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著:C.J.迪克
翻译:
战略目标
经过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激烈争论之后,年2月12日美国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下达指令:“你们将要挺进欧洲大陆,同其他同盟国一起,执行旨在攻入德国心脏地带并摧毁其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艾森豪威尔将这一行动阐述为:“以摧毁敌军力量为目的始终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只有那些对于敌人实施军事行动来说至关重要,或者在我们摧毁敌人陆地和空中力量的过程中,需要用作补给和交通中心的地面目标才会被考虑夺取。”
因此,同盟国认定关系到德国作战能力与作战意志的重心是她的武装力量,而非德国的首都或者重要经济地区。这一目标虽然已经很直接明确,同盟国对于应该以何种方式和在何处实现这一目标却存在众多不同意见,某些时候盟军指挥官似乎还忘了这一点。就在反攻欧洲的部队尚在英格兰聚集时,怎样消灭德军的军事策略却还远未明确。要消灭德军,盟军第一步必须在法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这是条充满困难并可能走向失败的必经之路。
建立滩头阵地:突破与缺憾
年5月15日,盟军地面部队临时总司令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向艾森豪威尔、盟国远征军海陆空各军种统帅以及监督和参与反攻计划的部分政治领袖介绍了他的“总体方案”,即霸王行动的作战设想。在这一设想中,在盟军建立空中优势、通过空中封锁守住登陆区域、利用欺骗战术(“坚忍”行动)将德军牵制在加莱地区之后,诺曼底地区的战斗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下图展示的为反攻作战设定的进程。
在第一阶段,盟军将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他们将在80公里(50英里)宽的正面登陆,位于东段的是米尔斯·邓普西中将的英国第2集团军,奥马尔·布莱德利中将的美国第1集团军位于西段。在D日后第15天,美军将夺取不可或缺的深水港瑟堡。在D日后第20天,根据设想盟军已向法国内陆挺进50到60公里(30到40英里),形成一条从大西洋海岸上的阿夫朗什延伸到栋夫龙和法莱斯的长约公里(90英里)的战线。此时盟军将建立一块拥有足够纵深的桥头堡阵地,其中的机动空间将有利于防御并足以从英国接纳后续部队以及必需的后勤支持。这一桥头堡还可供建设机场(尤其是在卡昂—法莱斯平原上),空中部队将借此有效地支援和保护地面部队:如果战斗轰炸机不得不往返于英吉利海峡最宽之处,它们的反应效率和滞空时间将难以满足前线需要,而且也无法深入敌军后方执行任务。
第二阶段开始之前,盟军将做一次作战暂停,为继续发动攻势积累足够的作战部队和后勤资源,然而理想情况下战事的进展将毫不停歇。英军将向东和东南推进至图克河和阿尔让唐,通过积极的行动牵制敌人主力,同时在美军向南推进至卢瓦尔河并切断不列塔尼半岛同法国内陆的联系时,掩护美军的左翼。之后,新到达战场的美国第3集团军在乔治S.巴顿中将带领下将横扫不列塔尼半岛,夺取对于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后勤部门来说至关重要的港口,来自美国的新锐部队和补给将直接从这些港口进入战场。
在最后阶段,整个霸王行动滩头阵地—向西到达布雷斯特,南至卢瓦尔河,东至塞纳河—在D日后第90天将被盟军攻占。一旦达成这一目标,诺曼底作战将结束。在D日后第天左右,盟军将集中压倒性力量开始向德国心脏地带进发,集中主要力量进攻鲁尔工业区。德军势必要尽全力保住这最重要的军工生产中心而不得不一直战斗到被完全消灭。不过在战场形势明朗之前,由哪支部队、在何处以及如何达成这一目标还无法确定。
得益于“坚忍”行动的欺骗效果,德军在诺曼底海岸的防卫远不如加莱地区严密。另外,6月6日的登陆行动在战术和战略上都达成了奇袭的效果。与此同时,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怀疑诺曼底登陆行动是引诱第15集团军离开加莱驻地的佯攻行动,加莱才是盟军主力的进攻方向。这导致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迟迟不肯动用预备队,而在盟军登陆之初兵力不足还遭遇恶劣天气,德军预备队原本很有可能挫败盟军登陆行动。结果登陆后仅仅一周,盟军就有人,辆坦克上岸。此时,考虑到公路、铁路的运送能力以及盟军空中力量的战场遮断,德军再向诺曼底增援已难以抗衡盟军。
6月13日,盟军已经在诺曼底海岸建立了一块连贯但缺乏纵深的桥头堡阵地,不过进攻进度已经落后于预期。在战线左翼英军未能攻下可跨过奥恩河向南挺进的重要交通枢纽卡昂,原先这被不切实际地定为要在D日当天夺取的目标。英军在奥恩河以东地区的立足点相当狭小,而德军可以监视英军占领区的大部分区域,使得英国人没有空间聚集必要的战斗力量,建立后勤基地和修筑机场。德军通过反攻拔掉东部桥头堡的危险依然存在。能否攻下卡昂直接关系到登陆后数周内邓普西中将的第2集团军的后续行动。在西边,美军离瑟堡依然还超过20公里(12英里)远,离七条公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圣洛稍微近点,严重落后于预期进度。第1集团军和右翼的第2集团军遭遇了他们始料未及的困境。登陆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踏入了树篱地带。即便在反攻之前,盟军已经获得大量诺曼底地区的航拍和地面照片还有地图,然而不知何故,却没人考虑到这种糟糕但易于防守的地形的军事作用。顽强的德军只要精心利用这种地形便可使盟军无法全力前进。
蒙哥马利一直坚信德国将会用优势兵力对付第2集团军,因为该部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具威胁性,同时更接近重要目标的进攻轴线(抵达巴黎然后进攻德国的最短和最便利路线)。在卡昂遭遇最初的重大失利后,蒙哥马利为了对付不乐观的战场形势改变了他的作战设想(虽然他坚持一切正按照他原先的总体计划进行,而事实刚好相反)。英军将通过发动连续不断的进攻来达成两个目的:首先是占领卡昂并获取一条有利于在合适时机发动决定性作战的战线;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德军加入西线装甲集群并将其牵制住,使得布莱德利的第1集团军可以迅速突破德国第7集团军防线并占领瑟堡,由此在滩头阵地西侧达成突破,为第3集团军向不列塔尼和往东推进铺平道路。
直到7月底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还在担心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美国第1集团军群”将向塞纳河以东发动主攻,因此德军第15集团军一直按兵不动。相反,德军放弃了不列塔尼、法国西南部和西部甚至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前来增援诺曼底,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从俄国前线调回。但这些增援部队既无法夺回战场主动权,也威胁不到盟军的滩头阵地,不过蒙哥马利认为他们足以“分割登陆部队”使战场陷入僵局。直到7月几乎过完时,诺曼底战场上类似一战的“消耗战”依然是常态,伤亡数字使人产生这是索姆河战役或者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错觉。
到7月25日,美军已损失超过人,英加联军损失超过了人(不包含战斗疲劳者)。盟军前进的步伐慢得令人痛苦,7月20日(D日后第43天),英加联军终于夺取了卡昂南部郊区,而D日后第17至第20天之间他们就该拿下的法莱斯,尚在南边25公里(15英里)开外。6月26日(D日后第19天),瑟堡落入美军之手,不过9月份之前瑟堡港将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当美军在7月19日攻克圣洛时,他们距离D日后第19天就应拿下的目标格朗维尔还有超过30公里。
本文摘自《从胜利到僵局:年夏季西线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战役》