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科学的少年时是如何做出来的

提起《少年时》,还得从我入编辑这一行开始。那年,刚刚入夏,午后的林荫路还有些微微凉意。小多北京总经理梁韩伟带着一摞杂志约我见面,问我想不想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儿。我粗略翻了翻,那是《少年时》的前身——《同龄鸟》,薄薄的小册子介绍了一些科普知识,我当时并不以为意。于是,这事儿搁置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他把一本《少年时》摆到我的面前,事情出现了转机。我渐渐发觉,是我想得太简单了。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自以为已经学过了太多的科学,摄入了太多的知识,科普自然也是不在话下,更何况是儿童科普,能有多难呢?当我翻开《少年时》,细细地读其中的一篇文章时,有些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科普就像教科书一样,不过是把知识点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比如讲太阳系,一定会告诉你什么是太阳系,什么是行星,太阳系有哪些行星,然后逐一介绍它们,条条框框的,想起来就读不下去。这本书却完全不同,你几乎找不到一丝课本的痕迹。同样是讲太阳系,在“烹调太阳系”一文(选自少年时14《重新认识太阳系》)里,先告诉你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介绍太阳边界的时候,把受太阳引力影响的地方比作太阳吹出的“泡泡”,这个“泡泡”以外的区域太阳风是影响不到的。那么,对于引力波是什么,你大概也可以想象得出来,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由更大的天体“吹”出的更大的“泡泡”。就算你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东西,看完这本书,你也可以非常形象地讲给别人听了。

这时,我才发觉,想把真正前沿的科学传播出去,做得这样通俗易懂,大人小孩皆宜,的确不太容易。这与我想象中的科普太不一样了。这几乎是一种使命,推着我前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与众不同并兼具挑战性,让我转变了观念——与其把时间耗费在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上,不如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上面,于是,我决定帮助小多一起做好《少年时》。

我开始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大同小异的所谓科普读物,的确需要一本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又兼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儿童读物,《少年时》正是这样一套书,它新鲜而有深度。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有些深奥,应该是孩子们10年后学的东西。不过,就像总编辑祝伟中所说的那样,“从小就有一个大的概念,比局限在眼前的小圈子好。清晰地看眼前的东西,模糊地知道远处大概会有什么东西,这样子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因此,每一期的《少年时》选取一个话题,从多角度去讲述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启迪孩子们去思考。

《少年时》已探讨的话题“

宇宙大搜索寻找外星人,让地球不再孤独美之旅什么是美,美感从哪里来?与音乐同行为什么爱音乐?音乐能让人聪明吗?飞机大解剖飞机如何飞起来——伟大发明背后的秘密解译生命密码神奇的“双螺旋”梯子,生命的破解手册恐龙复兴鸡”逆进化“成恐龙,白垩纪恐龙再现00:太空漫游冲破地球的束缚,拜访地外行星未来的地图更友好换个角度看地球,地图的演变史医学进入分子时代医学的进化之路,彻底的健康革命还我洁净的大气徘徊在城市上空的杀手,大气大扫除冲破”自我”之茧如何面对欺凌?老师不喜欢你怎么办?酷冰雪破解冰雪的秘密,体验冷酷的美丽猫和狗走进宠物的世界,看“伴侣动物”如何知我心重新认识太阳系烹调太阳系,地球后院的大探秘人类升级.0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探索未来新人类D打印数字化模型的现实还原,随时随地打印所需器物

这些话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看到一个因科技而快速改变的世界也了解他们在这样一个新世界中的位置和责任

比如,《酷冰雪》这一期,从“一封来自天堂的信”开始,介绍了自然界的雪花、雾凇,从水分子如何排布成冰晶到地球上的冰期,再到冰层如何承载冰上运动、人体的冷冻探索,几乎包罗了冰、雪的全部知识,当然,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让你一起感受冰雪的神奇,做一个雪花“化石”、培育一个小雪晶、在没有冰箱的前提下制作冰激凌。读过此书后,当雪花再次飘落时,你一定更能深刻地感受这种冷酷的美丽,这就是科学带来的美,是理解科学带来的惊喜。

教科书体系外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做完几期主题编辑后,我慢慢发现,其实看似散乱无章的《少年时》,有着格外严谨的整体结构。它在教科书体系外开发一种崭新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将知识的盲目堆积变成创意拼图,将线性的一环一扣变成多维发散,将鲜明的是非变成模糊的关联。无论是最顶尖的前沿科学,还是最复杂的知识结构,都尝试从简单的途径找到原本和核心,欣赏它们的美,体会它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作用。对于整体结构的重要性,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我曾读过一本讲宇宙爆炸的书,整本书都是科学史料的拼凑,毫无章法,整本书读完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爆炸,倒是对爱因斯坦的理论印象颇深。只好重新找一本书来读,当我读到“就像放鞭炮的时候一个火星不断地放大、扩散……”,我终于豁然开朗。《少年时》很像上文提到的“火星扩散”的这种叙述方式,它没有被内容束缚,反倒把内容重新编排,更好地为“讲故事”服务。每一期《少年时》就像用很多篇风格迥异的文章讲述一个故事,比如,如果介绍一个学科,就从它的源头开始讲起,它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它非常清晰地把握着科学发展的脉络,并从整体上俯视,为你把它串成一条线,让你一目了然。也许,在某个瞬间,某句话就能让你恍然大悟,把你支离破碎的知识织成了一张天衣无缝的网。科普读物无疑会更受男孩的青睐,而女孩可能更对文学和感性的书籍感兴趣。《少年时》是与众不同的,它兼顾了男孩和女孩的审美,实现了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平衡。而科学和人文相交,也正是未来人才需要培养的能力。比如双语内容、国家文化体现了学科交叉的思考力;科幻故事和漫画体现了主题延展的丰富性;而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则促进了思维感官的冲撞等。在保证科学严谨的态度的基础上,《少年时》也在科学文章中增加了一些人文色彩,这瞬间让整本书增色不少。在《D打印》这一期,我们用一首小诗“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引出了人类制造业的开端,一张跨页图清晰地为你勾勒出人类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人类的制造史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猿人用石块敲打石块、制成第一个石器时,人类制造业初露端倪。最近的1万年间,人们用矿石冶炼金属,把树木加工成木器,把丝线缫集成衣物……到了近代,人们开始切削金属、制造精密仪器;石油的开采和提炼让高分子产品迅速风靡世界;人类的制作能力以抵达极端……一种新的制造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D打印。在《人类升级.0》这一期,很多人看书名表示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什么.0?这本书讲的其实是人类进化的另一种可能。从人类进化开篇,详细介绍了从原始灵长类开始的进化历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由自然力量主导的历程,直到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把这个时期的人类定义为1.0时代。那么,随着基因探秘、了解衰老机理、以及人工智能和半机械人的发展,当人类可以自己掌控进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升级到一个更为智慧、更为高级的人种呢?那就是我们所说的.0时代。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撰稿人

有了清晰的整体架构我们开始跟作者约稿。《少年时》的创作团队成员包括:▼安德鲁?卢卡斯(AndrewLucas),加拿大科幻小说获奖作者伯纳德?阿皮亚(BernardAppiah),公共健康研究博士拜伦?巴顿(ByronBarton),美国生物学博士,大学教授,科普作者丹?里施(DanRisch),美国知名童书以及儿童杂志作者谷之,医学博士,美国知名基因实验室领导人海上云,工学博士,计算机网络研究者……《少年时》的作者来自世界各地专门为儿童写作的人,他们有的是科学家、艺术家、设计师,也有的是前沿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有一些是人文学者。他们有自己的专长,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西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zyjr/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