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海外专辑分享海外华人的故事。希望这份分享可以让世界更加海阔天空。第三十六期为您奉上的是在瑞士学习工作的田耕。
为什么出国?
继续专业上的学习。瑞士的建筑学教育和实践更接近于自己本科时对于专业的认知,也就决定来到了这里。
在国外遇到了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瑞士是个弹丸小国,阿尔卑斯山自东向西几乎横贯穿过整个瑞士,读书时在瑞士南部气候温和日照充沛的意大利语区,在那里阿尔卑斯山余脉缓和地向着波河平原绵延,葡萄藤田遍地,而实习时在瑞士北部德语区苏黎世,那里日照时间短暂,冷峻而严苛。记不得多少次坐着火车穿行于山南山北之间,往往在进入隧道前还是皑皑白雪,驶出隧道时却阳光灿烂,一山之隔,气候迥异。
大半年前因为毕业设计获奖的机缘,被颁奖给我的Boni家族邀请,去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帕拉迪奥研讨会。整整一周都住在Vicenza这个小镇上,早出晚归,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地去拜访帕拉迪奥的经典之作。可最难以忘怀地却是另一位同时期的建筑师VincenzoScamozzi(-)的别墅VillaPisani,坐落在小山顶端,当我们到达时它以一个纪念物的姿态矗立在上山小路的尽头。到达后站在宽广的前廊下,看着远处氤氲在意大利夏天黄昏光线里一望无际的乡野,感受着穿越建筑内部的风,同时仍在使用着的厨房里又传来了阵阵菜肴的香味。在那个瞬间,无法不觉得这真的是全世界最美的别墅。
那些根植于文化,地域和气候的建筑们往往令人赞叹不已。坐在SigurdLewerentz的St.Mark教堂里聆听唱诗班的歌声;在南法历尽周折终于到达的LeThoronetAbbey修道院;夏夜的意大利,阿西西的上城人群散尽,灯光亮起的大广场;不胜枚举——这些在旅行中的体验是受用终身的宝库。
VillaPisani
最想念祖国的什么?
归属感。
你会回国吗?为什么?
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不一样的是,建筑过程有着相当大程度的社会性。设计只是其中的小小一块。设计之外的一切,我有着在自己的母语文化中完成的强烈意愿。
瑞士的建筑师身处的职业环境非常完善。看起来一切都好,却又担心自己沉溺于职业和生活上的舒适区域。希望将来自己能够在适合的时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出国后在不同的背景下再看中国是否看得更清晰,有哪些感触?
有太多的感触了。可以拿何伟(PeterHessler)的中国三部曲来做参照。在这三本书里,何伟纪录了他在年来到了内陆的重庆涪陵后,从十多年前几乎说不出一句中文,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强烈的文化冲击,到十多年后成为了一个有些狡黠滑头的中国通的经历。
在国外生活的时间已经接近五年了,现在每当一回到国内,自己的心态竟然会变得像何伟那样,会带着些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以前所熟知并且深以为日常的市井百态,因为有着不同文化与习俗的参照,它们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意义。同时,也因为开始了解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再来看何伟对中国的纪录,会对祖国越来越充满包容和耐心。
你的学校有哪些教育特点?
Mendrisio建筑学院偏安于瑞士南部边境小村子之中,承担工作室教职的教授几乎都是在欧洲浸溺于实践多年的建筑师。或许他们在实践中会有着另一套做法,但在教学方面却都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所要教的是什么,自己的教学要把学生带入建筑学的哪个思考方向上去。
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带来的现象就是教学过程中设计工具的异常多元化。在这里有这样的工作室:每一个星期都明确规定学生们需要做出的实体模型数量和比例,桌上地上工具材料堆积成山,每次评图时图纸模型成果满满当当;也有与之强烈对比的工作室:一整个学期下来工作室里整洁如新,评图时只呈现简单的线图,通过和教授的对谈来打磨”概念”。
但尽管推进设计的方式不同,其探讨的对象都是建筑学科本身。每学期末为时一周的终期答辩,是整个学校的节日。穿梭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不同工作室的评图,更是会对这种多元印象深刻。
毕设答辩
你现在工作公司的特色和有趣的地方?
现在工作于瑞士Burckhardt+Partner事务所,这是一家几乎只做瑞士本土项目的大型事务所。其法语区分部就已经有接近一百名员工了,却在组织结构上保持着如同小事务所一样扁平的设计流程。
我所在的洛桑分部,手头上正进行的方案有接近20个,其中竞赛仅有4个。刚听说这个比例时确实有点惊讶,好处就是刚刚开始工作,就能得到真刀真枪参与项目施工图绘制的机会。
最喜欢的艺术家(绘画音乐电影等广泛范围)是谁?给你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很难说出最喜欢的是谁,在每个阶段喜欢的艺术家都不一样。最近两年来因为在意大利旅行的次数太多,也源于自己的个人兴趣,慢慢开始去了解经典文艺复兴之前的那批奠基者们。其中乔托(-)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可一直被文艺复兴大师们的光辉所掩盖。他的那些画作,创作时间远早于透视法则被最终确立的年代,或许他是第一个有主动意识地去在二维画布上描摹刻画空间深度和空间层次的人物。在第二次去往阿西西的旅程里,一幅幅地仔细端详着他的那些壁画,作为背景的自然和城市在比例上无比的“奇奇怪怪”,但却有种原始而强烈的不寻常的空间感。
在当代,美国画家罗斯科(-)和瑞士艺术家贾科梅蒂(-)在我看来是属于同一类人物,在他们那里,形式本身不再那么重要,形式变成了表达情感、观念的工具。他们的身上,有着身为建筑师注定无法企及的自由。
GiottoAssisi
RothkoinworkGiottoAssisi
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