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主题丨岛屿

01

基础知识1、大陆岛大陆岛又称陆岛,指地质结构上与邻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大陆岛原先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被海水将它与大陆分开。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太平洋中的大陆岛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外围,如日本群岛和新西兰的南岛、北岛等。大陆岛一般位于大陆附近。中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岛和第二大岛海南岛都是大陆岛。大陆岛的形成原因分类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前者如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欧洲的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原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③由海浪冲蚀而成的冲积岛,其高度与大陆相一致,周围有海蚀地形,存在的时间短暂,在波浪的冲蚀下很快就会消失。海南岛台湾岛2、冲积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多个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就是一个很大的冲积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冲积岛。我国第二大冲积岛是湖北枝江长江中的百里洲。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崇明岛3、珊瑚岛珊瑚岛是海洋岛的一种。指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石炭岩礁。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一种石灰质,形成它的石灰质外骨骼,珊瑚死亡后,留下石灰质骨骼,长期的堆积便会形成巨大的礁盘。而新的珊瑚肢体又在它上面不断向海面和四周生长,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珊瑚就能生长到海面附近的地方,珊瑚礁顶部一般十分平坦,在低潮时礁顶可露出水面,在高潮时被海水淹没。造礁珊瑚的生活有着严格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温暖的海水。珊瑚生长的极限水温是16°—36℃,而大量繁殖的水温为25—29℃。(2)良好的光照。在透明度特别好的海水中,珊瑚可生活在多米的深度,但在多数情况下,仅生长在40—50米的深度,而以0—20米深处生长最好。(3)适宜的盐度。盐度在27—40‰的范围内,珊瑚可以生存,但珊瑚生长的最宜盐度为34-36‰。此外氧气的供应以及适宜的底质都是珊瑚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珊瑚主要分布在北纬30°—南纬25°之间的热带、亚热带的浅海之中,并且必须在海水清澈又能受到波浪冲击的地方。珊瑚礁顶部一般十分平坦,在低潮时礁顶可露出水面,在高潮时被海水淹没。岸礁分布在靠近海岸或岛岸附近,成长条形状,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台湾岛附近所见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布距岸较远,呈堤坝状,与岸之间有泻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环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状极其多样,但大多呈环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岛分布。环礁澳大利亚大堡礁4、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屿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我国的火山岛就属于后一种。火山岛火山喷发的熔岩一边堆积增高,一边四溢滚淌,是火山岛形成中呈圆锥形的地形,被称为火山锥。它的顶部为大小、深浅、形状不同的火山口。我国的火山岛主要是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玄武岩浆粘度较稀,喷出地表后,四溢流淌,由此形成的火山岛的坡度较缓,面积较大,高度较低,其表面是起伏不大的玄武岩台地,如澎湖列岛。安山岩属中性岩,岩浆粘度较稠,喷出地表后,流动较慢,并随温度降低很快凝固,碎裂的岩块从火山口向四周滚落,形成地势高峻,坡度较陡的火山岛,如绿岛和兰屿。如果火山喷发量大,次数多,时间长,自然火山岛的高度和面积也就增大了。火山岛的形成后,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岛上岩石破碎并逐步土壤化,因而火山岛上可生长多种动植物。但因成岛时间、面积大小、物质组成和自然条件的差别,火山岛的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澎湖列岛上土地瘠薄,常年狂风怒号,植被稀少,岛上景色单调。绿岛上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树木花草布满山野,景象多姿多彩。火山岛02模拟训练黄岩岛、钓鱼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钓鱼岛、黄岩岛位置图,完成下题1.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的地方时一样B.两地的区时一样C.黄岩岛的地方时比钓鱼岛早D.黄岩岛的区时比钓鱼岛早2.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都位于热带B.两地都位于北温带C.春分日两地同一时刻看到日出D.7月钓鱼岛的白昼长一些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3.关于甲、乙两岛日落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的居民不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B.甲岛的居民可能在当地的冬至日前后,比乙岛先看到日落C.乙岛的居民在12月22日前后,也比甲岛的居民先看到日落D.在一年中,甲岛的居民先看到日落的时间远比乙岛多4.影响甲、乙两岛居民看到日落时刻差异的因素有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太阳直射点④地形海拔⑤当地人的作息时间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5.关于甲、乙两岛还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岛的气温年较差有可能比乙岛略大B.甲岛的年降水量应该比乙岛大C.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乙地甲地D.在一年中,乙岛的昼长一定比甲岛短6.按岛屿成因分,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属于A.大陆岛B.火山岛C.珊瑚岛D.冲积岛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千岛群岛由近40个岛屿组成,大小岛屿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岛链”,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材料二千岛群岛的名字源于当地居民的阿伊努语,意思是“云、雾”。