山峰的另一面,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左侧居然是一头活灵活现的大象。
告别了这块神奇的岩石,一路下行,就来到了清塘村,这里再次休整后重新上山。
一路走来行在那些没有路迹的山脊上,攀越悬崖峭壁,行走在刀峰上,又下降于悬崖既刺激又好玩,稍有攀岩经验或有胆量的人去那里走一圈真的感觉不错。
走过蝙蝠洞和雨伞岩,古道九曲十八弯,弯出一路好风情。踏上古道,伴随风中漂浮已久的马铃声,就仿佛走进唐宋时空,明清岁月。
据传说是宋朝丞相死后送葬队伍要经过上名山村到舒洪车坑宋朝古墓,路过此山,丞相后代向当地财主借路走一次。丞相当年为官清正廉洁,对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财主就把此山送给丞相的后代,让他开路通过,丞相后代为了感谢财主,就把这条路改名为借岭路,现在称为借岭古道。
徒步的里程也不算长,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没有强度。置身于这些大自然风光,让人留恋忘返。
全长:11公里
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丽水市缙云县五云街道上名山村—横路岙—小龙脊—天师洞—骆驼峰—米筛塘悬崖—岩佛奇峰—清塘村—蝙蝠洞—雨伞岩—借岭古道—上名山村,全程11公里左右。
宁波鄞州·瞻岐大岭古道
瞻岐大岭古道始建于明代,距今约年,是瞻岐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既是一条茶马古道,也是运盐的官道。“好担一肩斜日归,可携两袖清风去”,佳对就是当时“瞻岐大岭”古道的真实写照。
到达勤勇村,一下车抬头迎面就见“凤仪门”,“凤仪门”有名言:“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讲道德,讲文明的人”。
从勤勇村出发有二条古道,分别翻越二座岭,一是瞻岐大岭,瞻岐大岭原是官道,在凤岭隧道打通前还在起着作用,所以路况比较好,另一座是东坑岭,因东坑村已搬迁,所以东坑岭的古道已荒废,路况就差多了,路面已比较难寻。
一路向上攀登,横插寻路走向东坑岭墩。如今,由于古道沿途风景怡人、陡缓交错,而且是天然的氧吧,不仅周边的村民经常来此登高望远,崇尚健康生活的年轻人也纷纷慕名而来。
随后一路向下,拔过竹林,来到里坑水库,年建,历史悠久,造福人类。
沿水库往左拐走向东坑村,因东坑村已是人去楼空,所以这里成了小鸟的天堂。
村中老乡向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向张家山村的捷径,路比较难走,不过路线不长,翻过岭就是张家山村。
这些年古道热,很多地方为了发展旅游还特意在一些路口做了路牌。上书:“瞻岐大岭”。
“慧日寺”就在眼前。“慧日寺”始建于晋天福年间,最早称为“广修寺”,明万历年间,瞻岐谢姓族人筹建家庙,称“慧日庵”,上世纪中叶开始败落,年幼时在“慧日庵”为僧的台湾“普济寺”住持性海法师亲往瞻岐考察,牵头对“慧日庵”重建,并把庵升为寺,称“慧日禅寺”。
穿过“慧日寺”牌楼。寺内有个万佛圣殿,建得特别高大。从万佛殿一楼穿鞋套,逐层到三楼,非常的整洁,殿堂辉煌,信徒虔诚,十分和善。
该寺位于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站在寺门前的山上就可眺望佛教圣地普陀山,背靠千年古刹天童禅寺、阿育王寺。
