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是有关古希腊建筑柱式史诗专辑,这一季小洛带您领略深受古希腊影响并加以创新的古罗马建筑!快来一睹为快吧!
古罗马城建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是罗马帝国的盛期,同时也是建筑和建筑技术发展的盛期和高峰。奥古斯都大帝非常重视罗马的建设,他的后几任亦如此,这使得罗马帝国的无数的财富化为永恒的大理石建筑。
万神殿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早在古代,万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誉为"罗马奇观"。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奇观:屹立不倒,就如同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时一样。这座神殿堪称圆屋顶的登峰造极之作,而圆屋顶正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万神殿的圆屋顶直径英尺,相当于自由女神像从鞋子到火炬的距离。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大角斗场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米,可容纳9万观众。
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了庆祝胜利和显示罗马帝国强大的威力,强迫8万名犹太人俘虏用工8年,修建而成的,之后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
当年角斗场开幕时,猛兽从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驱入赛台,兽要吃人,人要搏斗,生还者极少,异常残忍。经历了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场地已残破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
加尔桥加尔桥位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尼姆城的东北部。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建造。18世纪中期拓宽下层为高架桥,19世纪在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进行修葺,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一件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史料介绍,建筑加尔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最大块石厚50厘米长两米多,重约6吨。桥高50米,为三层连续拱券结构,上层过水,中层行人,是古罗马帝国初期集水利工程与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典范。
罗马大道史上的第一条罗马大道是阿皮亚古道,由罗马执政官阿皮乌斯克劳狄于公元前年下令修建,全长英里,至今仍有部分维持原样。
这条道路堪称罗马筑路技术的典范,全长29万公里的罗马道路均沿用此项技术。一小层石头用灰泥抹缝后,构成坚实的地基。灰泥上填满沙砾,然后用石块铺就路面。
卡拉卡拉浴场卡拉卡拉浴场位于罗马,是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建于公元年到年,卡拉卡拉统治罗马帝国期间。
当时所有的罗马式浴场都是以它作为原型。它还是世上最大的浴场之一,面积15.78万平方米,可容纳1,人同时洗浴。温水浴室是所有浴室中最大的,长56米,拱顶高度为41米。
整个浴场的地面和墙壁都是用来自罗马帝国不同地区珍贵的彩色大理石铺嵌而成的。顺着正中的轴线,依次建有露天游泳池式的各种浴室,两旁对称的房间则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
拱券技术使锅炉房移至地下室成为可能,地面上人们看到的只是富丽堂皇的大厅。拱券和穹顶的灵活组合还可以调整采光,使厅内的光线均衡富有艺术感。更有绝妙的输水道和采暖系统,使得整座建筑不仅是古罗马建筑的精华,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古罗马对石材建筑的贡献古罗马式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与古希腊建筑文化相结合并发展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别是栱券和混凝土的发明与应用,加大了建筑的跨度,并使建筑具有了曲线美。使材料、力学、美学、空间和应用在建筑中达到了有机的统一,这个问题对现代人来说,仍是难题。
古罗马的拱券结构起初是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后来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加上石灰石和碎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而且不透水,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和拱顶。于是混凝土便取代了砖石,成为建造拱券的主要材料。石材与拱券技术的运用,让古罗马建筑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巅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