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盐野七生先生的罗马人的故事33

我们经过32天的阅读,把盐野七生先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第一卷通读完毕,虽然不是逐字逐句的读,是在我领读情况下,把一些其他的历史知识参杂在其中,我主要是为更便于大家理解,因为盐业七生先生作为一个久居意大利的日本人,他对中国的一些历史史实,是有一些误解和缺憾,不是因为他世界观上的问题,而是由于历史知识上的欠缺和误解,我们不必太过苛求先生的一些可能有问题的论点。

盐野七生先生在给中国读者的序中这样写道:对于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以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读者,如果你读了我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对书中的内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若细细品味读者的感受,必将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作者我最关心的事情。

作为盐野七生先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我们看到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之所以将这本书的中译本的序用这一段话给我们中国读者,足见其对中国读者的厚爱。我们在读他这本书的时候,却不可以当历史故事来读,而是在其中发现国家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中的得与失,就我们个人而言从中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对于很多有志于大志向的青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从中得到的收获必会在你未来的将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好了,我们进入《罗马人的故事》第二卷,第二卷的主题是汉尼拔的战记,之所以在讲罗马人的故事的时候把汉尼拔单列出来,因为作为历史上,战神汉尼拔在罗马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且没有唯一。

在公元前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罗马元老院的面前。这个问题是他们从未遇到我的问题,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答复前来寻求援助的墨西拿居民代表。

此时的墨西拿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因为西西里岛第一强国锡拉库萨把进攻的目标定在了这里。墨西拿人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除这一危机,必须靠外部的帮助。但是,究竟是向迦太基寻求帮助,还是向罗马寻求救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罗马派占了上风,原因在于近在眼前的雷焦。

雷焦现在是卡拉布里亚地方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墨西拿海峡的对岸,与墨西拿隔海相望。雷焦与墨西拿、锡拉库萨一样,都是源于希腊人殖民的城市。自从罗马统一了北自卢比河南岸到墨西拿海峡的意大利半岛以后,雷焦也进入罗马的保护伞之下。他是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享有完全的国内自治权。所以一抬头就能看到雷焦的墨西拿人选择了放弃迦太基,转向罗马请求援助。

然而罗马却非常犹豫。罗马人尊重法律。如果是建立在同盟关系的友邦请求援助,他们有义务提供支援,但是罗马和默西拿没有同盟关系。

更何况,尽管海峡狭窄,但去莫西拿必须横渡大海。罗马军团还未曾有过横渡大海的经历。不要说战船就是运输船,他们也拿不出来。迄今为止,如果有需要用到船只的地方,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或者塔兰托,就会作为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代表罗马完成使命。正因为如此,就不难理解罗马人对于是否亲自下海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态度。说到底,罗马究竟还是一个农牧民族。

但是如果罗马拒绝墨西拿的请求,无疑,墨西拿就会转头向迦太基请求帮助。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那个时候,迦太基已经把西西里的西半部分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之中。此前的西西里历史,可以说是希腊殖民城市间冲突不断的历史,迦太基坐收渔翁之利。位于西西里东半边的锡拉库萨和墨西拿,为罗马帝国和迦太基之间发生冲突,起到了缓冲作用。

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话,那么整个形势就会对罗马十分的不利。在雅典开始衰落后的这一时期,迦太基是地中海第一航海大国,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变成了他的基地的话,不难想象,环绕你南意大利海域的制海权就是迦太基的了,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威胁到罗马为同盟主的罗马联盟各个城邦的安全。

对于拥有地中海最大战船力量的迦太基来说,即使罗马人染指墨西拿海峡也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罗马人来说,把墨西拿拱手让给迦太基,那就意味着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尽管如此,元老院依然难以做出抉择,我们为此破例把这一问题直接交给了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市民大会进行表决。而之前的做法是,元老院首先讨论一个政策,在征求市民大会的同意,对于这一问题,有享有市民权的人——有义务服兵役的人——所组成的市民大会给出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请求。

决定参战的罗马人没有想到,这次交战会引发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式对决,以至于第1次战争就持续了漫长23年。

罗马最初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保护连火把都看得清,近在咫尺的墨西拿,使他不能够落入强国锡拉库萨或者迦太基的手中。只要墨西拿加入罗马联盟在墨西拿海峡上架桥的就是罗马。一旦作出决定后,行动迅速的罗马人这时就能派往墨西拿的只有一位执政官所统率的两个兵团,如果预计到与迦太基之间可能发生激烈对抗,这一军队数量实在太少了。

第1次布匿战争打响的第1年,就是公元前年,率领罗马军团前去支援墨西拿的执政官是阿庇乌斯.克劳迪乌斯。阿比乌斯是建设阿皮亚大道的倡议人。来自克劳迪乌斯家族,这一家族是罗马实施共和政体以来的名门望族,在历史上以主张对平民阶级采取强硬路线而闻名。这一家族的男性及傲慢,强硬不妥协,有先见性,意志坚定,责任感强烈于一身的人,体格也很健壮。在民主政体下,他们绝无可能当选最高权力者。但是,罗马是少数人统治的国家,也就是寡头政治国家。在市民大会上当选的执政官,如果一人深受民众喜爱,另一个人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受民众喜爱,但能力极强。事实上,克劳狄乌斯的家族是出现执政官第三多的家族,仅次于同为名门贵族,对深受民众喜爱的科尔奈利乌斯家族和瓦莱里乌斯家族。出自克劳迪乌斯家族的男人身上所有的缺点,到了领军作战的时候都变成了优点。