古老的慧日禅寺,青香明烛缭绕烟雾中传来的晨钟暮鼓声,更为大岭古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离开慧日禅寺,沿路标走向瞻岐大岭。瞻岐大岭古道起始于瞻岐镇东一村开口岩,终止于勤勇村凤下溪,全长五公里,俗称“十里大岭”。
瞻岐大岭是横亘在鄞州区瞻岐镇与东吴镇的一道天然屏障。鹅卵石铺筑的10里弯弯古道,像一条丝带飘忽在崇山峻岭中。
古道修的十分规整,估计以前走马行车应该都不是问题。我们穿越瞻岐大岭古道上的牌楼,上书:“南海缘”。
到达“东山亭”,“东山亭”位于南岭中段,由南往北快到此亭时,山道由缓转陡,急剧上升,路人尤其是挑夫至此,非常需要休息,养精蓄锐,以再攀新高,故设有“东山亭”。
二十分钟后,到达“众乐亭”,众乐亭位于瞻岐大岭主峰下,“众乐亭”它有三间平屋,旧时亭内设有饮茶用石凳座,亭子中间墙壁前设有茶缸,由“众乐亭”后面的宝峰庵施茶,南来北往之客商翻山越岭至此地后,已是十分疲乏,众人能在此处饮茶歇息,或坐卧,或休息;此处地域开阔,或可登高望远,眺望东海,象山港,乐趣顿生,故名“众乐亭”。
过了“众乐亭”,再往前行就是瞻岐大岭古道的最高点,其海拔米,是南北分界线,岭南是鄞东滨海的瞻岐镇,岭北则属于东吴镇,南暖北冷,两处温度相差明显,寒冬时节攀登上岭顶,刺骨之寒风扑面而来,如割去耳朵一样疼痛,所以瞻岐大岭古道的最高点就由此得名:“风割耳朵”,瞻岐大岭古道的最高点这里也是一个三岔路口,那里竖有一块路标:周家-东吴,天童。
上百亩茶园云蒸霞蔚、碧波连连,令人心旷神怡。自风割耳朵古道而下,一路仍为婉延曲折,道旁层岭叠障,微风猎猎,鸟鸣曲扬。
沿坡途经半岭亭,为光绪年嶦岐培德堂谢氏为积善德为过往行人脚夫歇脚喝水处而建,设石桌、石凳等,现供土地公,旁有小山泉水潭。在几年前由凤岭村老人俱乐部出资重建过。
经过一座小水库,穿越谢家村。在凤岭隧道口横穿通过公路,就到达勤勇村。
翻越大岭古道,不仅能领略大山的秀丽风光、人文古迹,呼吸从山涧林中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品味大岭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美丽传说,感受旧时瞻岐人翻越大岭的艰辛与无奈,还能体验岭南岭北海洋性气候与山区气候形成的反差。
全长:10.4公里
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勤勇村—东坑岭—里坑水库—东坑村—张家村—无量禅寺—慧日禅寺—瞻岐大岭—勤勇村,全程10.4公里。
绍兴新昌·盐帮古道
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一路崇山峻岭,青山绿水,风光无限。由于旧时盐商运盐都要途径这条古道,所以又叫盐帮古道。车停新昌县大市聚水帘村(外大坑),穿村走向碎石铺就的古道。
宁静的古道,松杉竞生,乔灌咸长,荆棘丛集。
从平山村穿过,村里很整洁,村口有几颗古枫树,荫笼四面,涵盖八方的,前面是一座新建的庙宇,可爱美丽的山村。
出平山村一直往山下走,看到水渠再走,过一个涵洞,往下,再往下,就是旧坞村。
沿公路至结局山,从公路上蹬上百余台阶便是村口,村口一棵八百年树龄的香榧矗立,其树态之挺拔,树相之优美,树龄之久远!
村建在一个缓坡上,农舍的黛瓦层层叠叠,层次感极好;旧宅圆圆的拱门,精雕的门楣,优美的廊檐,仙境一般的村庄!
