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享、共赢,这是“生态圈”一词的应有之义,以具体项目带动友城交往、以多边平台集聚友城资源的深圳国际友城“生态圈”正在悄然形成,73座友城足迹遍布全球49个国家(地区),一年之间,深圳“朋友圈”增添了来自五大洲不同肤色的10个新面孔,众多友城交流品牌为推广深圳海外形象,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载体。
拓展友城网络的“深圳标准”
年,深圳友城大家庭新加入的“小伙伴”都是赫赫有名的城市:瑞士伯尔尼、萨摩亚阿皮亚两个友好城市,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美国西雅图、墨西哥墨西哥城、泰国曼谷、南非开普敦、蒙古乌兰巴托、德国汉诺威和加拿大蒙特利尔这八个友好交流城市。从拓展友城的目标来看,友城不仅是洋亲戚,更是一个个世界标杆,尤其是今年结好的10座城市充分彰显国际友城网络建设的“深圳标准”。
当然,这一“标准”中更蕴含着交往的质量。缔结友城并不是工作的终点,友城数量的增加也不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继年11月高交会期间市外办举办首届“国际友城市长圆桌会议”之后,今年的圆桌会议吸引了14个友城代表团,友城市长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对话。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国际化城市被界定为“流动空间”日益网络化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某些特定的地方。
利用友城网络资源来提升国际知名度已成为众多世界名城的共识,布里斯班深圳姐妹城市委员会主任韦东尼表示,圆桌会议体现了深圳对国际友城的重视和情谊,也反映出所有友城希望加强彼此间合作融入全球化的强烈愿望。“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更多城市的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土耳其安卡拉市长麦里赫·戈克切克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沿线城市形成了一个网络,未来,深圳与安卡拉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共享战略机遇。
中芬设计园是深圳和赫尔辛基建立友城后务实合作的成果,两座“设计之都”通过设计园深度合作成为深圳发展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载体。“用创意、设计来激活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设计园可以集聚友城网络中的设计资源成为深圳友城设计师交流合作的平台。”赫尔辛基市市长尤西·帕尤宁说。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的一项重要宣传策划,历经一年多筹备制作的9集系列纪录片《天下朋友圈》于11月2日正式登陆荧屏,而深圳晚报打造的大型栏目《鹏友遍天下——深圳国际友城图志》在全面展示和解读庞大友城资源的同时,也逐步成为深圳与友城政府、企业、市民互动交流并向友城推介深圳的媒介。
引领全球“鹏友”对接中国机遇
国际名城之所以具有全球竞争力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金、人力等要素的流动要通过它们才能得以实现。深圳在国际友城网络中正在扮演引领的重要角色:推动深圳本土及友城企业开拓全球市场。
“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助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每当有来自友城的重要外宾团组来访时,市外办结合深企海外业务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企业参观考察,利用友城资源和渠道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与服务。
“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这是不少中国企业对深圳高交会的“爱称”,意指依托高交会,企业得以进入国际市场,如今,这一现象正朝着双向化发展。今年11月举行的高交会吸引了17个深圳友城代表团前来观展,其中德国纽伦堡、希腊雅典、日本筑波等8个友城更是携庞大的企业阵容组团参展,创历届之最。遍布世界的深圳友城纷纷来到高交会寻觅对接中国市场的机遇,深圳正在成为友城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们找到前沿技术,更找到商业合作伙伴。
从了解中国经济到拓展中国市场,继去年签下台小型X光机订单后,今年日本筑波市则将企业与研究机构实现典范合作的成果——空气过滤器作为“海外首发”带到了高交会,参展商期待今后与深圳厂商共同研发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环保产品。
从年组织巴伐利亚企业参加首届高交会到第十七届,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国际部部长埃明·西格特是高交会的铁杆粉丝,他将当地很多中小企业首次海外参展锁定了深圳,“深圳拥有来自中国各地的多元化人群,德国企业与深圳对接意味着与中国不同地域的市场联通,他们在高交会这一平台上找到了第一个海外市场合作伙伴。”
创新无国界,以创新为本的创客们推倒了人们心目中各种“围墙”……雅典和巴塞罗那将其“创新引擎”的新生力量带到了深圳,雅典一家开源平台的创始人通过高交会的平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交流,把最新的理念带回去。而巴塞罗那一家生产仿人双足机器人的公司不仅生产仿人机器人和模块化机器人组件,而且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类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他们首次试水中国市场就选择了深圳。
种下常青“友谊林”联结四海
13株寓意繁荣、祥和、团结的宫粉紫荆树见证了深圳与全球“鹏友”的情谊,11月17日,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德国纽伦堡、韩国光阳等13个国际友城代表在中心公园共同种下了一片“友谊林”,为深圳留下了友城的绿色印记,也为市民留下了永久的城市新景观。
雅典市议会议员普罗瓦塔斯表示,“绿色低碳”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他期待深圳与各友城的合作也能像这片“友谊林”一样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成为绿色经济的全球典范。
在中心公园振华西路以南、深南路以北的C2区将兴建一座“深圳友城主题公园”,根据遍布在不同国度的友城特色元素开展设计。今后,在这里既有静态的展示,也有各类以“友城”为主题的活动……友城公园将集中展示“洋亲戚”们赠送的雕塑、树木花草和其他纪念品,让市民亲眼见证友谊的信物。以此为媒,民心互通,一系列重大外事活动如友好城市纪念日庆典等将在此举行。
让友城代表在深圳体验“世界多元文化”,11月16日,来自马尔代夫马累、蒙古乌兰巴托、老挝万象等友城市长成为深圳图书馆“世界文化区”的首批观众,他们在文字艺术体验区观看并亲身体验中国书法、活字印刷等中国传统文化,而其中的《深圳市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推介展》更令这些“洋亲戚”们倍感亲切。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世界文化区”是深圳图书馆打造的特色专题服务区,从外国文献到特色工艺品再到反映友城交往的珍贵照片,市民通过体验世界多元文化了解深圳73座友城。
四海友情,聚艺鹏城……友城不仅给深圳带来频繁的合作机会,还带来了跨越国界、引起精神共鸣的文化盛宴。第五届“深圳国际友城文化艺术周”如期而至,既有殿堂艺术,也有民俗音乐,市民不踏出国门,即可以惠民票价体验友城艺术大餐,两年一度的“文化周”成为一个惠及民生的友城品牌项目,而友城代表也借此机会“走亲访友”谈合作,韩国光阳市副市长辛泰旭除率领光阳国乐团访深外,还有另一个重要使命:向关山月美术馆取经并商讨今后的合作计划,“光阳将在年建成一座省级美术馆,明年我们将邀请深圳代表团访问光阳,对新美术馆提出专业建议,同时策划互办展览及美术家互访交流。”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孙锦
资料收集:SF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