群岛所在的海域常常笼罩在大雾弥漫之中,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1)根据材料一,分析千岛群岛“岛链”的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千岛群岛常常大雾弥漫的原因。(4分)(3)描述择捉岛中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下图是世界两岛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关于两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两岛附近都有暖流经过,方向相反②两岛地势都是东高西低③甲岛的比例尺小于乙岛④两岛都处于板块边界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9.关于两岛的气候,正确的是A.甲岛东部受地形和暖流影响,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B.甲乙两岛都以热带型的气候为主C.7月份两岛东部受东南风影响,降水丰富D.1月份两岛都盛行西北风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甲、乙两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A.甲岛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乙岛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张裂的影响B.甲岛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乙岛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张裂的影响C.甲岛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张裂的影响、乙岛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D.甲岛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张裂的影响、乙岛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11.关于甲、乙两岛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乙岛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乙岛河流径流量比甲岛河流大C.甲岛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乙岛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甲、乙两岛自然带差异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2.影响乙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气候和交通C.地形和交通D.交通和资源随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正式出炉,我国强化了对海岛的保护。读我国部分海岛图,完成下列各题。13.下列岛屿中,全部位于我国南海的是A.舟山群岛B.钓鱼岛C.台湾岛D.黄岩岛14.关于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北温带B.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C.主权历代以来都属于中国D.隶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二、综合题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35′)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澙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材料三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1)南海诸岛除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外还可能有什么气候?理由是什么?(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参考答案1.B2.D1.经线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两地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A错;区时是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时区,我国通用东8区的区时,B错、D错;东边的时区早于西边的时间,C正确。选C正确。2.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是温带,钓鱼岛在北温带,黄岩岛在热带,A错;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钓鱼岛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黄岩岛大,B正确;东边日出比西边早,C错;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D错。选B正确。考查地球运动意义。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晨(昏)线上各点表示日出(日落);东时区的时间早于西时区的时间。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是南北温带;极圈到极点间是南北寒带。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全球各地昼夜等长。3.B4.C5.A3.读图,根据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此时北半球是夏半年,昼长夜短。此时甲岛日出、日落晚,当北半球是冬半年时,南半球是夏半年,甲岛的居民有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A错。甲岛的居民可能在当地的冬至日前后,比乙岛先看到日落,B对。乙岛的居民在12月22日前后,不一定比甲岛的居民先看到日落,C错。乙在东边,在一年中,甲岛的居民先看到日落的时间远比乙岛少,D错。4.经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可以影响到甲乙两岛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①、③对。地球是球面,地形海拔越高,看到日出时刻相对较早,④对。海陆位置、当地人的作息时间,不影响昼夜长短,不影响日落时刻,②、⑤错。所以C对。5.读图,甲岛的纬度较高,所以甲岛的气温年较差有可能比乙岛略大,A对。甲岛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乙岛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所以甲岛的年降水量应该比乙岛小,B错。乙地距赤道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小,所以甲地乙地,C错。在一年中,北半球夏季时,乙岛的昼长一定比甲岛短,反之亦反,D错。考点:日照图的变形,日出日落时间的影响因素,不同区域地理现象差异。6.A海南岛北侧地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属于原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屿,故属于大陆岛,答案选A。点睛:大陆岛:由于海水上升或大陆下沉,使一部分陆地被海水分开而形成的岛屿。我国的第一大岛台湾岛和第二大岛海南岛均属于大陆岛。