前方一小亭,正好歇息,亭中供奉几尊山神,壁下一水泉,泉水清冽可口,颇有特色。再往前走,另有一亭,甚古且宽敞,西北墙壁青筋般的藤蔓攀满了外壁,外壁挂满了青青的野果,苍凉而富有情趣。
根据路标牌,古道向前登上水帘尖。水帘尖,史志称东岇山,高米,脉自菩提峰。山体四面凌空,孤峰峭拔,登高远眺。
沿山道而下即为胜景水帘洞,水帘洞:在东岇山岩壁中有一口大圆洞,洞高13米,深7米,宽5米,门悬飞瀑,高30米,喷薄而下,若垂帘然,随风飘荡。
全长:17公里
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绍兴市新昌县大市聚镇大坑—朱目岭—茶亭头—平山村—旧坞村—结局山—交头—水帘尖—水帘洞全程约17公里
(支路:交头—青宅—白石—庄坑—葛坞)
绍兴·虞嵊古道
虞嵊古道原为连接上虞岭南乡与嵊州下王镇的主要通行道路,古道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长5公里有余,起于上虞岭南乡丁山村,往嵊州方向分道,分别止于嵊州市下王镇章家田村和前岗村。
嵊古道也是古时嵊州人前往上虞章镇赶集的商贸之路,古道两边是千年梯田,古道左侧梯田边,起自观景台到山脊水果岗,“悬挂”着一条长数百米的大石浪。
从覆卮山较低山脊翻越相连。此道以原石路面为主,沿途穿越四纪冰川石浪、千年梯田、生态树林和竹林等原生态景点。
全长:5km
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线路一:岭南乡覆卮山景区大门-东澄村-千年梯田-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纪石浪-水果岗-沙头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场)-覆卮山顶-东澄村。
线路二:从岭南乡覆卮山景区大门-平山村-丁山村-虞嵊古道-四纪石浪-水果岗-沙头岗-覆卮山度假村(嵊州林场)-覆卮山顶-千年梯田-东澄村。
杭州临安·两昌古道
两昌古道,有“新徽杭”之称,建于清代,总长度30公里,石板铺筑。当年也是徽商的另一条生命线,不过和大名鼎鼎的徽杭古道相比又是另一番风景。青石板铺成的古栈道绵延不绝、路旁的石屋屹立百年几经风雨、徽商歇脚的窑洞细细述说着往事。
从临安市龙岗镇百丈村双石出发,途径百丈岭,止于临安市岛石镇下塔村,沿途古木参天,山脊视野开阔,景色尽收眼底,经常能看到云海雾瀑、冬季雾凇等壮丽景色。
昌北古道相对而言难度系数较大,过去有民谣称其“纤岭高高,百丈岭迢迢,不带冷饭,性命难保”,但即使再是险峻,有这美景相伴,哪里还有什么倦意呢。
全长:11km
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翻越柳岭到达纤岭-再经过百丈岭-双石村
温州乐清·筋竹涧古道
大龙湫景区的锦溪向南延伸的一条涧溪,中下游一段称“筋竹涧”,是雁荡一处自然景观处女地,也是一条平缓绵长的徒步路线,单程在2小时左右。
从筋竹涧越岭溪行,有18潭,浅滩、峡谷、栈道、竹桥隐于万木之间,野趣横生,适合一家老小集体出行。
一路走下来会路过筋竹涧农业观光园,整个观光园种满应季花,还有峡谷拓展、儿童游乐园,也是一路走下来可以落脚休息的地方。
全长:9km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小岙村-龙潭坑水电站-筋竹涧-能仁寺
台州临海·武坑登山古道
武坑峰林景区位于连盘乡武坑村,武坑素有二山、八洞、十二峰,三十六奇岩,有“小雁荡”之称,宋丈天祥航海过桃渚,赞美武坑曰:“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
武坑之路不陡,但武坑山悬崖且多峻峭,武坑峰小巧显奇秀,武坑山脊平缓见雄壮,绝壁环布,沟谷清幽,几十处峰岩既高又怪,象老虎,似乌龟,展旗峰,仙人担,大象垂鼻等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联辉,主幢,玉镜等各个洞穴各有特色。
抬头望,这里高崖绝壁,两洞隔若联立,大小形貌相似,活像一对鼻孔,俗称牛鼻洞。不惊感叹象鼻山的美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魅。
武坑地貌属于亿年前火山熔岩形成的高台地貌,山峰连丛,孤峰独立,宛如琼台玉阁,人间仙境,翻过武坑山岩顶,那里的景色又不一样了,山脊景观和徒步感受两者俱佳,被誉为江南的“空中走廊”。
在武坑山岙中间,还有一座具有一定规模鹰岩寺,峰顶右边是桃江十三渚景区。
全长:8km难度指数:★★
景观指数:★★★★
推荐路线:从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武坑上,经上岭堂、桃江十三渚、千丈岩,最后从芙蓉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