公元前年,在执政官任期开始的3月15号,罗马军团在克劳狄乌斯的率领下离开首都罗马。这是一次急行军,目的地是墨西拿海峡。罗马军团到达雷焦的时候,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友邦城市提供的运输船已经抛锚等候在雷焦港口。海面上,来自迦太基的舰队,正在巡航,他们在监视摩西拿的动态。但是,执政官克劳迪乌斯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下令让一名副官率领一小队士兵,在夜间试验性渡过海。

小部队顺利到达对岸,看着顺利到达的信号,对岸举起火把以后,克劳迪乌斯决定全军浩浩荡荡的,白天横渡海峡。为了避免被急流冲走,容大了1.7万名士兵的团队,紧靠在一起,然而奇怪的是,迦太基舰队对此未加阻止,而是选择视而不见。

到达摩西来后,克劳迪乌斯没有耽误时间,他马上与前来迎接的市民代表签署了罗马与摩西娜之间的同盟协议,就这样为了援助墨西拿,罗马军团介入军事行动就出师有名。

正在进攻摩西拿的锡拉库萨,感觉到了来自罗马军团的威胁。同样,驻扎在西西里的迦太基军队,也对罗马军团登上西西里岛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希腊民主国家锡拉库萨腓尼基民族国家迦太基,这两个长期处于敌对关系的国家结成了同盟军。锡拉库萨君自南,迦太基军队在西边,分别向罗马军团据守的摩西拿逼近。

执政官克劳迪乌斯在遭到包围以后,没有坐视不理,他也不是那样的人,他首先向锡拉库萨,提出了和谈要求。遭到西拉库萨领导人希伦的拒绝。和谈遭到拒绝意味着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克劳迪乌斯马上指挥罗马军团,向数量占优势的锡拉库萨军队发起了进攻。

以雇佣兵为主体的锡拉库萨军队完全不是由市民组成的罗马军团的对手。城市很快被攻破,锡拉库萨的领导人希伦率先向南逃窜。但是,执政官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掉转头来,攻打在西面布阵的迦太基军队。向迦太基军队开战的理由是他们要攻打自己的同盟国墨西拿。迦太基军队只是为了防守在西西里的迦太基殖民地而来的,与锡拉库萨军队一样,他们一触即溃。

初战胜利以后,执政官克劳迪乌斯继续施展他的闪电战。他在默西南留下一部分兵力,率领其余主力向西南进军。他的目标是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的首都。进入锡拉库萨领土以后,罗马军团的行军速度不减,一口气逼近环绕首都的城墙。

这时候冬季已经来临,根据当时的习惯,即使在南国西里,军队要进入冬季休整期。在罗马召开市民大会,选举新执政官也是在冬季休战这一时期。公元前年,当选执政官的是马尼乌斯.瓦莱里乌斯河,奥塔基利乌斯.克拉苏。

马尼乌斯是显赫的贵族出身与瓦莱里乌斯家族。至于奥塔基利乌斯的名字,这是第1次出现在罗马历史上。他出身于平民阶层的萨莫奈族,所以之前没有见过这个名字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个民族曾经是与罗马殊死奋战的对手,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战争持续了整整40年。当然中间也有过休战。此时,已经向罗马臣服的萨莫奈人成为罗马联盟中一员以后,只过去了短短20。好在罗马人是一个热衷于同化战败者的民族,所以他们不仅慷慨的把罗马市民授予那这个民族的上层阶级,而且在仅仅过去20年后,把曾经的敌人选择为自己的最高领导人。对于罗马人的这一性格,对于走进布匿战争的罗马来说,确实带来了不少的有益之处。

第1次布匿战争开始后的第2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元老院把瓦莱里乌斯和奥塔基利乌斯都派往了西西里战场。所谓执政官军团,指的是一位执政官指挥的两个军团,两位执政官同时被派去,意味着罗马投入比前一年多一倍的兵力也就是4个军团。

一个军团通常是由罗马市民兵和罗马联盟各加盟城市的士兵组成。其中罗马市民的士兵数量为步兵人,骑兵人,而来自罗马联盟,各加盟城市的兵力与此相当或者略少一些。因此作为战斗单位,执政官兵团的规模大约为1.8万人到2万人。两位执政官同时出征,就意味着罗马军团的战斗人员达到了3.5万到4万人。上一年的执政官克劳迪乌斯把战场移交给两位继任者以后,带着部下的士兵回国了,当时的罗马每年都要更换总司令官和士兵,因此士兵都是市民,不能让他们长时间的脱离自己市民的生活。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明天我们开始讲第一次,第1次布匿战争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的到来,明天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piyaa.com/zyjr/229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