大陆岛最大特点是岛屿与大陆之间必隔一海峡。台湾岛与大陆间是台湾海峡,海南岛与大陆之间是琼州海峡,故答案选A。7.(1)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把亚洲东部大陆架抬升隆起,形成条带状的岛链。(6分)(2)岛屿四面环海,水汽充足;且岛屿附近有寒流经过(或暖寒流交界处),水汽遇冷凝结,从而形成大雾。(4分)(3)东南部地势高于西北部;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形较平坦。(4分)理由:河流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2分)(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密度大俯冲到密度小的亚欧板块下面,迫使亚洲东部大陆架抬升隆起,形成了条带状的岛链。(2)千岛群岛由于位于暖寒流交汇处,暖流上空含有丰富水汽,随风飘送到寒流的上空,随之气温下降,水汽不断受冷凝结,形成“大雾漫漫”。(3)一般来说,水往低处流。据图可以看出:该岛中部的河流大多是自东南流向西北部,由此可以看出该地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形较平坦;东南部地势高于西北部。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8.A9.C8.直接根据图中经纬线和岛屿轮廓可以判断,甲岛为台湾;乙岛为马达加斯加岛;流经台湾岛附近有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而流经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莫桑比克暖流,自北向南流,①正确;根据两图的等高线分布及河流流向可推理出地势的高低:东高西低,②正确;图示甲岛屿跨经纬度位置明显较乙岛小,故甲岛的面积较乙岛小,反映甲岛的比例尺较乙岛大,③错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板块内部,④错误。9.结合上题分析,甲岛为台湾岛,其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台湾岛主要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B错误;7月为北半球夏季,故台湾岛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丰富,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C正确;马达加斯加岛1月为夏季,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综合性试题,准确的经纬度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况和基本分析思维。10.B11.D12.C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甲岛为位于东南亚的巴厘岛,乙岛为冰岛,进而判断两地的特征。10.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甲岛为位于东南亚的巴厘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碰撞挤压处;乙岛为冰岛,位于大西洋北部,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张裂地带,B正确。11.乙岛纬度高,终年分布着积雪冰川,南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河流主要依靠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A错误;甲岛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年降水量大,河流年径流量比乙岛河流大,B错误;乙岛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C错误;甲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带,乙岛为温带落叶林带,由甲到乙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正确。12.由图可知,乙岛河流由中间向四周流入海洋,可以推断沿海地区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分布,且冰岛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的环状交通线上,故地形和交通是冰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本题考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以记忆为主,考查学生的掌握状况,难度不大。13.D14.A13.读图可知,黄岩岛在南海,D正确。舟山群岛在东海,钓鱼岛也在东海,台湾主要在东海,ABC错。14.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因此答案为A。中国海洋地理15.(1)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和海洋影响,全年多雨。(2)地壳挤压抬升(隆起)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减速沉积。(3)形成晚,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中间低地接纳雨水(淡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4)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1)南海诸岛除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外还可能有热带雨林气候。海南诸岛地处低纬,终年高温,位于热带。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和海洋影响,全年多雨。(2)因地壳挤压,岩层隆起抬升,使甘泉岛周围海水较浅。珊瑚虫遗体在周围的浅海堆积,形成环形浅滩。海浪从深海区携带泥沙,在浅水滩上受阻挡,减速沉积,形成环岛沙堤。(3)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甘泉岛上井水甘甜,原因是岛屿形成晚,水体中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该岛的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甘泉岛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中间低地接纳雨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成为甘甜的井水。(4)到甘泉岛定居,在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完善通讯联络设施,保障对外联系畅通。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将定居的建筑物地基抬高,以防被台风和潮汐形成的潮水淹没。控制建设规模,保持自然生态,避免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海南诸岛地处低纬,终年高温,位于热带。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和海洋影响,全年多雨,可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岛屿形成晚,水体中因蒸发积累的盐分少。该岛的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csfz/233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