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微问答第63轮把直的变弯

86.看不见的屁也需要存在感: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新城区的道路都好直好直,需要那么直吗?这种直真那么具有合法性吗?人真的需要那么直来直去地在城市里运动吗?或许我有点变态,我就是很喜欢弯弯的路啊,景致的期待与变化都有了。大神们帮我解惑吧!感恩感恩。

赵辉:老黄历,《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各取所需,各有所图——想起很早前的一篇网文:《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比较。

魏皓严:简单说说结论行不?

赵辉:就中国古代营城思想而言,方格网有利于彰显阶级统治意识,因坡就势的自由路网更经济实惠,便于城廓建设,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可互取长短。

魏皓严: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里,祥子曾在曹宅里拉包月,虎妞到曹宅里来找过祥子,“他们边走边谈话,由北长街走到北头的三座门,再到景山前街和文津街。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

97年去北京,一位朋友神采奕奕地对我提起老舍赞美过的世上最美的街道——文津街,我还为此专门走了一趟。现在隐约记得,文津街因为团城而稍稍地弯了一下,这一弯可真有点儿风华绝代之感。要是按照现在很多城市“截弯取直”的思路来一下,那就糟了。

张亚津:?同意文津街的好处,好的是那个折线引出的空间序列变化。所以北京大量有趣的街道,虽然笔直,仍有魅力。例如国子监街、南北长街、东交民巷等。相反,地坛公园和和平里的交口有个拐点,但尺度太大,没有标志建筑控制这个拐点,所以并不特别有趣。但凑巧那条街甚美,算是北京二环外几条散步的著名路径之一。

以城市规划引导下的城市格局,基本都是几何形路网,几何形中,又以方形最典型。自然生长的城镇受此影响较弱,但道路是天然线性要素,不受等高线、河岸影响,主要空间体系自然形成曲线的很少见。

除此之外,所有曲线、圆形都有社会与哲学意图,像天坛、Siena的圆形广场、八卦城,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系列新城、田园城市系列新城对有机形态城市都有各种期许,有心理社会政治各种含义体系,稍带点美学。

吊诡的是和大量著名的圆形空间相比,圆形路径并未成就著名城市设计案例。在田园新城里有机形态道路,以无聊的没有界定的绿色著称。单纯的环形空间事实上是个非常单调的模型,常用来做祭祀空间。总而言之,没有视线设计,环形或曲线路径本身不足以成就趣味横生的空间。

唐克扬:文津街的成因或有其它。

魏皓严:幸好我没说成因,只说了结果。

易鑫:权力集中就往往是直线,十七世纪伦敦大火之后的规划就希望是这样,但是实际上商人们就是恢复了原来弯弯绕绕的中世纪布局,因为原来的利益权属还在。

张亚津:格局的改变肯定体现了权力。不过中世纪时期,有明显的有机形态的道路格局恐怕是因为发展时间久长,更体现了生长性,不是因为商人喜欢这个。

王磉:从西到东,平坦的地势上的很多大城市主体基本上是直线路网,要么方格,要么放射。这与人工几何美学有关并且更有利于土地划分管理,与从古至今道路施工建设技术也有关,与行驶交通工具(马车,汽车)便利性亦有关。当然我理解提问人所提的新城路网的宽和直在很多情况下是尺度过大和功能主义至上的结果。

街道的曲直并不是街道空间美与舒适、宜人的必然要素。街道的美学来自于其尺度,交叉口的间距,特别是街道上的内容和节奏等等。我觉得应该因势利导,以人性的尺度来设计街道。

唐克扬:?有路,但是否有预设的路网还看情况。

王磉:啥意思?

唐克扬:我有一张建国初的西安地图,其中有些路完全是“走出来的”。

王磉:是啊,不矛盾啊,路在脚下,走出来的肯定是有,有意规划建设的也有。譬如即使是在古罗马时期严整几何规划城市的框架下,人的活动还是衍生出了很多曲折小道。说古罗马是因为一看这题就想到"条条大路通罗马"。

唐克扬:如果说罗马城,大概不能说“严整几何规划”。

条条大路,比如阿皮亚大道那样的,是区域性道路而非城市大路。

王磉:条条大路的确是指罗马时期城间路,能直则直,是军事工程的结果,所以建设得高效、快捷。古罗马城的规划框架还是挺几何规整的,尤其罗马时期的新城,只是不能和后来的18-19世纪的华盛顿,纽约曼哈顿比了。

王韬:西安的西大街就是微微拱起的,站在钟楼上不能沿着西大街直接看到西城门。

刘艺:直和曲本身不是问题,讨论道路不能脱开地貌气候、政治经济模式、地域建筑特点等深层因素来独立展开。中国新城的路是土地财政产物,当然不让人满意。谈到人的感受,直的路也有期待和变化啊,比如城市网格道路里面阳光感就很不一样,早晚南北向的路多是侧光,景物立体感强;东西向的路则是顺光或逆光,景深感被压缩,阳光在规划里面不仅是抽象的日照间距,也是生动的景观元素。

下期预告:黑社会建筑师?

中华甜圆犬提问:我厌倦看到穿黑衣服的建筑师,和穿长裙的文艺女人被拍在建筑摄影图中,该怎么办?

NV引申:专业会影响一个人的着装倾向以及审美趣味吗?服装和建筑一样是具有社会性的吧?如果是,其社会性强度如何?建筑师喜欢着一袭黑衣,其着装动机和黑社会分子有何异同?请分析。

“嗯微问答”简介:

专业领域: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学

缘起:嗯工作室发起的微问答,邀约天南地北、志趣相投、各司其职、各擅胜场的学者专家,利用移动网络空间和碎片时间群殴式地回答各种专业相关问题,激发未来精英。

现状:除了回答问题,还不时造歪楼、说夜话、扯八卦……从业界敏感议题延展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层面。

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栏目的精彩内容,请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哪里的白癜风专科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zyjr/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